作者丨正经婶儿
来源丨正经婶儿(ID丨zjshener)
张家界4人跳崖事件有了后续。
没有其他阴谋论,去世前他们曾在群里策划沟通,约好先服毒再离开。
“3克就能危害生命的毒药,他们用了50克。”
遗书内容也被披露出来。
4个人的遗书来自同一个笔记本,都是只有相同的一句话:
本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与其他人无关。
据其中一位家属说,遗书是在4月2日写下的。目前骨灰也已经被亲友接回家安葬了。
“丈夫还在外地打工,不敢让丈夫知道(葬礼已经办完),因为我们都遭不住打击了——四川女孩家属”。
“家里没人能前往张家界,难得很(穷,父亲又瘫痪在床,母亲早已去世),把“人”拉到亲戚那去,怕他奶奶受不了——河南刘某家属”。
事发后,有媒体采访到了家属。
这不是绝望的4个人,更是4个苦命的家庭。
四个人里唯一的女孩,她叫陈婷,家在四川农村,23岁,年纪最小,已经谈了男朋友。
在我们看来,年轻美好的年纪里,新生活也刚刚开始。
但是对于陈婷来说,这点甜不足以抵消生活的难,以及过往生活的苦。
她的父母在县城的工厂打工,家里的农田租给了别人耕种。
没有父母在身边,读书时候的陈婷性格内向,孤独。
加上本身长得很瘦小,她和班里另外两个女生还被同学称为“矮子三剑客”。
因为成绩不好,陈婷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
母亲给她找了一个美容学徒的活,就算是正式进入社会。
但美容没学多久,父亲查出了癌症,家庭开支变大,陈婷选择去大城市打工挣钱。
她先后去了广东、内江、成都等很多个地方,哪个地方的工资高就去哪。
关于男友的具体信息,父母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她没有告诉过父母。
父亲食道癌两次治疗,都是陈婷出的钱。
平时遇到什么难事,她很少跟父母提起,就连交男朋友的事,家人也只知道个大概。
就像很多成年人一样,跟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
而她的父母,也知道帮不了女儿,互相默契地决定“说了不如不说”。
“我也不问她在哪个城市打工,我就问她生活好不好,就不管那些。”
出事前,陈婷打了一个电话给母亲,说自己要辞职了。
原来工作的地方工资待遇变了,没有了保底工资,只能拿提成,提成又不稳定。
所以,陈婷打算换个工作,走一步看一步。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挂掉电话的陈婷并没有换工作,而是喝下了毒药,走上了天门山的悬崖。
写好遗书后,她留给世界的最后几个字是:“你好世界,再见。”
而这些,对此她的男友完全不知情,可能这也是陈婷“计划”的一部分,不想拖累他。
陈婷给男友告别时,就说了两句话:我不想离开佛山,但是身不由己。父亲癌症要化疗,我要回去照顾他。
患癌的父亲需要高额治疗费,弟弟读书也要花钱,身不由己的生活,终于压倒了她。
而开头提到的河南的刘某,父亲60多岁,因为脑梗失去了劳动能力。
他的母亲早在他7岁时就因癌症去世。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妹妹,都已经出嫁。
现在家里只有一个90多岁的奶奶和父亲住在老房子里,守着半亩地生活。
刘某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去南方打工,最后一份工作做的是保安。
前些年离了婚,孩子归女方。
另据凤凰网报道,来自河北的彭某的母亲在四年前去世。
家里四个孩子,两个哥哥精神上有些问题。
“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冰箱、彩电,他家进去后,柜子没有,电视也没有。房子没有做吊顶,还漏水”。
彭某也早早出去打工,工作是刮腻子,已经四年没回过家。
新闻报道说,他和父亲最后一次联系是在出事前20多天,当时彭某向父亲借钱,但父亲也实在没有。
挂电话前,彭某对父亲说了一句,“你可别后悔”。
看似“绝情”的背后,是4个家庭折射出来的相同的困境。
因为养老、疾病、结婚、谋生等等问题,很多人已经无暇他顾,更没办法给家人支持。
“别指望父母、老师能帮你做什么,想改写人生,只有生命重来”。
这句常常在约S群里出现的话,可能就是陈婷他们最后一刻的所想。
事实上,警方也透露这4名死者,通过群聊的方式沟通策划,其中一名死者还是带头人。
但不管是从个人层面,还是从社会层面来看,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疏而不是堵。
就像曾经这种“约SQ”“蓝鲸游戏群”等群聊就被严厉打击过,但它们仍然存在。
他们群员混杂,有成年人,有未成年,有保安,也有行业精英。
又极其分散,城镇乡村都有。
加群的原因各不相同,有背负高利贷,有失恋分手,有遭遇恶势力胁迫,有自觉生活无聊。
他们加群的目的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心赴死。
群员之间还会互相出谋划策,也会团结起来,为对方保密。
比如曾经轰动社会的三个年轻人相约到湖南烧炭,这件事也解开了这些群聊的秘密。
不过群里面也不是都那么行动一致。Q主和管理员们,往往会在其中扮演很复杂的角色。
就像很久之前有新闻报道,有个人加入约死Q后离开人世,他的父亲伪装询问,结果立刻就被群里的其他人攻击,还被群主踢出了群。
还有一个Q主,称自己等到18岁就离开,但他当时只有17岁,手下已经建了20多个Q。
有人质问,他却说“服务大家需要罢了,自己既不劝生,也不劝死,不怕承担什么责任”。
这些人的困境,其实都应该被看见。
好在很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一点,自发潜伏群里,制止这些事,挽救这些人。
就像45岁的徐世海,他的孩子因为约死群离开人世后,他伪装进了群。
“孩子很久之前可能就已经陷入对生命的彷徨中,但是他自己的学习能力又不够,想不明白,自己又不说。
我们做父母的认为孩子还小,还是没有深入孩子的内心。”
因为有切肤之痛,徐世海想尽可能地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他听他们吐槽,主动拉着他们聊明星,看到丧气的发言就私聊劝生。
三四个月里,他处理了30多个Q,救过的年轻人有几十个。
当初一心向死的颓废少年,很多已经步入人生正轨。
当警察的、做生意的、开工厂的、送外卖的都有,生活也开始精彩起来。
和徐世海一样做着“救死”工作的还有住在长江边的陈后军。
他不上网,做线下劝生。
19年来,他救下了400多名轻生者,共计花费近80万,骑坏了12辆电动车。
这些故事被一一记录在《大桥日记》里:
其中一个故事——
“有个男子想要跳桥。
我说:我是大桥志愿者,我有权保护大桥,你不能跳。
他反问:大桥是你家的?
我继续劝:一跳下去谁知道呀?你要死也得做饱死鬼呀。
然后硬拉着他到桥下饭馆吃饭。
又不断地哄他说:“我能在南京摆平一切,缺什么给你弄什么,你需要什么都行。”
寻死的女孩平平——
“平平父母离异,家里只有残疾的爷爷,交不起学费来打工。”
“因为未成年,找不到工作。”
“先给她凑了一万元,当学费。”
网恋被骗的女孩——
“意外怀孕后,男友消失了,女孩一心寻死。”
“经过劝说,带她去医院做了手术。”
几年后,有位被劝下的男子打电话告诉陈后军:
被救后,他已经想明白了,现在债还完了,女儿的病也好了。
“其实现在想想,谁想死啊,那个时候压力太大了,脑袋都是乱的。”
一个拿去世说来说去的人,并不是真的想去世,只是撒娇的求爱罢了。
想离开的人只是想解决痛苦,而不是害人。
他们选择轻生,也只是当做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
又因为冲动、经历、文化、思维方式的禁锢,往往认为没有钱就活不下去,觉得只有一走了之才能解脱。
就像天门山的这四位年轻人,贫穷带来的磨难以及不断新添的变故遮蔽了他们的眼睛。
因为阅历的局限,他们不知道,其实原本可以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
如果有人能告诉他们更好的办法,他们可能就不会走上这条路。
只不过恰好群里这些“朋友”,都是同样的遭遇,同样的认知。
负能量就像瘟疫一样,互相传染。
所以真的,首先就不能让这些人聚在一起,用技术手段封掉这些群。
如果有人能给他们一个正向的引导,帮他们重塑信心、价值观,也许他们最终能走出困境。
人生就像心电图似的,起起伏伏才是活着。
有时候遇到难事,睡一觉之后也就豁然开朗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总比困难多。
我也始终相信,拯救生命是最高正确,是每个人应该去做的。
要知道,那些天天把“想死”挂在嘴边的,可能不是真的想死,而是在期待爱。
我们同在一个世界,帮助别人,也是鼓励自己,共同治愈。
他们依然生活在那个小镇,全靠辛苦撑着家庭,为了生活打拼。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会为生活所累,看不清未来的路。
他们如果遇到困境又该如何化解,其实是值得深思的。
希望我们的社会,少一些内卷,多一份温情。也希望更多人的困境,能被看到。
生活不易,但我们还是要看开些,不要动不动,就觉得“人间不值得”。
其实,生活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难。
坦率地接受变化,好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就像小时候都看过的孙悟空一样,自有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活着就去创造点什么,生活就是喧嚣的热爱。
出现奇迹是人生的幸运,没有奇迹,也别忘记享受人间,不留遗憾。
请记得,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点亮【赞】+【在看】,生活面前, 愿我们都能学会坚强,笑对一切。
《张家界景区三男一女跳崖,疑似“约死”》,中国新闻周刊, 2023.04.07《45岁的中年大叔,潜伏在年轻人的“约死群”》,新华网, 2021.05.10《天门山跳崖:四个决绝赴死的农村青年》,三联生活周刊, 2023.04.08《天门山跳崖女孩骨灰被接回,朋友圈暴露残酷真相,父亲至今不知情》,芭姐呀,2023.04.10《张家界跳崖事件扒出背后“约死群”,聊天记录曝光,内容不寒而栗》,墨染潇汐,2023.04.10
*作者简介:正经婶儿,人文博士,情感博主,二胎妈妈,畅销书作家,著有《女人不可以穷》(中文➕泰文版)等,拟于年内出版《人类吸猫简史》。影响千万女性,传递闪闪发光的正能量。关注正经婶儿(Id:zjshener),聆听直击心底的智慧观点,同50万+优秀灵魂一起成长。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