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围绕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引起的讨论展开,探讨了新技术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公众对此的担忧。文章指出,面对新事物的出现,人们总会感到恐慌和担忧,但趋势无人能挡。同时,无人驾驶的出现可能鞭策那些素质不高的司机反思自身行为。
文章讨论了百度旗下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引起的讨论,公众对其价格、新奇好玩以及是否会取代传统司机工作的担忧。
文章指出新技术的出现总会引发公众的担忧,尤其是就业形势不乐观时。面对无人驾驶等新技术,人们担心会失去工作。
文章提到无人驾驶的普及可能会对司机群体产生影响,但也可以鞭策那些素质不高的司机反思自身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这可能会促使他们提高服务质量。
前段时间,作为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在武汉引起了不少讨论,因为新奇好玩外加价格确实便宜,不过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它会不会砸人饭碗这事。像是
一些网约车、出租车等司机群体,就希望萝卜快滚,毕竟担心萝卜快跑会抢走他们的工作。
有这种担忧很正常,一方面,每次有新事物出现,总有人会害怕,恐惧是人的本能。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时机确实尴尬,就业形势本来就不太乐观,失业人口激增,大家过得都不舒坦,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很容易激化。无论是萝卜快跑还是西瓜快逃,只要涉及到分别人「蛋糕渣」的,肯定会引发很大争议,甚至被加倍「讨伐」。
这也很好理解,试想一下,如果大环境不错,工作岗位多多,大家都有稳定的就业保障,那么即使有新技术冒出来,大家的态度也会更偏向乐观。反之,若是社会无法提供足够的替代性岗位,那么新技术一出场,大家就会变成「忧郁大师」,甚至「反抗先锋」。可以说现阶段多数人对新技术的态度尤其人工智能更多像防贼一样,毕竟自己都活不好了,你还来试图「替代」我,还让不让活了?
但扎心的是什么呢?是趋势无人能挡。历史是最不讲道理,来了就是来了,既不会提前通知你,也不会看你是否准备好,来了就是来了,都说历史滚滚向前,就是这么个意思,不以任何人的意志情感为转移,说难听点的,那就是它来了,你爱咋咋地。
这时候肯定会出来很多恐慌失业的声音,就好比电脑出现时,打字员嚷着要失业了;自动取款机出现时,银行柜员嚷着要失业了;电子邮件出现时,邮递员嚷着要失业了;网约车出现时,出租车嚷着要失业了....总之,只要有新事物出现,就会出现一阵恐慌,但恐慌也阻挡不了新事物的发展,到最后,大家要做的,还是适应并从中找到新的机会。
大家也都明白,无人驾驶是个大趋势,这种趋势就好比挡不住涨潮的海浪一样,就算你试图用沙袋阻挡,海水还是会找到别的路继续前进。没有萝卜快跑,难道就不会有西瓜快追么?
特斯拉 FSD 技术正蓄势待发着呢。
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只是早早适应潮流,找到新的生存之道。谴责、抗议这些做法可以宣泄一时的情绪,但无法为你之后的生活负责,陷入抱怨的情绪越深,越会让自己在历史的洪流中变成泥沙。
其实看到萝卜快跑这类无人驾驶出来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我觉得它或多或少能起到鞭策一些素质不高的司机的作用。
什么意思呢?常打车坐车的人应该都有体会,有时候你遇到的司机真是让人无语。有的喜欢「教育」乘客、甩脸子给乘客,你打个车还得小心翼翼;有的这也不去那也不去,疯狂绕路;还有的司机为了接高价单,拒载利润不大的乘客。更过分的是,在大半夜从火车站出来,你都不知道一些出租车司机不打表计费,趁机向你收取高额费用的。。。还有最想吐槽的,是大多出租车网约车里的味道....一言难尽。。。
以后若是无人驾驶规模化普及开来,对司机群体或多说少总会有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种鞭策,可以逼这些素质不高的司机们反思反思自身,
为啥会被乘客抛弃?
而不是一味抱怨新技术的冲击。
当然了,外部也存在很多因素影响,但我一直觉得,
改变外部很困难的,我们能做的是先从自身改变,这样起码做起来更简单轻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