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京东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收入、GMV和净利润均处于高速增长之中。财报中也显示,社交电商为京东拉新用户贡献良多,以拼购为例,2018年8月,京东新增用户中,28%都来自京东拼购。此外,与诸多友商拼购品牌相比,京东社交电商的优势在于低价不低质。
11月19日,京东发布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当季净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200%。可以看出,京东第三季度业绩仍处于高速增长之中。
此次财报的一个亮点在于,京东的平台业务开始成为其新的增长点。
根据财报显示,京东第三季度净服务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49.4%。净服务收入不仅增速为净收入增速的两倍,占净收入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0%。该季度京东GMV(电商平台成交总额)为3948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三方平台GMV同比增长了40%。由此可见,京东不管是净服务收入增速还是第三方平台GMV增速,均高于公司总体增速。
财报中同时显示,2018年8月,通过京东拼购带来的京东新用户数量较1月增长14倍,是8月京东全渠道新用户数量的28%。
当下,电商行业的生态,已经从货架式进化为共享经济时代的社交电商。相比传统的搜索-购买-评价,社交电商更注重娱乐体验与分享购物的快乐。目前,京东社交电商已形成以“京东拼购”为主,“购物圈”和“社交魔方”为辅的“三位一体”产品矩阵。
随着京东拼购等社交电商业务的持续发展,京东拼购新用户和第三方商家数量有可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对于京东第三季度财报表现,华泰证券认为,随着第三方平台业务的拓展以及合作伙伴的增多,京东会越来越注重平台业务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京东边际利润的扩张。
拥抱社交电商风口
近年来,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愈发缓慢,业务普遍认为流量红利已经消失。因而,传统电商渠道也遇到活跃用户数量增长的瓶颈,与此同时,社交电商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通过拼购、内容营销和兴趣圈等方式,吸引用户区别于传统电商的方式购物。
数据显示,包括京东拼购、拼多多以及微商在类,2018年社交电商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很显然,社交电商已经发展为电商行业新的风口。
社交电商利用社交渠道的裂变流量,把电商行业带入了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电商时代。
而京东恰恰属于腾讯系,可以通过与微信、手机QQ等平台优势资源和产品功能的合作,向以京东拼购为代表的京东社交电商业务导流。
早在2014年,京东就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京东收购腾讯部分电商业务,并吸纳腾讯成为公司股东。此外,腾讯也向京东开放了微信、QQ等社交平台。
基于腾讯系微信和手机QQ平台,京东推出多种形式的社交电商产品。经过4年的社交电商布局,目前京东也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交电商模式。即基于好友关系链的“京东拼购”、“购物圈”,以及能够一站式帮助商家开展社交化营销的“社交魔方”平台。
在京东拼购小程序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砍一刀”的方式,把购物链接分享给好友。在自己享受低价的同时,也贡献了高质量的流量资源。这是因为,好友关系天然就是对商品品种的筛选器。出于维护社交关系考量,好友之间往往不会推荐品质有瑕疵的商品。此外,京东拼购“签到领红包”的玩法,也有助于用户留存。
而“购物圈”则是一个兴趣圈子,如母婴圈、摄影圈和车友圈等。通过晒单分享和相互交流,既可以增加用户粘性,也是一个导购平台。用户往往在浏览、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了购物需求。
前两个工具是面向消费者,而“社交魔方”是面向商家的营销工具。简单来说,“社交魔方”目前已有20多种玩法,若商家想促成一个活动,就通过“社交魔方”生成一个SNS游戏,借此向消费者营销。
为京东拉新
京东社交电商之所以采取上述玩法,主要是为了契合相关用户群。社交电商用户不管是微信还是手机QQ,都比京东APP用户要年轻,尤其是手Q,它有很多在校的大学生,泛95后的占比非常高,而微信也是90后为主。
这些群体的特点是,喜欢展示自我、喜欢晒单、喜欢尝试新东西。因此,年轻的社交电商用户喜欢冲动型消费,很多东西不一定需要,但看到朋友分享了一下,觉得挺好的就购买了。
在京东拼购9月份开展的拼购节中,就有大量新增用户来源于手机QQ。或许,这是因为手机QQ用户更加年轻,更加喜欢尝试新东西,如SNS游戏等。
而这些契合年轻用户的社交电商新玩法,也给京东持续带来新增用户。2018年8月,京东新增用户中,28%都来自京东拼购。可以说,社交电商对京东整体拉新作用很大。
供应链优势,低价不低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