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花儿小草
红红印刷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花儿小草

不管多没面子,请站在孩子这一边

花儿小草  · 公众号  ·  · 2019-03-06 18:13

正文


我们都相信,每一位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可事实上,好像很少有人知道,怎样对待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怎样爱孩子,才能让亲子关系变得真正紧密。


0 1

让孩子知道
他比面子重要

前几天,一位日本妈妈,在推特上分享了这样一件事。

儿子读幼儿园时,曾跟着奶奶去别人家。

当时,他看中了那家孩子自己做的高达模型,孩子母亲二话没说,就送给了儿子。

后来儿子长大了,突然有一天意识到,虽然当时得到了对方家长的认可,但没经过本人允许就把玩具带回家,实在过分了。要是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一定会哭的。

图片来源:《小谢尔顿》

几年前,婆婆曾擅自把女儿的玩偶送给了侄女,女儿为此大哭了一场。 现在女儿已经是小学生了,偶尔想起那个玩偶还会很伤心。她说,那是她最喜欢、最珍爱的一个玩偶。

图片来源:《想飞的钢琴少年》

蒙特梭利认为, 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我们为了人际关系不受影响,担心惹来「小气」的质疑,就自做主张地处理孩子的物品。本质上就是不尊重孩子,没有把孩子当作独立人看待。

再小的孩子,也有表达自我的需要。

一旦意愿被忽视,孩子会觉得,遭到了父母的背叛,会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甚至不再愿意信任父母。

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如果父母对自己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非常痛苦。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事,请跟孩子站在一边 孩子,比面子更重要。

0 2

不完美的事≠不好的孩子

布芮妮·布朗博士曾在《脆弱的力量》一书中,提到自己与女儿的尴尬经历。

她带着8岁的女儿买鞋,商场正巧在播放一首流行歌曲,女儿听着听着,竟当场跳起舞来。

周围的顾客都停下来盯着看,可大家的表情并不是欣赏,而是一种替她感到难为情的样子。

这些指指点点,让女儿在那一刻僵着身体,她一动不动、不知所措地看着妈妈。

布朗表示,当时她非常羞愧,觉得是女儿不对,不该在公众场合做这种奇怪的事。

可看到女儿求助的眼神,她突然意识到,如果现在斥责孩子,就等于是采用背叛孩子的方法,来拯救自己。

最后她说: 「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也加进去呀。」

听到这句话,女儿继续开心地跳起舞,她则在一旁用心地欣赏完这段即兴表演。

如果我们无法容许孩子表现真实的自己,可能会让孩子自我否定,陷入抑郁和沮丧。

而这,正是羞耻感的可怕之处: 无法正视不足,也无法看到长处。

因此,布朗后来在书中写到: 「感谢上帝,当时我不是如此反应。」

教育学家拿破仑·希尔认为, 每个孩子都有许多优点,而父母却总是盯着缺点。认为管好孩子的缺点,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其实,这样做就像蹩脚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俗话说,凡事都有两面性。

遇事,先不要急着骂孩子,说不定结果,会出乎你的意料。

更何况,即使孩子的行为存在问题,也不代表,孩子本身有问题。

我们不小心推开的,或许是一颗善良的心。

0 3


与孩子共情


而不是盲目较劲

上周,朋友带孩子参加一个旅行团。

在走玻璃栈道时,儿子没走两步,就吓得退回起点,再也不愿意迈出一步。

不少旅客都在看着,朋友急得大吼: 「你看那个小妹妹都敢走,你还是男子汉呢,丢不丢人啊。」

往前硬拽了两步,结果儿子哇哇大哭;拖到一旁,好说歹说,也没有一点用。

就这样,好好的亲子行,在朋友的斥责声中结束。

教育家卢梭认为,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 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恐惧,是一个人的本能。

当我们忽略了孩子的内心,还一味地与之较劲,逼迫孩子听话,这样做,无异于将孩子推到我们的对立面。

那一次次的苛责,对于孩子来说,就等于一次次的自我否定。那种孤独和无助,只会让孩子更加痛苦。

相反,如果我们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问题对立,这种理解和陪伴,反而会制造更多惊喜。

要记住,共情,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能力,在孩子需要时,让他知道,你永远跟他站在一起。

0 4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