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猫财经
大猫财经有一个庸俗价值观——人生那么多焦虑和不开心,主要是因为钱不够多。 我们也提供解决方案——一是用知识和常识武装你的头脑;二是用无佣金严选爆款理财产品让你的财富增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大猫财经

“年纪越大,越没人原谅你穷”,人生不是文案,80后要挣多少才不算穷……

大猫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9-28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就在今天,一则系列广告“年纪越大,越没有人会原谅你的穷”刷屏了。



猫哥感到很扎心,作为一个端着泡着枸杞的保温杯的中年人, 更是感到“穷”,不但“没人会原谅”,就连自己也不能原谅自己。


当然,这种丧气不仅猫哥有,猫哥随便搜一下, 就发现有许许多多焦虑的 80 后,不管收入多少,有无房产,都觉得穷得不能原谅自己:


“坐标北京,我和老公都是 83 年,孩子五岁半,今年九月上小学,算上公积金到手的钱,老公一年 30 万左右,我 10 万左右,一套燕郊房子出租一年两万左右,一年总计收入 40 万到 42 万之间;硬性支持孩子学费托管费一年四万五,房贷一年八万四,孩子课外一万左右。”

86 年,广州, IT 狗,年入 12W 老婆小学老师事业编年入 6W+ 贷款一套小三房,月供 3600 ,代步车一辆,存款 15W+ 小孩即将出生 ~ 消费算理性,基本不买大名牌, 孩子出生就跳槽, 年龄越来越大,焦虑中。”

“二线城市,年薪 20 万左右,老公之前做实体,今天关店了,暂时没工作,有房无贷无车,打算换房,压力山大,活的很焦虑,无幸福感。”

“男, 33 ,帝都,月 8000+ (算公积金),年终 5W ,石油央企。媳妇月 5000+ ,无年终奖,六环两套房,共 100W 贷款,车一台,无贷。娃两个,月开销 3000 。不敢买贵的东西,不敢老在外面吃饭,不敢和别人攀比,不敢生病。。。”

“坐标魔都,某外资银行工作,每年到手大概 13w-14w ,老公不上班,在家开某宝,每个月净赚 2w-4w ,今年刚有了宝宝,有房有车无贷款 ` 不知道和同龄人比如何,但是在魔都不算混得好的。”

88 年,硕士,乡镇公务员, 15 年上班,试用期工资到手 2700. 转正后,调资,调级,公车补贴,乡镇补贴,所有。到手 4039 。灰色收入什么的与我们无缘的。”

80 后中部三线一等城市,国企,一年有大半年在工地,年入 10w 吧。老婆在家带孩子,年入 3w 。三套房,自住一套出租两套(经常租不出去),没敢买车,存款 15w 。一个女儿,幼儿园每个月 1500 ,兴趣班一年 2w 。房贷一千,物业、水电、网络、人情,孩子衣服、零花、看病,每月捉襟见肘。基本上不看电影,很少买衣服 ! 感觉生活越来越紧张,买了个车位一直没敢买车!生活了无生趣,看不到前途!”

“河北小县城县级小医院。 80 后。只有一个养老保险。扣完能领 2500-3000. 媳妇联通。有 5 险一金, 2 套房。 1 套有贷。没车。一个儿子。老爹有养老。老娘在村里交的养老。随着父母慢慢变老,儿子越来越大。有点力不从心。今年县里有别的私人医院挖我。工资 4000+ 。没去。县城房价 3500-4500 之间吧。小产权 2500 左右。 80 后是苦逼的一代。”


看完以上帖子,猫哥觉得一股丧气冲出屏幕,扑面而来,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从北京到小县城,收入大几十万到几千的都觉得自己很穷,都觉得“看不到前途”,“不敢买衣服”,“不敢生病”!


说好“ 80 后是垮掉的一代”,说好“ 80 后是叛逆的一代”呢?


怎么成了最丧的一代了? 80 后要如何才不丧?


01

家庭年入近200万才算人赢


首先,到底要赚多少钱才觉得不穷?


去年有份调查,发现 80 后人群, 如果是单身狗,那么年收入达到 30 万就能顺利挤 top1% 的人生赢家行列。越是趋近 90 就越“人赢”。


但如果是已婚 80 后,那么要挤进 top1% 的门槛大大提高,变成年收入 65 万! 就算是要挤进 top10% ,也需要年收入 19.6 万。更令人发指的是,这可能是针对女性的,根据调查,要当人赢,配偶收入就要过百万。



也就是意味着,家庭年收入要达 185 万才能挤进 1% 的人群,挤进 10% 也需要家庭年收入达 43.6 万。 这么一算,难怪很多人焦虑得不行了。


并且,随着 80 后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人跻身管理层,收入竞赛也愈来愈激烈,“人赢”的标准也越来越高。 2012 年的单身 80 后要想成为“人赢”只需要年收入 30 万,到 2016 年已经是 50 万起步了。



并且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2012 年,中位数与平均数之间的差距还只有 11000 ,到了 2016 年,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差距就拉开到 24000 了。 这说明,大部分 80 都是被“平均掉”的。


02

资产全是房,收入全还债


年入百万,是现金流,除了现金流,还有资产。


很多媒体报道,“ 80 后白手起家 10 年奋斗企业资产过亿”,但其实绝大多数80后都没那个命和运气, 要想资产增值,基本靠早买房。


比如猫哥认识的一对 80 后“沪漂”夫妇,裸婚,婚前并未买房,两人的收入不高也不低,加起来年薪在 20 多万元左右,平时生活比较节俭,钱都存起来,几年下来大概存了 40 多万元,绝大部分买了理财产品和存某宝里。两人一直埋头于工作,等着加薪升职和提升自己。


终于在 2015 年,当他们的积蓄已经够支付近郊一间小房子的首付时,同时也考虑到要生孩子,所以,他们决定趁当时楼市比较低迷时入手,凑足了首付买了一间小房子,背上了贷款。现在两人回忆起来,都觉得心有余悸,如果当时没有果断入手,面对现在魔都的房价,就彻底无望了。


算上背负的房贷和孩子养育成本,两人的收入全部投进去了,相当于帮房子和孩子打工了。


诗和远方,只属于有钱的富二代,普通人家的孩子,“无子女、无房、无负债”只是个过渡时期,过不了太长,过了 30 岁,很快就会转变成一群“有子女、有房、有负债”的房奴、孩奴。


03

活得起,结不起


但正如前文所言,80后要过“有房有车有娃”的生活是相当难的,需要持续的现金流和房产,很多人想当房奴和孩奴都没资格。


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80后选择了晚婚晚育。 年过30还没结婚的80后逐年上升,以上海为例,11年间,30-34岁的未婚男生比例上升了7%,女生也上升了5.5%。



在这个年代,没有负担生活的能力已经没多少人愿意空谈感情了。尤其是过了30岁之后,大家都很清醒,不再是甜言蜜语就能打动,更现实的看待对方。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过了30岁,人们更多追求的是高收入,以及背后的社会地位(满足感)和上升通道。


所以,不是你现在有多少钱,或者要投什么基金,这个基金买的股票涨得怎么样。而是身为而立之年的你,处在什么社会地位,你的职业有没有前景,这个前景将来能换来多少钱?


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程序员大咖  ·  如何写出优雅的CSS代码 ?
8 年前
马哥Linux运维  ·  大神分享美团外卖订单中心演进之路
7 年前
小马宋  ·  让我们来用一句话毁掉一个品牌
7 年前
小钱大玩at北美  ·  【信用卡推荐】Amex Hilton运通希尔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