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道学
普及道学、弘传道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道学

处处留意,时时用心,追究自己丨弘道读经会

腾讯道学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7-31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文/陈景展



旁人作恶我不依,赏善罚恶是正理。自己作恶全不究,不恕旁人恕自己。古今明德岂是此,不察自己是与非。如此想得无上道,只怕今生未有期。口诀分明心不善,问君何处立丹基。



学会反思则气通天地


别人的过恶纠察得很仔细,自己作恶全不纠,别人的过错不能宽恕,自己的过错怎么都能找到借口,找到理由。董真人说古今的明德,古今这些圣贤哪一个是这样子的? 古代的圣贤恰恰相反,是处处留意,时时用心,追究自己,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过错都挖出来,总害怕自己看不见自己的过错。 所以我们须对照圣贤,对照经典,时时刻刻忏悔反思。


敢于面对自己(资料图)


西方有一个卢梭,卢梭写了一个《忏悔录》,很了不起。厉害的人就是这样子,他们勇于面对自己。每个人总是在给自己的一些恶习,一些不好的过去找借口或者隐藏它们,卢梭偏偏把它挖出来,讲出来,公之于众。一开始大家会笑话,后来会发现,这些过错哪个人没有呢? 如果说不能去纠察自己的过错,“口诀分明心不善,问君何处立丹基”,那谈这个大道修行是不可能的,因为你心里面是暗的,不光亮,跟老天爷的那个气不通。 所以仁人志士,舍身取义,他也许一生并没有在修行,也没有入哪个教派,也没有看什么经书,但他心里面存着这一口气,这口气是贯彻天地的。


积德方能得道


他舍身取义的那一个瞬间大丹也能结成,大家还会去纪念。倘若说这一口气不正,积累的再多的知识,再多的学问,自己的过错不改、不修正,最后也无济于事。这个道理其实就跟盖房子是一样的,我们一直在说筑基筑基,筑的什么基呢?就是功德,既包括内在的心灵上的这种透彻,铲除宿世以来的业力,也包括世间的众生的利益,这个是根基。把这个做好,最后明道就会很快、很通畅、很顺,否则的话,魔障就接连不断,那这些魔障也会把你拉下来,就会上不去。有时候甚至走火入魔,走偏了,到那个时候神仙也救不了。


积德修仙(资料图)


开始我们一直在谈《感应篇》、《阴骘文》这些经典,让你积阴德,阴德也是一样的,它就是修仙的一个基础。当你不明理的时候不懂它跟修丹有什么关系,明理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修丹的基础,是最基本最基本的起点。 以前的那些祖师之所以能够下一个苦志,最后成道,是因为他宿世以来都在积攒这些阴德。 你看萨仙翁,萨守坚祖师十世修行,积攒福德,不断地做善事,利于百姓,利于众生,到最后才会得到雷法的传授。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点点滴滴。三千功德,八百行圆,这些一个都不能少,少一样,就算你本事大、能耐多,成了也要返下来。老天爷还是会让你下来的,返回去把这个功德补全了。


我们在修仙之前是要建立一个人,把这个“人”字健全。我们现在是一个假人,要修成真人,所以修成真人是把覆盖真人的那些污浊的东西扫除。经就是给我们的路,《除欲究本》就是给我们的一个指南针,告诉你怎么去“除欲究本”,我们把这个本抓住了,才能修成真人。


(编辑:玄朴)



声明



腾讯道学旨在 “弘传道学、普及道学” 。除 微信公众号 外,您还能从 腾讯官网 腾讯道学官网 腾讯新闻客户端 天天快报 腾讯网迷你版 腾讯视频官网儒佛道频道 分别浏览精彩原创内容。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陈景展,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