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ommodityTradingAdvisors
中国期货基金门户网站:CTA基金网(www.ctafund.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余杭发布  ·  5000+岗位!余杭大型招聘来了! ·  9 小时前  
余杭发布  ·  中考“个别生”报名,今天开始! ·  12 小时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在线课程2025春季班招生开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ommodityTradingAdvisors

供需改善 焦炭6月价格将回调

CommodityTradingAdvisors  · 公众号  ·  · 2021-06-03 07:30

正文

进入6月以来,钢厂库存逐渐回归合理水平,采购节奏放缓,加之新增产能陆续投产,焦炭供需偏紧情况将改善,业内人士预计6月焦炭价格将回调。


焦企开工率良好


近期,焦炭价格上演“过山车”行情。


2021年以来,焦炭价格首先经历大规模回落。随后在4月中旬,山西、河南等地焦化企业宣布,产品每吨涨价100元-120元。截至目前,焦炭价格近两个月已提价8轮。


2021年4月,全国焦炭产量3934万吨,同比增长2.4%。在高利润的情况下,焦企开工率保持良好。


Mysteel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独立焦企全样本日均产量为72.82万吨,全国247家钢厂样本焦炭日产47.71万吨。


钢厂焦炭库存回升


日前,河北、山东两地代表钢厂已通知供应商,焦炭采购价格下调120元/吨。据悉,该轮焦炭价格下降已经落地。数据显示,降价后,山东省内准一级冶金焦价格为2720元/吨,二级冶金焦价格为2680元/吨。


下游需求方面,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截至5月末,全国高炉开工率为62.43%。由于近期钢材市场降价幅度过大,钢厂利润被快速压缩,成本压力逐渐显现,不少钢厂要求焦炭降价。


同时,焦炭市场资源集中流向钢厂,多数钢厂焦炭库存企稳回升。天风证券研报显示,截至5月底,110家样本钢厂焦炭库存合计425.59万吨,前期供需偏紧的情况得到改善。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后期终端消费淡季,且成材利润大幅回落,钢厂对高价原料抵触情绪浓厚,在需求走软而供应趋增的背景下,焦炭降价预期愈发强烈。


业内人士指出,钢企焦炭逐渐库存回升,采购节奏放缓,议价能力增强。同时,环保对焦企生产的制约减弱,焦炭供应继续增加,供需结构发生转变。预计6月焦炭市场或经历3-5轮降价。


产能迅速扩大


自去年三季度焦炭市场回暖后,多家焦化企业业绩表现亮眼。陕西黑猫2021年一季报显示,焦炭主业量价齐升。2021年一季度,公司生产焦炭164.91万吨,同比增长88.01%,销售焦炭160.87万吨,同比增长91.72%。


一季度,陕西黑猫焦炭综合售价为2274元/吨,同比增长41.53%。原料端精煤采成本为1258.49元/吨,同比增长24.91%。由于成本端价格增幅小于产品价格涨幅,焦炭业务盈利提升。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子公司内蒙古黑猫260万吨/年焦炭产能已全部投运。规划产能方面,公司将在内蒙古建设年产880万吨焦炭、100万吨甲醇、20万吨合成氨、20万吨粗苯加氢、40万吨焦油加氢、10万吨针状焦装置,未来陕西黑猫焦炭产能具有扩张潜力。


宝丰能源也在积极拓展产能。公司现有焦炭年产能400万吨,2020年公司开工建设年产能300万吨焦化多联产项目,预计2021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宝丰能源焦炭年产能将达到700万吨,成为国内产能规模最大独立焦化企业。2021年一季度,公司焦炭板块销售均价同比增长61.31%。


业内人士认为,焦炭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4.3米焦炉已成为历史,未来3-5年焦化行业将重新洗牌。开源证券指出,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焦炭存量减少、增量受限,供给将处于收紧趋势,行业壁垒提升,龙头焦企将具备更高盈利弹性。( 中国证券报 何昱璞)




发改委系统二季度密集调研

推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


二季度已过大半,三季度近在眼前。国家发改委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改革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职能部门,近期密集调研,对当前和下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把脉”。

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二季度以来,国家发改委及地方发改委围绕农副产品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等至少进行了7次调研或开展座谈会。此外,至少9次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听取各界声音。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已经传导至更多的中下游领域,决策部门需要更加细致地掌握不同领域的成本压力情况,进而制定针对性政策予以应对。现阶段展开密集调研,有利于后续推出更加精准的宏观和产业支持政策。

密集推进保供稳价相关工作

民以食为天。为做好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派员赴河南省调研并参加农资购买专项调查数据汇总审核。之前的4月份,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派出调研组赴安徽省参加成本调查数据汇总审核并开展实地调研,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当地种粮成本收益、农资购买使用等情况。

除了对农产品价格“心中有数”,国家发改委对于市场主体的生产成本也十分关注。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增加了企业成本。5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召开会议,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

在地方发改委层面,为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多个省份已积极行动起来。例如,5月26日,陕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迎军带队赴铜川市,围绕当前经济运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开发区(园区)优化整合工作进展及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考虑建议开展调研,并通过座谈会重点了解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重要民生商品、大宗商品为重点,健全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完善调控工具箱,强化政策配套,提升保供稳价能力和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价稳供,其基础也是通过调研和座谈,充分了解市场情况。整体来看,我国宏观政策空间依然充足,经济基本面整体表现稳定,社会总供需保持基本平稳。

探讨“双碳目标”实现路径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也是发改委系统调研工作的“重头戏”。

日前,国家发改委基础司组织召开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座谈会,与会专家、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了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矛盾问题,重点对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对“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交流。此前的5月8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全国电力保供工作座谈会,研究安排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确保电力安全保供相关工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