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伦圈(UKZONE)
没想到
今年新出炉的学霸们是这样的!!!
▼
还有这样的
▼
(图片来自微博@高考直通车)
小意不淡定了。
今天就来轻轻八一八,
今年新鲜出炉的高考状元们。
让我们进入:
人生故事之
“上帝给我开了个全景天窗”
系列。
今年最先被大家
熟识的状元之一,
是来自贵阳一中的
理科状元查致远。
以700分考分并列
2017贵州省理科状元。
穿上校服,在老师面前,满满的优等生即视感。
▼
清秀干净的眉眼和笑容,
被网友评价为:林更新+张嘉译的合体。
▼
成绩好自不多说,
爱好也是篮球唱歌拍视频,
平时还担任学校电视台的台长。
阳光男孩和文艺青年,
哪种人设都能吻合。
▼
(图片来自微博@bling软糖)
真·啥啥都会·
挑不出毛病·状元。
和他一样,
颜值在线智商超群的,
还有陕西省的文科状元,
向远方。
名字就充满了诗意,
但是本人却不是单纯的文艺挂。
▼
高大(183)阳光,
热爱健身、爬山、打球。
▼
(图片来自微博@兔区那些事儿)
在状元光环的加持下,
立马成为焦点。
感觉不久的将来,
就会有迷妹们盼着他出道吧。
▼
(图片来自微博@兔区那些事儿)
和他一样具有江直树气质的,
还有山西省的文科状元朱磊。
在对于许多人来说是
黑历史的证件照里,
他是长这样的。
▼
(图片来自微博@高考直通车)
网上关于他的照片不多,
不过就以证件照水准
来推测真人的话,
撑起“江直树”人设,
对小哥哥来说应该不会太难。
当然,美的形式不只是一种。
除了颜值buff外,
圈哥在盘点今年状元的时候,
还有位同学格外引人注目。
福建的理科状元,
厦门一中的陈汜玄。
看上去是个很可爱的萝莉对不对?
▼
其实人家平时是这样的
▼
萝莉图是人家在学校做慈善义卖活动时候的留影。
但是报道的时候大多时候配了女装图。(媒体总想弄个大新闻系列)
不出意外的,
小哥的履历拿出来也是闪闪发光的。
因为优秀的物理奥赛成绩,
高考前就已经被北大清华高校等将分录取优惠。
▼
高智商、物理天才、
敢想敢做瘦高个,
圈哥不自觉地想起了谢耳朵。
不过看着小哥丰富的校园活动经历,
组织义卖大胆尝试女装,
必定情商卓越,远超谢耳朵,
将来定是前途不可限量吧。
因为以上几位闪闪发光的状元,
网友们又开始了追忆往昔的节奏
还记得2015年的“北大图书馆男神”韦骁龙吗?
▼
因为图书馆侧颜照走红网络:
安静的图书馆,
阳光照耀的一角,
穿着白衬衣的男生。
像偶像剧设定般的图书馆男神,
其实是2013年高考中盐城滨海的理科状元。
人聪明,
长得帅,
还因为是大提琴特长生的身份,
得到同济,
北大的加分优惠哦。
▼
2015年,
他是北大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走红之后,
依然维持着原本日常的生活。
之前还去了百度实习,
低调的作风更加赢得迷妹的好感。
▼
小意掐指一算,
他今年应该马上就要毕业了,
又有天赋又有勤奋,
小哥哥必定前途无量啊。
相对于韦骁龙,
下面这位小哥哥的曝光率,
极大地满足了
迷弟迷妹的熊熊八卦之心。
2012年青海省的理科状元郭文韬,
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多才多艺,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游历过欧洲各国,擅长乒乓球足球,
还会演奏二胡和吉他。
在天天向上中,
被封为现实版的江直树。
▼
证件照果然是检验颜值的唯一标准。
同时,
在摄影师镜头下,
郭同学的气质和颜值,
也让小意不得不服。
▼
简直就是结合了北大状元版杨洋啊!
看到这里,
不禁感叹,
为什么他们那么好看了,
还那么聪明,
还又努力?
由此,
我们得到了一锅满满的人生黑鸡汤:
比你好看的人还比你聪明,
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在瞻仰他人开挂般的人生的同时,
我们也不免会想,
这些学霸的得天独厚
是必然还是偶然。
今年也有一位状元小哥,
因为其接受采访时候的一番言论,
被大家关注:
▼
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状元说:
“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你像我这一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这种东西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是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通俗来讲,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他的话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响应: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住在罗马”
“说的很实在,没有任何偏见地客观陈述事实,没有优越感,这就是健康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自信,思路清晰,清楚自己的 位置。最后赞一句: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相比于很多“多读书多看报,多做题多思
考,少吃零食多睡觉”的教科书式的高考感悟,熊轩昂在总结成功的时候,没有强调一些个人的偶然因素,看到了他自己之所以能成为状元的一些必然因素。
在讨论高考状元时,大众日益聚焦关键词如“重点中学”“中产阶级”。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对于个人而言,从小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顺利进入重点高中,最终进入好大学,除了所需要的智商勤奋等主观条件,不得不考虑的还有户籍,学区房等现实因素。
但是,我们在感慨寒门难出贵子时,到底该不该归责于高考制度本身呢?
虽然关于高考制度的讨论由来已久,从其一锤定音的武断促使了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到对促进社会阶层流通的作用之有限,乃至其与“寒门少贵子”现象的联系,对其抨击之声不绝于耳。
人民网的也在2017年高考出炉后,给出了一些关于高考制度的分析:
“高考是目前中国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考试,作为全国各地区高考总分第一名,高考状元的诞生是集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读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
(来自人民网)
综上,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就是:
高考虽然不是最完美的制度,但一定不是最不好的制度。同时,它或许是当下中国教育环境下,能够实践的,最不坏的制度。
最后小意给出一碗不黑的鸡汤:
在一个既相信天分,也回馈勤奋的社会里,就会既有得天独厚的精英,也有逆袭励志的寒门贵子。
无论如何,都希望我们将来的状元们,优秀得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