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3月6号,阿北在北京朝阳门内的豆瓣胡同,创办了豆瓣网。阿北说豆瓣给用户最核心的价值是帮助你发现好东西,因为人们精神消费的选择非常多,尤其是书的选择比电影和音乐都要多,所以豆瓣最早的社区是围绕书的,然后不断延展到音乐、电影、演出、游戏、活动和旅行等万事万物。
2025-03-06 是豆瓣上线二十周年,我找了一些这些年我认识的老用户朋友一起来聊,这些年他们眼中的豆瓣。
给每个人的都是标准问题
📕【标准问题】
简单的自我介绍:哪一年注册豆瓣的,契机是什么?当时上豆瓣干什么?
-
1.如果用一种动物来比喻豆瓣,你觉得豆瓣更像哪种动物?
-
2.现在打开豆瓣的频率是怎样的,为什么还在用?
-
3.曾经豆瓣的哪个功能最受你的喜欢,或者哪个功能的消失让你最遗憾?
-
4.你在豆瓣参与过哪些冷门小组,见证过哪些行为艺术?
-
5.豆瓣对你的影响是什么?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
6.附加题:你跟豆瓣的故事
⏰【时间线】
02:48
徐芜城
(互联网媒体创始人)
几个作家诗人跟网友吵架,最后都是作家、诗人惨败,注销豆瓣。
04:12
junko
(小小女人帮组长)
豆瓣给了我朋友给了我金钱,甚至老公都是豆瓣给的。
12:46
姬十三
(果壳创始人)
早期的网络社交生活基本上都发生在豆瓣上,我的第一笔融资是在豆瓣上拿到的。
16:06
克隆小丸子
(产品经理)
2010年豆瓣推出的小豆,设计原理来自中本聪的那个论文,跟现在比特币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6
张小北
(影评人)
我可能是除豆瓣除了阿北之外,对豆瓣产品功能不足了解最多的人之一。
22:47
卡列宁
(新媒体从业者)
豆瓣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网站了,更像是人生剧本研读会,或者是云安定医院。
26:37
Fenng
(互联网从业者)
豆瓣是中国互联网的骄傲,这个网站的出现就像一次基因突变。
29:40
Vincent
(互联网从业者)
豆瓣是我在那个时代看见过最具想象力和最具创新的互联网产品。
31:47
孙婷婷
(参与豆瓣多轮投资)
豆瓣是我的文化书房。过去16年攒下来的图书影音数据,在服务器上搭出了一座巴别塔。
36:50
Will
(美元VC)
豆瓣是我职业生涯参加的第一个董事会,我投过豆瓣出来的四个人。
39:54
Kyth
(小宇宙CEO)
可能时代变化很大,但豆瓣始终是一些坚持、一些审美、一些品味的稳定锚点。
44:27
黄竞欧
(大学老师)
没有用过第二款软件可以如此简单粗暴地满足我的虚荣心。
46:10
刘飞
(《半拿铁》和《三五环》的主播)
我们的品位和审美决定了我们是什么人,而不是工资条,不是Title,是我们过去消费的这些内容。
50:05
张宁
(Platform Thinking)
第一次给一本书建条目的时候,有一种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的感觉。这么多人共建的一个图书馆,居然有一本书是别人都没有看到过的。
53:38
阑夕
(科技博主)
《九州幻想》杂志小组&冷笑话收藏小组,江南和今何在都在这个小组写文章互相撕逼,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第一手新闻都是在这个小组里面发生的。
59:53
关雅荻
(播客主播)
当年八卦重要来源之一的天涯已经不存在了,但豆瓣依然在,很多文娱八卦经常来自于豆瓣的各种小组。
64:39
八点钟有骨气
(互联网打工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阿尔法城走断腿。”
70:13
雷磊
(内容机构创业者)
豆瓣是小镇青年踏入更大精神世界的第一站。
77:15
潘乱
(科技评论作者)
豆瓣在2014年推出的达络,是回答下一代社交产品如何构建的惊艳尝试。
🎵【开场&结尾音乐】
开场音乐:陈绮贞 - 旅行的意义
结尾音乐:陈升 - 20岁的眼泪
两三年不变是问题,二十年不变是答案。
如果豆瓣曾经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触动过你,也在评论区回答下这些问题,比如你觉得豆瓣像是哪种动物?或者分享一下你跟豆瓣的故事。
最终,再次,感谢豆瓣给我们创造这样一个精神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