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运仓内参
中国青年报评论部出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圳特区报  ·  重磅新闻发布会,明日举行 ·  9 小时前  
深圳大件事  ·  深圳情侣出游,旅行社却告知没买到回程票……… ·  19 小时前  
高校人才网V  ·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招聘Exploratio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运仓内参

地名里各种怪名字?该管! | 中青融评

海运仓内参  · 公众号  ·  · 2019-03-25 17:17

正文

《“命名”》


据《工人日报》报道,现在不少地名被命名为“××中心”“××国际”“××半岛”,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一些历史地名消失,而不少新地名命名出现“大、洋、怪、重”的问题。昆明市民政局负责人近日表示,将修订《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全面规范地名管理。

如今不少地区有明确的地名规范。比如,《昆明市地名管理规定》就有要求:“地名命名要从我市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反映城市建设的成就,反映历史文化和资源物产,突出地理特征,体现城乡建设规划,照顾群众习惯,反映地方、民族特色。地名构词要符合语法和逻辑,用字简明、清楚、文明、规范。”

不过,虽然有这样的规范在前,还是有一些奇怪的地名出现,有些名字很像是“跟风之作”,比如动辄就弄个“中心”,或者名字里不带点“洋味儿”,就显得不够“高大上”。这都是地名命名中的错误思维。


事实上,地名问题的“大、洋、怪、重”的现象在全国多地都有,但对此事的常见舆论往往诉诸于两个极端,要么认为这些新鲜地名一无是处,应该回归原汁原味的“经典地名”,要么认为在地名问题上做文章是大惊小怪,没必要在此问题上多纠结,可以随意使用名字。

其实,地名规范不只与语言规范有关,更与它背后的文化与传统有关。一般来说,一个地点的命名要符合通俗性与合理性两个特征,二者缺一不可。从通俗性上看,命名要晓畅明白,不能刻意制造噱头、弄一些“不中不洋”的奇怪名字,从合理性上看,这个名字需要符合民众的传统认知与日常习惯,没必要刻意生造名字。


漫话融评:在漫画中漫话天地

漫画 / 徐简 评论 / 黄帅

——— ——— ——— ———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