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十一诊室
只为更高效、及时地为广大女性提供合理、准确的妇科相关信息。我已委托“维权骑士”(http://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世界第二大医院裁员,缩减行政人员 ·  4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乌干达启动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试验 ·  3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正常关节磁共振解剖图谱汇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十一诊室

是什么让一个女人讨厌自己的丈夫和孩子?

第十一诊室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8-18 10:00

正文

图片: 黄仔 | 撰稿: 六层楼 | 责编: 阿月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谈及女性生理知识,很多内容我们都无法从现有的教育体系中获得,这份缺失是每个人都要填补的。


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搞笑但有内涵、理性又富有同理心的妇产科老棉裤、科普界的甜心—— @六层楼先生。


以后,我们将不定期分享@六层楼先生 的女性健康内容, 用生动有趣的方式科普硬核生涩的生理知识


关注 @六层楼先生 ,一起填补生理教育的空缺。


👇👇👇


如果你也有很多生理问题想要咨询,也可以关注@六层楼先生 后留言哦!他真的真的真的都会看!!!


话不多说,来看看 @六层楼先生 今天给女孩们的分享吧!




其实,昨天就看到这封私信了,我当时觉得自己没办法回答,因为有太多可能性了,而且也完全超过我的专业范畴,所以就放下了。

但是,哪怕我今天忙了一天,这个问题仍然在我脑海里盘旋,因为我脑海里总能想起以前在产房工作时看到的画面。

有时候,我们一瞬间就能发现 哪些妈妈是很期待自己的孩子的 ,用现在的话来说,那些妈妈看自己孩子的眼神都是拉丝的,那里面充满期待,憧憬,宠溺,爱怜……她会随着孩子皱眉而皱眉,还会跟着孩子咿咿呀呀。

虽然理论上, 孩子出生的过程本身就是分离的过程 ,但是你始终都能看出来两个人曾经一体过。

而有的妈妈不是这样, 她似乎从未跟孩子一体过 ,有时候甚至可以从眼神里看出她对她自己的质问:我为什么走到了这一步?

当然,我不知道她们当初是 为何选择生育的 ,又或者她们是不是真的曾经有过这个选择机会……但至少我们能看出来她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并没有预期,对未来也没有准备。

而这种情况就可能导致近些年我们一直在关注的产后抑郁,同时也有可能演变成 对婚姻,对家庭,对生育的全盘否定 ,我们可以分析说这是因为她们没能完成身份的转变,或者说她们这是对社会期待的反抗,又或者说她们这是在表达对婚姻和家庭的不满。

但我在想,选择这样做的她们是不是 也有自己的痛苦 呢?

如果没有的话,那她们就只是纯粹的恶吗?是什么恶可以支持她们这么长久的讨厌和恨呢?

如果有的话,那又会是什么痛苦呢?

正如我开头所说,我没有答案,但这让我想起更早时候收到的一位医生发给我的私信,ta说自己不喜欢医学,是爸妈强行报的,入学后提出转专业被父母一顿阻挠。

虽然最后硬着头皮读下来了, 但是恨,恨自己的父母,恨科里同事和领导,恨每一位病人和家属……Ta觉得人生糟糕透了,全都因为父母让ta学医,同时ta又很痛苦,觉得自己作为医生不应该这样,但是控制不住。

现在想来,或许ta恨的不是那些人,而是恨现在的自己, 这种恨里包含了太多对自己人生失去掌控的痛苦

你说,如果当初转了专业就不会痛苦了吗?

未必, 但至少那是ta自己选择的道路 ,同时ta身边那些无辜的人也不必接受这些恨意。

当然,我不是想为谁开脱,我只是好奇,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面,有善有恶, 能长期保持以其中一面示人 ,一定需要很强的一股力量支撑。

那么,那股力量是什么呢?

有时候当事人也不知道。

……

有人说这封私信既像孩子在控诉母亲,又像是母亲在质问她自己……无论如何这都代表了一些家庭的现状,我们都不知道何以至此,却可以隐约发现,虽然无论走哪条路都会遇到苦难, 但一个人所掌握的选择空间决定了ta承担苦难的能力 ,我猜每个人都是如此。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