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一家具有经销商背景的汽车金融公司——上海东正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正金融”或“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在对港股资本市场做最后冲刺,当仁不让的拿下汽车金融行业第一股的头衔。
东正金融背靠国内前十大4S经销店集团
正通汽车
,在成立不到4年的时间里,
业绩
展现了火箭般的增长。2015-2017年,营收复合年增长率达143.4%,
净利润
复合年增长率更高达224.4%。但是在冲击资本市场的过程中,东正金融出现了2018年业绩不及预期的尴尬局面,遭管理层下调盈利指引。
同时,作为重资金企业,伴随着
信贷
收紧,东正金融的资金成本不断上升,更多的融资渠道需求日益凸显。因此,为了进一步拓展与发展,东正金融不得不走上上市的道路,为业务推进补充弹药。
东正金融于2015年3月正式成立,最初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下同),由港股上市公司正通汽车及东风集团分别持有95%和5%。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授出的汽车金融公司牌照后,东正金融主要专注于提供购买
豪华
品牌汽车的汽车金融产品和服务。
正通汽车为国内前十大4S经销店集团,专注于经销宝马、奥迪、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汽车和日产、本田等中高端品牌。依托控股
股东
正通汽车经销网络,东正金融也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间,东正金融实现经营收入分别为7797.2万元、3.12亿元和4.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43.4%;净利润分别为2480万元、1.74亿元、2.6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更高达224.4%。
2018年8月,东正汽车整体变更为股份制并完成工商登记。11月14日,上海银保监局筹备组同意东正金融H股IPO申请。如今,东正金融离香港资本市场越来越近,汽车金融行业的上市第一股的头衔已是囊中之物。
事实上,在东正金融之前,奇瑞汽车旗下的奇瑞徽银汽车金融也是我国25家获得银保监会许可和监管的汽车金融公司之一,而它曾是这一头衔的头号种子选手。比东正金融早三年,于2015年7月,奇瑞徽银汽车金融就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只不过最后因申请材料失效而告终。此后的2017年,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转道A股IPO,但最终以“终止审查”的状态,主动撤回上市申请。
东正金融虽然后来居上,但业务发展似乎后劲不足。
东正金融在2018年冲击资本市场的同时,业务扩张也没有懈怠,营业支出大幅增长82.7%至1.28亿元。截至2018年底,东正金融的经销商网络内的经销商增加至1280家,较2017年增加了929家,增幅为265%。整个经销商网络覆盖中国182个城市,包括所有四个一线城市(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以及36个二线城市和142个三线及其他次级城市。
经销商网络的大幅增长带来的业务量上升,带来的是东正金融营收及净利规模同步增长,但似乎仍低于该公司管理层的预期。在2018年中期,东正金融经营收入达到3.83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0.3%;净利润为2.24亿元,同比增长64.3%。虽然东正金融中期业绩创历史新高,但管理层仍对利润指引进行下调,从预期的8亿元下调至6亿元。
令人尴尬的是,尽管业绩预期已经下调了25%,但东正金融全年业绩仍低于指引。截至2018年底,东正金融实现
营业收入
8.16亿元,同比增长76.62%;净利润为4.53亿元,同比增长73.56%,低于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从车型来看,东正金融近三年豪华车贷款笔数占比均超过75%,贷款金额占比保持在90%左右,在零售贷款业务中占主要地位。但是豪车市场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市场,占比并不大,过分依赖会阻碍该司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是东正金融需要面对的问题。”
另外,东正金融虽然与众多外部经销商展开了合作,降低了正通汽车经销的数量占比,但依旧未能摆脱业绩对正通汽车重度依赖。
在东正金融的发展初期,其大部分资源和资金用于服务正通汽车客户的融资需要。2015年,与东正金融合作的经销商共有159家,其中84家为正通汽车经销商,占比超过50%。截至2018年底,与东正金融合作的经销商共有1280家,其中只有113家为正通汽车经销商,占比仅为8.8%。但是,从东正金融的主业零售贷款业务来看,截至2018年底,来自正通汽车客户的贷款金额仍占74.4%,外部客户的贷款金额只占25.3%。
由此可见,即便东正汽车金融与众多外部经销商达成合作,但业务贡献占比最大的仍是正通汽车旗下经销商,而去年的大幅扩张外部经销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消化,才能对业绩做出贡献。
东正金融的两大核心业务零售贷款和经销商贷款,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周转。也就是说,东正金融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低成本的资金。
东正金融的营运资金需求主要依赖公司股东的注册资本注资,以及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