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癌症,我们身体是有防御机制的。在癌症来临之前,身体向你发出过很多求救信号,每一次都给了你防止癌变的机会。
相信吃坏肚子腹泻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腹泻时,你的腹部隐隐作痛,严重的还会上吐下泻,令人非常难受。如果你存在长期腹泻或是腹泻
时伴随以下症状出现,可能就是某些癌症的信号,一定要及时
就医,
查清病因,接受正确诊断和治疗。
便秘、腹泻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这两种症状也可能是肠癌的信号。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它的发生多与大肠慢性炎症、大肠腺瘤、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习惯、遗传和基因等因素相关,
大肠癌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腹痛、大便出血、肠梗阻、腹部包块等症状。
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发生改变,是早期发现直结肠癌的重要指标。由于肿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会使原本大小便规律的人突然变得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的情况交替出现,晨起泻等,尤其是伴有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或出现原因不明的贫血、消瘦、无力时,更要高度警惕。
当出现大肠癌症状时,患者务必要及时就医。
肠癌初期还会有便血的症状,而这特别容易与痔疮混淆,导致很多患者在被确诊时已是晚期。结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
70%以上的结直肠癌患者被误诊为痔疮。
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率,
主要是肛肠肿瘤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另外,直肠癌可能压迫直肠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从而继发痔疮,因此病变更容易被痔疮的表象所遮掩。
其实,这些都可以避免,不管症状有多相似,
只要做了肛肠镜检查,该做病理的做病理,大部分肛肠肿瘤都能被早发现。
另外,仔细观察还是有细微差异。比如说出血,如果是痔疮造成的出血,那么血与粪便是分开的;如果是肿瘤造成的,通常血与粪便是混合在一起的。有些病人还会发现,
粪便中混合着黏液,就像浓痰一样,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可能是肠炎,也可能是癌肿破溃出现感染。
胃癌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和基因、饮食习惯等因素相关,胃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
与一般胃肠炎非常类似,腹泻伴恶心、反酸,因此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呈黑色,同时伴有食欲不振、体弱乏力,以及恶心、胃部灼热感、上腹隐痛或胀痛等症状时,要考虑肿瘤的可能。
尤其是40岁上的中年人,以及平时患有慢性消化道溃疡的人更应该注意,及时做胃镜等排查。
由于胃癌发生在腹部较高的部位,所以通常是以腹泻症状呈现。
胃癌引起的腹泻与一般的腹泻有所差别,
胃癌引起的腹泻通常会伴有上腹部胀痛的感觉,
且不会出现便秘,
此时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接受胃镜检查。
肝癌一般会伴有肝硬化出现,容易导致门静脉高压或栓塞,引起肠壁水肿、肠道蠕动加快,消化与分泌功能紊乱,进而造成腹泻。研究显示,
约有半数的原发性肝癌在确诊3个月前会有腹泻症状,而且每次腹泻次数2-20次不等。
因此,如果肝硬化患者有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症状出现,一定要记得及时就医。
在肝癌病人中, 出现腹泻为首发症状者不乏鲜例。
有人曾对3254例肝癌病人统计中发现,以腹泻为首发症状者占5.8% 。发生腹泻的原因,是肝癌细胞在分裂增殖过程中,可产生胃泌素、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F2等物质,肥大细胞受到这些物质的刺激后,便会增殖并释放出过多的组织胺,促使肠道黏膜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肠液分泌增多而引起腹泻。因此,
天天腹泻的患者,万不可只当作慢性肠炎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进行治疗。应快点到医院做血清甲胎蛋白(AFP)、B超、CT等必要的检查,以及早确诊。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特别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如果出现
腹部右上方不适、肝区肿大、闷痛并逐渐加重,或食欲不振、逐渐消瘦者,
要尽早到医院接受彩超、肝功能、甲胎蛋白等检查,查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