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如何转变为督导师的过程,包括其面临的挑战、常见的错误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督导训练课程,包括课程内容、实习机会和证书等。
咨询师需要理解个案情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督导形式,并能在实践中示范和发展督导同盟关系。有效的督导需要支持、鼓励被督,增进其自我信心,并提供反馈和建设性批评。
课程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实习机会和实务督导,旨在帮助学员逐步成长为优秀的督导师。课程提供系统的学习体系、实习机会和清晰的职业路径,帮助学员获得督导认证和职业发展机会。
只有熟知督导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并意识到自己可能会犯的错误倾向,才能逐渐成长为有效的督导师。此外,资深督导师的引导和小组的讨论也是提高个人督导能力的重要途径。
带着一肚子咨询知识和理论走进咨询室,想要在来访者面前展现出自己最专业的一面,但在咨询结束后又反复想着那过去的50分钟,担心自己有哪里没做好,是不是有效运用了勤学苦练过的那些咨询理论和技术,偷偷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
其实,每个刚开始做督导的人也是如此,从咨询师到督导师角色的转变也不是一夜间发生的:
●
有些人在机构工作,在有一定经验之后就“赶鸭子上架似的”接手了督导后辈的工作;
●
有些人在高校工作,也许还是博士项目在读生,就要来督导硕士生;
●
还有些认真考虑过要做督导的人,研读了许多督导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但发现真正开始督导别人的时候,就像刚开始做咨询的时候一样,不仅工作起来略显生硬,督导结束之后还没少替被督干着急。
在咨询师成长的路上,督导总是那个最稳定、最可靠的人。每当自我怀疑和焦虑袭来,每当遇到让人不知所措的疑难杂症,我们都寄希望于经验丰富的督导来指点迷津。督导,似乎理应是咨询行业里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
而那个总是沉稳可靠、帮我们度过焦虑和迷茫的人,也并不是摇身一变就完成了从咨询师到督导师的华丽转身。
刚接触督导工作的人,免不了出现一些“好心办坏事”的问题:
●
对被督有过多期待,把自己的咨询哲学和价值观强加到被督身上,有种“名师出高徒”的情结;
●
急于证明自己的督导能力,想要看到“疗效”,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自己而非被督身上;
●
想要根据研究支持的督导理论和模式进行工作,但对理论的理解和使用过于僵化,无法根据被督的实际需要提供帮助;
●
……
面对处于脆弱阶段的新手咨询师,督导想要为他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成长,但真正有效的督导不是把一肚子的经验倒给被督就行了,也不是“严师出高徒”这么简单。
Falender和Shafranske(2004)认为,一个优秀的督导师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有以下几项:
-
-
-
-
有能力通过支持、鼓励及适宜的自主性增进被督的自我信心;
-
有能力给予反馈及做有建设性的批评,能提供有建设性和总结性的评价;
-
-
-
有能力将身心保持在平衡安宁的状态,即使危机当前,也能展现适当幽默感;
-
能够开放心胸面对自我评价,以及被督与同辈督导的评价。
想要培养这些专业能力,完成从咨询师到督导师的转变,需要系统而专业的训练加持。理论学习、督导实践和在实践中被督导这三部分,都是一个督导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理论研习中思考,在督导实践中觉察。
图/Unsplash
只有熟知督导相关的理论和概念,明确督导工作的伦理与法规,并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的倾向,才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效能、对被督的工作和成长有助益的督导师。
一个督导师的专业历程要经过从角色冲击
(role shock)
到精通角色(role mastery)的四个阶段。
而能否顺利地经过每个阶段的过渡,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督导师,取决于是否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和是否能在督导实践中不断反思和精进。
简单心理Uni「督导训练课程」第五期
正在报名中,本期将于今年
9月3日
开课!
●
基础理论:不论任何流派,这里有你从事督导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包含督导的基本概念、职责范围、伦理法规、工作模型、常见问题等
●
实习机会:在心理咨询行业,理论学习尤其离不开实践,简单心理能帮助提供长达4个月实习招募资源支持
●
实务督导:资深督导师带领同伴一起讨论督导个案,在实际督导工作中获得真实体会和细节把控等
-
课程持续近8个月时间,每周1-2次线上视频直播授课
-
课程含20+小时的实习机会,在资深督导师支持下进行督导实习
-
课程含2天线下集训,资深督导师面对面教学(地面集训地点:北京)
-
●
课程结束通过考核,将获得简单心理的督导训练认证,获得简单心理颁发的学习证书。
●
课程结束通过考核后,有机会申请简单心理督导平台入驻面试,综合评估通过后,开启督导师职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