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科学家庭育儿
”,选择“
置顶公众号
”
你与秒抢礼物、自律学干货,只差一个“置顶”按钮
亲妈不懂这些
和“黑心月嫂”差不了多少!
- 科学家庭育儿 2017.6.8 -
这几天,通缉“黑心月嫂”的视频不知道大家看了没?说实话,小编都没胆儿点开,光是标题里“晃晕”这两个字就让人心痛!!
点开后,发现简直是丧心病狂!这么使劲摇晃宝宝无异于谋杀!
看完视频的你,是不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满肚子都是怒气,怎么能这么残忍地对待一个小婴儿?!
再无知的人也该知道:小
婴儿脑袋承受击打、晃动的能力弱极了,使劲摇晃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轻则昏晕,重则脑出血、脑震荡。真发生脑损伤,毁掉的可是一个家庭。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们来系统学习
婴儿摇篮综合征(Shaken Baby Syndrome,SBS)
的知识。时刻提醒身边人:轻柔地对待小婴儿,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婴儿摇篮综合征,指婴儿因
受到
持续、剧烈摇晃
而
对其脑部产生损害
的情况,
常无外部损伤迹象。
多发生在
6个月~1岁
的婴儿身上。用力摇晃大一些的孩子
(4岁以内)
,有时也可发生。
往事回顾
2012年,国外有一个不到1岁的小女孩 Cheyenne 因为持续哭闹不睡觉,被恼怒的爸爸 James 大力摇晃,造成严重脑损伤。
妈妈赶到医院,只看到浑身插满管子、全身浮肿的女儿。小Cheyenne被医生诊断为
婴儿摇篮综合征、脑出血
,经过好几次手术才捡回一条命。爸爸 James 因虐待儿童罪被判入狱。
3年过去后,小女孩虽慢慢康复,却仍是留下不少后遗症,如癫痫、右腿无力等。
这其中的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与成年人相比,宝宝头部的重量、体积占全身的比例要高得多。头长约占身体长度的
20%
,头部重量占总体重的
1/4
。
成人全身组织的含水量约
60%~70%,随年龄增长,含水量下降。
婴儿身体含水量超过
80%
,尤其是快速发育、代谢旺盛的脑组织,真是名副其实的“水豆腐”。
(去超市晃晃水豆腐,看看多么易碎,就知道婴儿的大脑有多脆弱了)
婴幼儿在
1岁半
之前,处于脑发育高峰,脑组织增长非常迅速。
婴儿出生后,额叶尚未完全发育。所以人类从一出生,颅骨的发育就会更快些,留出空间让大脑发育。
这样一来,就好比
用一个比较空的盒子装着“嫩豆腐”
,脑损伤的几率就更大了。脆弱的脑组织在硬硬的颅骨里晃来晃去,
受损、肿胀,甚至撕裂出血
。
婴儿的脑组织里,有十分精细、丰富的
血管和神经网络
。大家都知道,
一般越精密的仪器越容易受损
,宝宝那薄而细弱的血管、细胞、神经纤维,十分容易受伤。
①脑组织轻微水肿
这是
最常见
,也是
比较轻微
的损害。
轻度的颅内组织挫伤,水肿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而不够幸运的婴儿则会造成永久性的大脑
实质
损伤。
②颅内积血
毛细血管破裂
会造成颅内积血,
在短期内产生显著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积血部位不同,症状也不同,预后也不同。
③颅内压升高
颅腔是相对闭合的
腔隙,水肿、出血都会引起颅内压升高。婴儿囟门未闭,能部分缓解升高的颅内压,但增长太快,
容易形成脑疝
。
④颅神经受损
比较典型的是
视神经损伤
。
⑤周边组织受损
偶尔也能见到眼内出血的婴儿,还可能因视网膜脱落或出血造成视力问题。
正常成年人脑袋里,有一些膜样组织
(
大脑镰、小脑幕
)
,包裹、兜住脑组织,
起支撑、缓冲作用。
成人大脑右侧面观,图片来自www.acucn.com
而软绵绵的婴儿,
身体各部位都较柔软
,尤其是筋膜、韧带,剧烈摇晃或撞击,可能造成撕裂损伤。
除了造成脑损伤,颈椎损伤也是不容忽视的危险因素。
颈椎内包裹着脊髓
,宝宝的颈椎更为娇嫩,还没有完全骨化,肌肉、韧带柔软薄弱。颈部力量很弱,却要顶着十分巨大的头部,刚出生的婴儿连头都抬不起来,如何应对粗暴的摇晃?
看完上面这么多深奥的介绍,大家明白了吧:
剧烈晃动婴儿、不保护宝宝颈椎的情况下摇晃宝宝身体,婴儿从床上或椅子上跌落等,都需尽量避免、密切观察。
如果宝宝发生了以上意外,
严重的症状可能晚些才会出现
。如果宝宝有异常表现,一定要及时就诊,以防万一。
像飞行员训练一样
抛举婴儿,把婴儿甩来甩去、转圈,甚至美其名曰“婴儿瑜伽”“婴儿体操”,都是绝对要杜绝的行为!尽管婴儿对此会“咯咯咯”笑个不停。
一些看上去比较轻微的摇晃如“5S”哄睡法、不知轻重的“轻拍”“轻摇”、坐防震性能较差的婴儿推车、幅度很大频率很快的婴儿电动摇椅等,最好都审慎地选择。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每次自己或亲戚朋友试图晃动宝宝时,
不妨想想自己怀里是一大块嫩豆腐
,心里就
有个度量衡了。
大自然已经设计好人类的发育曲线,让宝宝各阶段的发育都能适应当下。
宝宝会走路、跌跤、撞到桌子,至少也是七八个月~1周岁,
会爬会走以后,脑部也长得结实多了。
到了跑跑跳跳的年纪,身体发育自然会跟上来。
最后,
对于娇弱的小婴儿,特别是刚出生不久、不会爬爬走走、跑跑跳跳的婴儿,
什么程度的晃动都尽量避免为好
。因为,这并不是一件自然的事。
冯欣源,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
无意中听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A:我感觉李××是最强大脑!
B:别吹了,我又不是不认识他,学渣一个,脑子可笨了~
A:我是说,昨天他上课玩手机,老师用棍子敲他的头,棍子断了,他一点感觉没有!
B:啊……
科学家庭育儿微信平台独家约稿,没有平台授权谢绝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突然理解了
伊能静为啥在失手让女儿头摔地上后,会那么崩溃自责
这只是一个亲妈的真实反应啊!
点完zan,一起来聊聊宝宝的“护头心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