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山,蚂蚁山,蚂蚁原是‘癞头山’。山上是石岩,山下是沙滩。”过去这里乱石林立,杂草丛生,但如今青青山野,绿树满坡,荒岛变成了绿洲。这得益于20世纪60年代,蚂蚁岛响应祖国号召,大力植树造林,在林场场长盛再堂的带领下,有计划地人工造林并实施封山育林政策,把保护山林列入乡规民约,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整治、统一砍伐、统一经济核算。
林场中工作的盛再堂
盛再堂(1933—2007),中共党员,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委员等职。1959年他参加第二次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的蚂蚁岛》的发言。60年代起担任蚂蚁岛乡林场场长,在蚂蚁岛的绿化事业上倾注了全部精力。
在担任林场场长之初,盛再堂面对只有几株“岗头老松”和在海风中瑟缩的荆棘,心里凉了半截。然而,一想到组织上的信任和岛上几千居民的希望,老盛还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荒岛变为绿洲。他带着40多名不能下海捕鱼的渔民和妇女上山,搬乱石,整平地,翌年春天播下了10公斤松树种子。不料,4万株树苗死去一大半。老盛急得睡不着觉,连忙找科技人员请教,又托人从县城买来一套《绿化祖国》丛书。在昏黄的油灯下,他翻阅资料,一翻就是大半夜;在山坡上,他分析苗死原因,一蹲就是一天,终于发现,雾重风大,土层薄是树苗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于是,盛再堂对症下药,发动大家挑熟土拌生土种植树苗,在岛上成功地植下了400万株黑松,昔日光秃秃的蚂蚁岛开始出现了绿枝。
岛上绿化之路十分不易,为进一步恢复岛上生态,盛再堂和当地干部凭着“蚂蚁啃骨头”的韧劲,大胆突破传统观念,一遍遍劝说村民把坟墓迁移到旁边的无人岛上。从此,生者安居“大蚂蚁岛”,死者安息“小蚂蚁岛”,成了蚂蚁岛村民共同遵守的约定。
几十年来,盛再堂始终保持劳模本色,坚持不懈地探索海岛绿化造林,发展林业的新路子。1986年12月,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他“全国绿化劳动模范”,1987年被省绿化委员会评为“绿化先进工作者”,1990年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他“全国绿化奖章”。
如今,“啃”下了生态硬骨头的蚂蚁岛,致力于旅游生态岛建设。岛上森林覆盖率达70%,绿化面积发展到1760亩,庭院绿化的植物品种多达300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蚂蚁岛得到了忠实践行。从播绿人盛再堂身上,从困境中走来的蚂蚁岛人身上,无不折射出“艰苦创业,敢啃骨头,勇争一流”的蚂蚁岛精神,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