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牌观察报
专业品牌经理人的首席优质读本!专注品牌资讯,聚焦品牌案例、故事,解读品牌人物、事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Fweek维科网  ·  净利激增106%!联想追平荣耀 ·  昨天  
OFweek维科网  ·  荣耀暴涨67%!小米“二杀”苹果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最高座谈会,发言的6位企业家,最近在关注什么事? ·  4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宁德时代大动作,联手滴滴! ·  3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千亿光伏巨头终止50亿收购案,发生了什么?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品牌观察报

比亚迪“全系智驾风暴”炸了,汽车圈颤抖了!

品牌观察报  · 公众号  ·  · 2025-02-14 16:35

正文

图片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 《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李大为 来源 | 互联网品牌官


正月十五的花灯还没来得及细看,比亚迪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汽车市场扔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智驾核弹”。

2月10日晚,比亚迪宣布实现“高阶智驾全产品覆盖”,还玩起了“加配不加价”的戏码。

当新势力还在为"城区NOA覆盖率突破80%"自嗨时,比亚迪直接掀了牌桌:

王朝+海洋网21款车型集体加载"天神之眼",最狠的当属6.98万海鸥智驾版。

这价格甚至比某些品牌智驾选装包还便宜。




全产品线智驾覆盖

这波操作太秀


比亚迪这次的动作堪称“王炸”。

旗下王朝网和海洋网共计21款车迎来“智驾版”更新,除了入门级海鸥还保留智驾版和非智驾版共存的模式,其他车型在2025年将全面变身“智驾版”。

也就是说,不久之后,消费者购买比亚迪的主流车型,都能享受到全新的高阶智驾能力,智驾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直接走入大众视野。

更让人惊叹的是“加配不加价”。

升级智驾版的21款车型中,除了汉DM-i入门款小涨3000元,海鸥非智驾版降价3000 - 5000元,其余车型均实现智驾升级但价格不变。

这性价比,直接拉满,让其他车企压力山大。

图源 微博@比亚迪汽车


比亚迪将“天神之眼”智驾解决方案进行了全面升级,用"三色尾标"重构智驾价值体系:

天神之眼A (金色尾标,DiPilot 600) 搭载3颗激光雷达,双OrinX芯片,算力508TOPS,目前专供仰望品牌,直接对标华为ADS 3.0;

天神之眼B (红色尾标,DiPilot 300) 搭载1 - 2颗激光雷达,1颗OrinX芯片,算力254TOPS,具备城区NOA能力,腾势和比亚迪20万以上部分车型搭载;

天神之眼C (蓝色尾标,DiPilot 100) 采用5R12V纯视觉路线,1颗Orin N/征程J6芯片,算力84/128TOPS,支持高速NOA功能,主要应用于王朝和海洋网车型。

图源 :微博@比亚迪汽车


此次智驾版车型涵盖了“天神之眼”B和C,像全新海豹EV就采用了B方案。

C方案的搭载主要依据整车价位段,20万元以上车型才有机会用上红标B方案。


这套组合拳的杀伤力在于:用百万豪车的技术架构,打十万元市场的价格战。

海豹EV等车型加载红标B方案后,智驾能力比同级合资车贵5万的配置还强;

而蓝标C方案在秦L等车型上,直接让"智能"成为基础配置而非溢价标签。

当友商还在纠结"激光雷达该用1颗还是2颗"时,比亚迪已经用每天新增50万场景库的速度,把端到端智驾玩成了"流水线作业"。




十万元车教会BBA什么叫老司机


在50多公里的高速NOA体验中,12.98万的秦L智驾版的表现可圈可点,完全能与行业第一梯队媲美。

在车速加减、自主变道、超车、进出匝道、大曲率弯道等各种路况下,都能结合传感器和地图信息实现平稳驾驶,人机共驾和人机接管的细节也处理得相当到位,操作简单便捷,对新手司机非常友好。

面对强行切入的GL8,系统轻点刹车后迅速拉开2米安全距离,比人类司机更早预判;

在限速80的360°螺旋匝道上,车速稳定维持在78km/h,方向盘修正频率比Model Y更低;

同时在大雨中毫米波雷达与视觉融合,在100米外识别到故障车,比同场测试的其他品牌早3秒预警。

在1:1复刻香港停车场的"魔鬼鱼骨位"测试中,秦L也在上演着神操作。

图源 微博@比亚迪汽车


手机端选定车位后直接锁车走人,车辆自主完成4次进退挪移,全程无需监管。

侧方位停车时,后视镜距离墙面仅3cm,比老司机更敢"贴边"。

这套系统最颠覆认知的,是把炫技变成肌肉记忆。

没有激光雷达的蓝标C方案,在80%常用场景中表现不输3颗激光雷达的顶配车型。

正如工程师私下透露:"我们追求的不是接管率多低,而是让新手开得像十年驾龄司机。"



虽然相比一些车企的智驾功能,“天神之眼C”略显简单,但胜在成熟稳定,更符合普通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王传福那句"智驾要像安全带一样普及",正在变成行业最恐怖的预言。

结合“加配不加价”的策略,比亚迪这是要开启智驾普及的新时代,把其他车企都拖入这场激烈的性价比大战中。

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智驾的普及,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智驾带来的便利和安全,在当今时代对着还在墨守传统的BBA发起驾驶体验感方面的冲击。




新势力哭晕,供应商狂喜


汽车行业其实早就料到比亚迪会在智驾领域有所作为,但这次的表现还是让人猝不及防,进步速度堪称“神速”。

2023 - 2024年,比亚迪在高端产品中对不同硬件规格、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度探索,才有了如今“天神之眼”体系中的A和B方案。

而“天神之眼C”的诞生更是关键。

2023年下半年端到端技术在智驾领域取得突破,硬件需求降低,比亚迪凭借海量的人类司机驾驶数据,在一年多时间里就推出了“天神之眼C”。

源:微博@比亚迪汽车


这套方案去年4月开始调试,去年年末完成全国高速NOA基础调试优化,已达到“1000公里0接管”的水平。

在训练能力上,比亚迪自建超算中心,2024年每天新增训练里程7200万公里,预计2025年底接近特斯拉2024年底的训练能力。

每7天就能训练出一个云端版本,通过OTA推送到车端,不断优化智驾能力。

而且,纯视觉的“天神之眼C”有望在2025年内通过OTA实现城区记忆智驾能力,给用户带来更多惊喜。

虽然目前比亚迪的智驾能力还比不上行业顶尖水平,但这次的普及策略足以改变智驾价值体系。

图源 微博@比亚迪汽车


在成本控制方面,比亚迪通过自研和引入多家供应商,大幅降低智驾系统成本。

以“天神之眼C”为例,行业内纯视觉方案最低成本4000元以上,比亚迪通过自产摄像头和传感器、批量采购芯片、自己组装生产等方式,保守估计能将成本压低30% - 40%。

这种成本优势对比亚迪的竞争对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比亚迪在主流市场竞争的自主车企,若要跟进智驾普及,就必须面对至少每辆车1500 - 2000元的成本差距,在市场竞争中更加被动。

而那些靠“智驾”标签赚取溢价的新势力,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这场风暴的终局可能是:2025年中国车市出现6万级智驾车型。

当五菱、长安们拿着比亚迪同款地平线芯片入场时,汽车智能化的最后一块壁垒将被彻底粉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