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3Plus
23Plus是首个专注于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网络社区平台,汇聚全球表观遗传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医疗实践者,致力于打造兼专业与科普为一体的的表观遗传互动阵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宝典  ·  第四届数学生命科学大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  14 小时前  
生物制品圈  ·  mRNA、RNAi、circRNA、ASOs ... ·  4 天前  
BioArt  ·  Nat Cell Biol | ... ·  3 天前  
生信人  ·  临床医生怎么能不关注神经免疫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3Plus

Plus新锐 | 赵伯譞博士获得2018年度RNA学会\/Scaringe青年科学家奖

23Plus  · 公众号  · 生物  · 2017-11-04 07:00

正文

编者按

年初,23Plus针对《自然》杂志发表的RNA修饰领域发展的专题,进行了“RNA修饰的口述历史”的系列报道,而这段历史的主要亲历者之一赵伯譞博士也向我们阐述了其在表观领域的重点工作(详见: RNA修饰的口述历史 晨曦|m6A依赖的母体mRNA清除与斑马鱼MZT )。近日,欣闻赵伯譞博士获得了RNA学会颁发的2018年度Scaringe青年科学家奖,23Plus为他开心的同时,更想帮大家一起深入了解下赵伯譞博士是如何成长并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近日,RNA学会颁发了2018年度的Scaringe青年科学家奖,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课题组的赵伯譞博士因其在RNA生物学领域的杰出研究成果获此殊荣。他的代表工作主要集中于对RNA转录组学中转录后修饰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赵伯譞博士的工作重点为m 6 A甲基化。在对不同模型系统的研究中,他的工作证明了mRNA中的m 6 A可以直接影响RNA的翻译;同时RNA甲基化状态在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过程中对全局转录组切换起关键作用。


赵伯譞博士于2012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的指导下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何川教授指导下获得理学硕士与博士学位。


求学科研之路自述

我来自于一个学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由于父母都是生物老师,我从小对科研就耳濡目染。自2008年毕业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一中后,我于同年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就读本科。巧合的是在我一年级时,陈鹏教授从Scripps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到北大组建独立实验室。听过他的报告后,我对化学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如愿进入他的实验室展开独立的本科生研究。


我本科期间的工作主要集中于蛋白质工程和小分子生物探针的构建。我的第一个项目便是尝试构建可以特异性检测生物体内有机过氧化物的蛋白质探针。通过对不同蛋白质的设计与组装,我成功地构建了具有高灵敏度与特异性的生物探针OHSer,这一工作在我二年级结束时发表于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上。


此后我还对这一探针进行了一系列后续研究,并参与了在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欧阳颀院士指导下的基因机器研究小队(iGEM Peking Team)的科研项目,通过与队员们的合作完成了对一组重金属离子检测与净化的生物模块的构建。我们带这一项目参与了2010年的基因机器竞赛(iGEM,合成生物学领域最大的世界性竞赛),并获取了世界第二名与最佳环境类项目两项殊荣。


自2012年于北京大学毕业后,我获得了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全奖录取,来到芝大化学系何川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我在博士期间继续之前在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核酸上不同种类化学修饰的分布与功能的研究。我的研究包含了对DNA上胞嘧啶的甲基化修饰和对RNA上腺嘌呤的甲基化修饰两个主要部分。在DNA领域,我与实验室同事合作完成了第一个单碱基精度测量全基因组水平5-醛基化和5-羧基化胞嘧啶的测序方法的构建。


在RNA领域,我集中于对m 6 A结合蛋白及其对应生物学功能的研究。通过多项合作我们得以揭示了m 6 A在不同生物系统中多样的重要功能,包括在人类细胞中促进mRNA翻译,在斑马鱼的发育过程中促进母体-合子过渡,以及调控多种癌症的形成和病毒的感染过程。


这些工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m 6 A生物学功能的认识,引发了一波对RNA修饰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关注与研究热潮。我也得以用充实的博士研究论文与2017年8月完成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我于11月来到了斯坦福大学,在Alice Ting与骆立群教授领导的两个实验室联合开展博士后研究。


重要科研成果与里程碑

2010 第一个特异性检测有机过氧化物的生物探针

2010 iGEM2010亚军、最佳环境项目(检测与净化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工具箱)

2011 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特等奖(有机过氧化物生物探针)

2012 北大化学院“化学之星”,学士学位

2013 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

2014 霍华德·休斯研究院(HHMI)国际学生研究奖学金

2015 第一种单碱基检测5-醛基胞嘧啶和5-羧基胞嘧啶的测序方法

2015 报导第二个m 6 A结合蛋白YTHDF1及其生物学功能

2016 报导m 6 A对HIV病毒感染的生物学调控机理

2016 芝加哥大学研究生最高奖威廉·哈珀论文奖学金

2017 报导m 6 A对斑马鱼发育过程的调控

2017 2018年度RNA学会/Scaringe青年科学家奖

2017 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给同样在路上的同学的一点分享


1. 找到并发掘你自己的科研兴趣。

做科研归根到底是一件十分辛苦和寂寞的事,当同龄人都达到了常人眼中各种成功的标准时,你很可能还在拿着微薄的工资埋头研究着一项看似枯燥且无比艰辛的科学问题。这个时候能支持你走下去的最大动力便来自于你天生对某一项问题/领域的热爱。只有当你真正对这项问题感兴趣,而非出于功利的目的参与研究,才最有可能走得更高更远。


2. 认真寻找且积极地对待与他人的合作

一个人的时间与能力终归是有限的,通过与实验室同事的合作,你能够更快地完成紧迫的研究任务,同时也能在课题遇到困难时相互扶持。通过与其他实验室的合作,学科与专业知识的交叉往往能导致新颖的发现,同时也能拓宽你自己的科研视野。


3. 积极参加科学会议和交流

科学会议是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组成,许多新的idea和合作机会都是在会议中产生的。对于学生来说,参与会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你对所在领域的研究兴趣,也能够锻炼你阐明自己研究工作的能力,更能为你带来许多结交志同道合朋友和结识未来导师的机会。


关于RNA学会/ Scaringe青年科学家奖


RNA学会/ Scaringe青年科学家奖旨在表彰从事RNA研究的年轻科学家的成就,并鼓励他们在RNA领域继续学术生涯。该奖项对所有在RNA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家(研究生或博士后研究员)开放。 每年RNA学会会评选出一到二名优秀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员授予奖励。2018年共有两名研究生和一名博士后获此殊荣。

https://www.rnasociety.org/


23Plus欢迎表观遗传领域的同行们投稿,分享学术成果、学术见解和学术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