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眼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怎样管好自己的钱,让它尽可能地钱生钱,扬子晚报财经微信为您提供独特的理财眼光和实用技巧,哪个“宝宝”收益高,跟我炒股不亏钱,买房买金谁保险,一应俱全快来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部财经融媒  ·  2025年A股首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  昨天  
西部财经融媒  ·  2025年A股首例!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片范儿十足!这十大经济名场面,你最pick哪个? ·  昨天  
第一财经  ·  超4200股下跌 ·  昨天  
数据宝  ·  刚刚!35家公司预计业绩暴增 ·  2 天前  
节点财经  ·  800一条的lululemon瑜伽裤,开始收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眼

观点|中国债务规模或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年内超过GDP的300%!

钱眼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2 19:07

正文

来源:叶檀财经(ID:tancaijing)

作者:叶檀


债务在上升,货币购买力下降,钱不值钱了,你就是不想投资也得投资。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被疯传,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5万亿。《华夏时报》2月18号报道,根据各省公布的数据进行统计,至今中国已有23个省公布了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累计投资超过40万亿元,如加上尚未公布的省份,今年投资不少于45万亿。


45万亿不算什么,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可能远超过45万亿。


要知道,中国固投基数很高,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56万亿,2016年是59万亿,只要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较低的2016年的8%,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就将轻松超过60万亿元。并且,2013年之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年都超过20%。


中金固收团队研报发布的数据更可怕。他们认为,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会小幅滑落,制造业可能小幅上升,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改善更可能是来自基建。去年全年基建名义增速为15.7%,预计今年基建名义增速可能高于去年,可能回升到16%-20%区间。



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稳定经济增长,但可怕的是亏损与高负债。投资并不一定带来通胀,无效的投资才会带来通胀。以机场建设为例,2月16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以及续建74个机场,建成机场超过50个,到2020年,我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由2015年的207个发展到260个以上。


表面上这是好事,其实未必。有数据称,全国190多家机场亏损比例高达70%~80%,亏损面巨大,仅有大约50家机场盈利,支线机场建的越多,亏损越大。不要动不动跟美国比,人家从东到西经济发达地区路途够远,我们国家经济集中在漠河、腾冲以东,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内部,高速轨交已经足够,很难想像苏州、无锡、上海、杭州、嘉兴这些城市布满铁路。


无论是公司接单还是PPP模式,实际上大型企业与地方政府债务必定上升。



根据瑞银的研报,非金融部门债务总额在2016年底达到205万亿元人民币,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77倍,这一水平高于2015年同期水平——175万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GDP的2.54倍。自金融危机以来,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一路飙升130个百分点。


政府债务约为GDP的68%,家庭债务约为GDP的45%,企业债务约为GDP的164%,企业债务比例达到了世界之最,远高于2008年的0.86倍水平。尤其投资量增加,意味着信贷增长,中国债务规模或将进一步上升,预计2年内超过GDP的300%。


债务上升表现在两方面,明面上是贷款数量上升,或者是地下通道。


今年一月份新增贷款2.03万亿,创一年新高。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33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52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52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799亿元。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上海一月份贷款数据同样如此。房贷下降,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银行跟着政策走。


基建自筹资金越来越多恐怕不是债务情况好转,大概是资金绕道走的结果。中金固收团队的研报显示,近期非标融资绝对值及占比快速上升,过去一年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净增加3.36万亿;且微观调研反映近期非标项目仍较多,所以,央行稍微收紧货币,短期同业拆息利率就随之上升。


一切显示,债务上升,但债务不会崩盘,原因在于货币购买力下降。


最近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相继报导了普通商品物价上涨的消息,“继价格高高在上的一线白酒、阿胶涨价后,牛奶、榨菜,甚至是常用药品也在本月不断爆出涨价的消息。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0日,已有燕塘乳业、涪陵榨菜、马应龙、古越龙山等多个快消企业宣布为应对成本上涨压力而对部分产品进行提价”。考虑到涨价将蔓延到生活日用品,紧缩政策暂时不会改变。


无论货币如何理性,债务如泰山压顶,为了活下去,货币购买力下降是大势所趋。



人们只有两种应对方式,一是赚到钱赶紧消费,二是赚到钱交给诚信、专业的投资机构。


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成功,就是有潜力的企业成功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资产配置,将资金与未来企业结合,是主要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