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来源:本文内容来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感谢
21世纪经济报道
的
付出和成果。
高考结束后,下一道考题就是该如何选择专业。
图片来自:网络
2018年最新公布的年度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成为增长最多的热门专业,集成电路产业相关的专业也稍有增加。
中兴事件以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成为举国共识。工信部发布的白皮书提到,目前需要70万人投入到该产业中来,人才不足导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缓慢。
在此背景下,集成电路相关的微电子等专业招生会迎来哪些新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部分高校获悉,近年在陆续增加相关专业招生,有的学校还在大幅扩招。
今年3月发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本次共新增专业2311个,涉及135所高校。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中,有250所高校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18所高校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60所高校获批机器人(17.990, -0.20, -1.10%)工程专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有6所高校增加了微电子工程专业,其中包括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河南师范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虽然微电子专业的热度无法跟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安全等行业比较,不过也算有所增加。
东南大学教授丁博胜透露,该校微电子学院的工学博士名额已经从之前的20名左右扩招到了最近的180多名。一位准备报考东南大学博士的行业从业者也表示,目前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博士名额增加了很多。
作为首批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东南大学,这些年来正在为集成电路领域培养大批人才。东南大学教授陈莹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东南大学集成电路相关的专业招生在急剧增加,在培养硕士方面,微电子学院的招生名额已经从前几年的200多人,增加到了去年的400多人。
陈莹梅表示,人才培养的力度在持续加强,一方面是站在国家的高度,培养能自主研发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行业人才需求的扩张。
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缪向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方面,该校去年增加了120名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名额,今年计划扩大50%的博士招生计划。硕士和博士招生的名额必须持续增加,因为需求量实在太大。
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介绍,集成电路融合了电子信息、物理、化学、材料自动工程等40多种科学技术及工程领域,集成电路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知识背景。目前需要70万人投入到该产业中来,人才的不足导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缓慢。
从集成电路企业发布的人才需求来看,研发和销售是企业人员需求量最大的两个部分,对研发岗位的需求高达55%
,其后是销售客户支持类岗位,占18%。
在即将开始的2018年招生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无疑将继续火爆。那么集成电路相关的微电子等专业,也会成为爆款专业吗?
陈莹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她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去了华为和中兴两家公司。从区域来看,去上海发展的最多,从事芯片等制造业。必须加大本土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要积极扶持科研与国家项目和企业项目之间的合作。
一位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的资深从业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看好微电子等相关专业,一方面是国家重视,另一方面是产业需求比较大,中国制造2025 都离不开微电子,稀缺人才的待遇自然也会提高。
中科院物理所的一位毕业生也很乐观,现在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转去了半导体行业,行业高端人才未来前景和“钱景”应该都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