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终于决定离开《新闻联播》。
可能许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不过他的脸却是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认识。
自1978年《新闻联播》节目正式开播以来,保持着“一男+一女”的固定搭配方式。其中,邢质斌、李瑞英、李修平、罗京、张宏民、王宁等六人曾被大家戏称为“老三对”,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轮流出现在主播台上。
谨以此片,献给终将成为记忆的“联播”老三对(来源: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网)
日前,王宁的妻子“金龟子”刘纯燕在自己的微博证实了这一消息。
今年4月,52岁的王宁正式离开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台。
在此之前,他担任《新闻联播》主持人已经有28年之久。
这让许多网友不禁感慨:“时光易逝”。
@回眸瞥一世红颜
从小听着王宁的新闻联播长大,还有看着你的大风车长大,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也从小孩长大了,好怀念小时候的时光,小时候的回忆,阿偶,还有何炅现在也没有小时候那么无忧无虑开心了。再说一个秘密,每次俺爸看新闻联播时,都会说你看我给你起的名字多好,跟新闻联播主持人重名
@南海三少LX
耳边一直回荡着王老师的声音,以及金龟子的笑声,有你们陪伴的童年真好,如今我已三十而立,也将步入新的人生篇章,祝大家一切顺利。
@小倩的世界很疯狂-CQ
看着新闻联播换了一批人……可真的很喜欢王老师……
@噢咿呦Oi1
送给王老师一颗小心心,有种自己也长大的感觉
@杜竹媛同學
我们的童年记忆呀!!!!
@c陈年人
祝福,我们的童年。
@小白猫上灯台
这么多年,你们都没变,而我却不再是个孩子了。成长让人惶恐。
而上一次,网友发出这种感慨,是2012年前后。那时,王宁开始戴眼镜主持《新闻联播》。
有人猜这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更多人觉得是后者。
当时就有网友说:“看到后我心里一震,陪伴我们这么多年,他也老了。”
28年了,这次,是真的要说再见了。
“王科长”是作为大学同班同学的妻子刘纯燕在他们刚进校的时候对王宁的戏称。刘纯燕说:“男生女生都还不熟悉的时候,王宁穿着中山装、梳着分头、拎一个公文包,我就给他取名王科长,印象中“科长”就这样!而从叫他王科长那一天开始,这一辈子,干啥事儿好像都在《新闻联播》的状态里。”
在刘纯燕看来,“科长”不是职务,而是一种气质,是那种拘谨也好、严谨也罢的中规中矩的气质。这种气质,既是王宁和刘纯燕日后萌生爱情的催化剂,又好像注定会与稳重大气的《新闻联播》发生某种联系。只不过,这个联系并未如王宁所期许的那样发生得那么快,而是在爱情火花的碰撞和事业发展的选择过程中颇费了一番周折。
1983年,青岛电视台第一次面向全市招收一名新闻播音员,当时还没上大学的王宁正在学习音乐并准备报考音乐学院。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宁参加了青岛电视台的这次考试,并在20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录取。当时,被请到青岛电视台参加面试的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李刚老师觉得,王宁将来“能是把手”,并鼓励王宁,“你要是想有出息呀,就一定要考播音系。”听李刚老师这么说,用王宁的话说,自己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努力准备考试。
在青岛电视台工作一年后,王宁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并被录取。担心好不容易招来的这个人才就此““跑掉”,青岛电视台让王宁带着工资去上学。于是,王宁带薪进入广播学院播音系学习。
当王宁与自己的同班同学、日后成为央视著名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金龟子”刘纯燕碰撞出爱情的火花后,爱情的力量让他下决心留在北京、留在中央电视台。可就在王宁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参与了很多工作并准备毕业时留下之际,青岛电视台还是派出人事处长,把他们当年千挑万选出来的王宁从中央电视台手中“抢回”了青岛。
于是,在青岛电视台又播了3年多新闻后,1989年11月4日,王宁奉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20天后正式成为《新闻联播》播音员,从此与《新闻联播》结缘,并且一播就是28年。
王宁与刘纯燕是大学同学
“反差”夫妻恩爱深
王宁和刘纯燕,一个是不苟言笑的“国脸”,一个是活泼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这对“反差”夫妻却一直十分恩爱。刘纯燕说,王宁给外人感觉“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仿佛不会笑”,但在实际生活中更像一个大男孩儿。
王宁每次出差,都是刘纯燕帮他打点行李,大到衣服、裤子,小到剃须刀、领带、毛巾……王宁每天穿什么,都是刘纯燕说了算。有一次,刘纯燕出差时间长了点,王宁就写了一首打油诗:“第一天,老婆不在家,心里乐开花;第二天,老婆不在家,脱缰的野马;第三天,老婆不在家,两眼一抹瞎;第四天,老婆不在家,就像孩子没了妈!”
在刘纯燕的《我是金龟子》一书中,也收录了王宁的一篇《我说燕儿》。在王宁看来,“燕儿是一个特别本色的女人”,“生活中的燕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小孩儿”,“虽然年纪老大不小了,可她的声音,在我耳边叽叽喳喳了这么多年,依然没变。她清脆的童声还真不是装出来的,这一点,与她相处20多年的我可以作证。”
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是这些“国脸”光鲜沉稳大气自如的表象,而实际工作中,惊心动魄的时刻也是家常便饭。
28年《新闻联播》的播音生涯,用王宁自己的话说,是一晃眼就过去了,可想想这28年是怎么过的,王宁又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自己在《新闻联播》工作的心境,特别是《新闻联播》直播以后就更是“吓人”。王宁说,他的同事,那几位亿万观众都熟悉的“国脸”们,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做梦!梦见误班、梦见联播开始却找不到人……然后在梦中被吓醒……即便是平常不上班的时候,在电视里听到《新闻联播》开始曲,也常常会被吓一跳……
“吓人”的时刻并不只在梦中。记不得有多少次,逢重要会议新闻,王宁在没有时间备稿的情况下,现场直播过程中,编辑将刚刚完成的手写新闻稿一张一张递给他。稿子播完,他的衬衣已然完全湿透。
王宁曾陪三任国家领导人出访过100多个国家,别人看到的是荣耀与光鲜,而王宁自己感受到的却是工作的紧张与奔波的疲惫!
在陪同领导人出访期间,为了及时传送新闻,王宁在行进中的大巴车上配过音,在酒店卫生间里搭个棉被配过音,在机场找个角落蹲着配过音……
有一年,中日韩三国会议在日本福冈召开,王宁一天之内在福冈和北京之间打了个来回,早上出发去日本,晚上12点又回到北京,配音自然又是在日本租来的大巴车上。
因为要陪领导人到外地慰问,王宁曾经连续5年没有在家过春节……
无论观众怎么看,神秘也好,荣耀也罢,对于王宁来说,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就是一份上班下班的工作。只是,这份工作,他全身奉献、全情投入!
在王宁和刘纯燕家里的展示柜上,并排摆放着两座金话筒奖杯,那是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向往的最高荣誉。
这两个奖杯,颇具戏剧性,一个是刘纯燕因节目“金龟子陪你过大年”而获得的主持人金话筒奖;而另一个,则是王宁因其播音作品“卓琳同志讣告”而获得的播音金话筒奖。
人生的大喜与大悲,就浓缩在这两个奖杯上。
王宁不无自嘲地说,“因为播悼词而获得金话筒,我估计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的确,有业界人士说,王宁播送悼词的水准堪称教科书级别。用刘纯燕的话说,王宁是在用情播音。
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播的是别人写的稿件,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声音,多年来,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仿佛读稿的机器,个性似乎全部被掩盖,可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业内同行的妻子刘纯燕这样评价自己的丈夫:王宁看似内向拘谨,但内心感情极为丰富,能把新闻播得有血有肉,是件很难把握的事儿,可王宁做到了!这份情,体现在播音中,便如王宁所言:情到浓处情转薄,不在腔调上刻意表现,反而凸显了内心的真诚与情意。
细数着自己在《新闻联播》的点点滴滴,王宁言语和表情中每每流露出几分不舍,几分留恋,几分满足,几分自豪。他说,播音能播到《新闻联播》,那是一种境界、一种能力,一种高度,自己无怨无愧无悔,也对得起央视这么多年对自己的培养。
谈到如何将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职业满足感延伸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王宁说:平平淡淡总是真!他笑称,“退役”之后,要先转型,补上陪女儿这一课,做点儿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儿!现在好多人找他拍广告,可是他觉得不能拍,这么多年为党工作,严肃惯了,还要有责任感,不能说为了挣钱就接广告,他更愿意参与一些与公益有关的事情,而且必须是正能量的。
离开《新闻联播》,回归家庭,妻子女儿都觉得非常享受,尤其是女儿,多年没给自己做过饭的爸爸,这段时间都补了回来。有着高超做饭手艺的王宁,不管多晚休息,早上必定7点起床,给女儿炒两个菜带到学校。女儿调侃说,她要感谢中央电视台,感谢新闻联播,让她最近能吃到老爸做的这么多好吃的,让她看到这么可爱的老爸,因为原来更多时候是看到爸爸在新闻联播上的严肃,难得看到爸爸生活中的一面。
告别了主持生涯,王宁真正活出了自己名字所希望的那样,平和安宁。
将青春奉献给了事业,将余生留给最重要的家人。这样的决定,可能会有舍不得,但他的快乐说明,这样的放弃是值得的。
不论王宁将来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都祝福他能收获幸福的生活,也感谢他28年来兢兢业业的陪伴!
文章来源:铁血军事(ID:tiexueju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