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眼号外  ·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  1小时前  
青眼号外  ·  “光子嫩肤第一股”败走北交所 ·  1小时前  
成都消防救援  ·  和衷共济!成都消防跨区域增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 ... ·  2 小时前  
成都消防救援  ·  和衷共济!成都消防跨区域增援宜宾市筠连县山体 ... ·  2 小时前  
浙江城市之声  ·  松下电器将解散 ·  2 天前  
浙江城市之声  ·  松下电器将解散 ·  2 天前  
创业家  ·  猛赚190亿,河南大佬过了一个肥年 ·  2 天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月球钛铁矿原位分选富集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分析 ·  2 天前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  月球钛铁矿原位分选富集多物理场仿真与优化分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山东安丘:特色农业装上“品牌芯”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9-03 10:30

正文


“今年种植了2个红芽姜大棚,一年两种两收,冬季错峰上市,效益翻倍,销售问题根本不用担心。”在有着“中国姜蒜之乡”之称的安丘市凌河街道石家庄村红芽姜高效农业种植示范园内,负责人吴忠波说道,红芽姜是安丘大姜中的“珍品”,肉质蜡黄,质地嫩脆,由于品质好,一斤能卖到40多元。

安丘大姜能够得到消费者青睐,除了质量过硬外,品牌是重要原因。“安丘大姜”“辉渠小米”“石埠子草莓”……一批地标品牌成为强农、富农的“金字招牌”。
近年来,安丘市大力实施“品牌强农”行动,立足资源禀赋,聚力农产品品牌建设,形成了以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一批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多点支撑的品牌体系,壮大了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作为安丘农业标志性品牌,“安丘大姜”常年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总产近100万吨,安丘大姜作为特色农产品纳入中国与欧盟地理标志协定保护范围。品牌加持,助力安丘大姜畅销“海内外”,年出口量占全国的60%左右,国内市场年销售保鲜生姜60万吨。
除了安丘大姜,柘山蜜薯也是安丘优质品牌农产品的一张靓丽名片。
安丘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公司托管全链条+农民转型当工人”新机制,把小蜜薯做成大产业,引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黄金蜜薯变成了“致富薯”,柘山蜜薯已然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农业品牌产品。目前,柘山蜜薯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亩均增收3000元,带动百姓增收7000万元以上。安丘依托各镇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全面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不断打造各种农产品“金字招牌”,有力带动了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同时,该市通过策划运营推广“安品味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筛选包装特色农产品109种,以政府信誉为农产品质量背书,平均溢价率达到25%左右,进一步提升了安丘农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探索品牌化经营的发展之路,从标准化种植、品牌营销等各环节综合发力,让品牌优势化为经济优势。目前,该市拥有“三品一标”农产品532个,柘山蜜薯和石埠子草莓2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价值达到216亿。
下步,安丘将打造大姜、蜜薯、小米等一批十、百亿级产业,基本形成安丘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新格局,“三品一标”认证覆盖面达到75%以上,以品牌农业推动安丘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来源: 安丘市委宣传部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农参专访丨郭旭:齐齐哈尔烤肉要“走出去”才能成为富民产业

“染色剂”“打40多遍药”“转基因”.......看清阳光玫瑰变“毒药”的真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