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通识训练30讲:
趋势造就人生 见识决定格局
你好,欢迎来到徐瑾经济人。
今天,我们上了一门新课《徐瑾通识训练30讲》,
熟悉我做课风格的朋友,可以拉到最后了,现在有
上新秒杀
。
不那么熟悉的朋友,听我慢慢说。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门课?
1
我是徐瑾。
我在英国金融时报也就是FT中文网工作很多年了,
是财经版主编,也是首席财经评论员。
这十年,我写了上千篇的财经专栏,
出版了八九本书,有的输出海外,
比如《白银帝国》会在耶鲁大学出版社推出英文版。
同时,我也是一个爱书人,
业余时间组织经济人读书会。
在2019年,经济人读书会入围了“
领读者大奖
”的阅读组织奖三甲。
在2019年,我给经济人读书会推荐了70多本书,
这只是一年我读过数百本书中一部分。
此外,如果你熟悉知识付费,
可能还会知道我在2019年在
【得到】
开了一门课,
《徐瑾经济学大师30讲》。
在2019年下半年,我自己做了门课,
《徐瑾经济趋势30讲》,
进入平台当月知识付费榜单30强,经济类四强。
2020年1月,获得得到给出的“神奇女侠”奖。
很多人会问,工作阅读写作,怎么同时能做到?
我也是普通人,和大家一样,
不懂,就自己想办法学习。
我发现,
读书,还是学习最重要的途径。
工作阅读写作,这三件事,
看起来不同,其实本质都是学习。
2
变化的时代,不变的通识
你知道,我的工作,是和瞬息万变的新闻打交道。
一有经济市场变化,
就需要给大家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需要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每天都有新东西。
单一学科已经不足以应付那么多变化,
认知的关键在通识。
新东西不是平白长出来的,
知识往往都有自己的根基。
所以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迭代。
(经济趋势课上线蜻蜓,入围当月全国知识付费30强)
可以说,我的专长,
一方面是写作,一方面是学习,或者说读书。
我的兴趣,其实已经从经济衍生到社会制度历史,
乃至于历史与科技。
我相信,不仅是我,多数人都有类似的情况。
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越要有不变的坚守。
也就是说,
如果要保持不落伍,只能不断快速前进,保持不断精进学习
。
我是一个挑剔的读者,
也是一个尽量对自己严格的作者。
无论读书还是写书,做新闻还是做课,
我都希望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自己的时间。
但是,学习有坑:
多不等于好
很多人都说读书好,读书可以学到知识。
这其实不完全对,学习读书,不是为了知道别人知道的东西,
而是让别人的思考引发你的思考,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搭建可以自如运用的通识。
我一年所读的书,没有统计,泛读数百本应该有。
但是读书,不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进步。
所以,我每年读很多书,通过读书让自己进步。
但是,你问我我每年读多少,以及读一本书需要多久。
我从不计算。
为什么?
我觉得读书,不能为了读而读,更不能比数量。
这是有经验的。
我大学时候,就和朋友做过一个读书刊物,《读品》,读书的读,品味的品。
那个时候,我就见识不少读书多的人,一年几百本不在话下。
不过,我很早,也就发现一个秘密,
读书多的人,不等于就是最聪明最有见识的人。
这个你应该有体会,比如自己读完一本书,却什么都记不住?
问题出在哪里?
读书的姿态不对,方法不对。
3
学习有方法:
选择比努力重要
前面说了,读书多,不等于有系统,
更不用说有智慧。
读书这件事,
真心应验那句老话: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不是说读书不好,而是时间有限。
我们所有人,无论追求金钱还是名利还是成功。
你最后会发现,
一个人最宝贵的资产,其实是时间。
所以读书,应该而且必须有方法,
想清楚,我们究竟应该怎么读书?
我认为有
三点
。
首先,读书,没有捷径,自然要读好书。
有的人,总在读一些浅薄甚至错误的流行书,还自以为在读书,这自然不对。
但是,你可能说,我也知道要读好书啊,我都选经典来读。
读经典就对吗?
真不一定。
好书,不一定是大部头的经典。
再好的经典,你不理解背景,
读不懂读不进去,反而让人很挫败。
也有人说我不读活人写的书,意思新书不好,
也有人说我不读死人写的书,意思是旧书早被淘汰了。
我觉得这都很武断,你读什么,和作者死活有什么关系。
经典和新书要搭配着来,读书是为你服务的,而不是你为书服务。
好书,除了内容好,还意味着能读得进去,
这样,才能帮助到自己。
其次,读书,要有系统。
我看过不少书单,本本都是经典,
但是放在一起,没有意义。
为什么?
因为书和书之间,没有关系。
就先古人说的七宝楼台,看起来眩人眼目,但实际上,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如果读书没有系统,其实就是收集一堆破碎的知识点。
而散碎的知识,其实只是杂乱的信息。
如果缺乏对于知识的吸收接纳整合甚至批判能力,那么很多知识,只会让你感到困惑。
最后,读书,要做减法。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值得学的知识都是没法教的。
你可能说,他是天才,一般的人比不上,
但是他的话,耐人寻味。
我倒真觉得,不能增加个人理解力的知识,没必要学。
对应到读书,那就是不值得读的书,或者不能增加你理解力的书,没必要读。
所以,读书不能乱读一起。
就像学者止庵说的,宁愿自己盘子空着,也不能让盘子装进不相关的东西。
记住,
你读了什么,其实决定了你的心智你的思考,你读的东西,决定了你是谁。
4
学习:
让精进成为一种习惯
坦白说,读书选书这件事,是我的专业。
是读书,成就了今天的我,我也希望帮助到你。
无论做读书杂志《读品》还是今天做经济人读书会,都是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就像作家林语堂所言,教育的真理想,就是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
在徐瑾的通识课,我不仅希望大家学到知识,更学习到知识的鉴赏力。
所谓鉴赏力是什么?
那就是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保持探索精神。
在2018年,我就做了第一门通识课,
反响还不错,有的平台已经累计40多万人学习。
在知识星球,我们有个密切的读书社群,
不少朋友说,自己进读书圈后,才猛然发现自己不会看书,
有时候不是因为不努力,甚至是因为太努力,
“拿到一本书就沉入其中,不读完绝不罢休,再一回头书讲了什么一片空白。
”
如果掌握了方法,很多人会开始把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强迫症或者享受。
有的书友就说,在读书圈,
先不说自己跟随星主星友们学到多少,
“重点是这9个月来自己已经形成每天要看书二个小时的强迫症”。
甚至,读书圈也形成自己的时间相对论,
什么意思呢?
有的书友说,读书圈一月等于外面一年,加入两个月,等于自己外面学习两年。
关于读书圈的信息,可以看这里
5
最后,介绍下徐瑾认知训练内容。
我从读过的数千本好书,精选选择了30个关键词,
分为六大模块,分享给你。
这门课有什么特点?
NO.1 依据多学科视角,讲清宝贵常识
通识应该是现代人的常识,但是现实中却显得很稀缺,往往也被滥用。
看到市面上流行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希望借助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研究,
借此,我们一起厘清清楚一些宝贵常识。
《徐瑾通识训练30讲》中,每一讲,我额外附送一个
福利
,
会推荐一本主题相关的好书,让你去延展学习。
完整书单导图,购买后,咨询助教
( id jjr19001900)>
可以说,推荐的三十本书书单,
本身就构成理解通识的深度认知地图。
如果大家有兴趣,回头我们可以在社群,
组织一起读这三十本书。
还是那句话,知识从现实到理论,就有了延展,
才能真正理解,才算是真是属于你的知识。
NO.2 六大模块认知,刷新世界认知
在这门课中,我希望分为六大模块,让你系统认知通识。
你将收获什么?
我们先从社会经济与文明动力出发,带你进入宏观的世界变化源头。
借此完善自身框架,拓展视野。
再到回到个体,探讨自我认知与自我发展。
通过通识的镜子,
我们不仅可以看清大的趋势,也探索自我的下一步发展。
NO.3我和你,希望达到什么目标
过去的课程,时不时,
有家长发来和孩子一起做的笔记,还是蛮感动的。
我希望这门课,是一家人可以一起听的通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