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美国公司的生意模式和业务进展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投资决策的同理心

美国公司那些事儿  · 公众号  · 美国  · 2022-08-17 23:50

正文

一个不太那么让人舒适的现象是,很多时候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缺乏同理心,而在投资决策时却表现的富有“同理心”——对于给出投资建议的人以足够的理解,并可能随时根据那些建议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进行操作,尤其是对于那些看似权威的人物的建议,无论他们出现在电视专栏中,还是出现在专业报告中,或者出现在各种论坛中。投资建议中的同理心具有明显的盲从特征,如果不用同理来概括的话。这和投资建议的出现正确的可能性有些关联,毕竟一个坏的时钟一天还可以正确两次,在任何一个市场中,几乎每一个观点都可能在短期正确。如果以Warren为例,这种投资决策中的同理心导致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Warren的建议你都可以简单抄袭吗?首先,Warren犯过错,某些投资决策的错误足以让抄袭者遭遇困难的局面,如果投资者用很大的比重下注的话,毕竟Warren说过如果遇到好的机会要敢于下注,这很容易让人错误理解为极端的下注情形。其次,Warren并没有和投资者分享他的投资持有周期和具体比例建议以及他的流动性状况,而投资者完全面临着和Warren不同的后续现金流状况和财务约束。普通人和Warren不一样的情形说明,一条简单的投资建议完全不具备照搬照抄的可能性。这可能也是荐股没朋友的原因之一。一条投资建议远非简单的买入或者卖出,还应该包括持有的周期、配置的权重和由此产生的组合特性的变异等等。即便是买入或者卖出的建议,亦有基于事实的采集和逻辑的推演的重大差异。同一个事实的解读,都完全可能因人而异。至于生意的理解层面,则更是千差万别。如果让一个人来判断某一家公司的经营层的某一个举措,都可以有可能十种不同的角度。从这些角度来看,投资决策层面大可不必有同理心的存在。

由此延伸的一个问题便是,那些“专家”们经常总结的结论是否值得重视而应于采信呢?结论这种东西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股票投资领域,如果可以大量找到反证的案例或者仅仅局限于短期和局部的现象级别,则肯定是错误的,参考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比如总有人说化妆品是一个好行业,机会很大。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觉得应该加一个定语:短期和中期而言,尤其是在局部市场中当投资者心智被愚弄后可能基于估值的大幅提升而产生阶段性的大机会。以长期盈利能力来衡量的全球化妆品的知名公司并不多,欧莱雅、联合利华和雅诗兰黛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其中欧莱雅是行业的龙头,其2021年收入323亿欧元,运营利润率为19%,其产品线有庞杂的护肤美发美妆香水等高中低的众多品牌构成,并在多个国家和区域运营。但是,该领域的失败者的名单却在不断增加,这包括破产的和品牌不断萎缩的,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在海外,都如此。尤其是单一品牌的化妆品的运营,空间和难度都是存疑的。

再比如有一种观点是大消费是一个好的行业。我认为这一观点充满了误导和欺骗性,投资者要千万当心。持有这种观点的肯定包括Ronald Johnson这位前苹果公司负责零售业务的副总裁,他在2011年辞去苹果公司的职务,并投入重金到JCPenny这家百货公司身上担任CEO并立志逆转该公司的业务。这个故事的结局很悲催,RJ应该是亏掉了当时真金白银投入到JCP认购期权的50m USD,还丢掉了大好前程。他可能错误地认为苹果公司零售店业务的成功是他的功劳,完全忽略了乔布斯的伟大远见和苹果产品的魔力,并错误判断了JCP这一品牌无法扭转其定位于grandma而根本不可能年轻化的事实。同样,Warren当年也在英国超市的投资上亏损惨重,好在及时止损。Warren曾经重仓投资的卡夫亨氏这家公司的竞争力融化也是消费品领域的重要案例,消费者对于卡夫亨氏的心理份额在Costco对于Kirkland这种private label的endorsement面前毫无抵抗力——当强大的品牌给予品质以背书后,低价就是最佳的选择,这种竞争力几乎是无敌的。消费品没落的品牌或者数年来没什么增长的名单也是越来越长,不管是海外还是国内,都如此。投资者要认真想想自己投资的那一家是不是下一家,尤其是给予过高估值的时候。

还有一种观点是比如医药是一个好行业。这一观点在A股可能很有市场。如果你留意下IBB这个ETF就会改变观点——目前IBB还停留在2015年的水平,这一代表性的医药ETF在过去的7年的收益率是0。让我们简单梳理下医药行业这一生意,如我上次提及的一条,治好病人的药物的DCF角度不那么值钱。同时,考虑到专利保护到期后的悬崖,医药并不是持续的recurring可重复发生的收入,假设不存在竞争的话。而且这个行业的第一片药片最贵,可能价值一个亿,可能是十几个亿或者更多。医药公司需要投入重金做研发,还存在研发失败的风险,研发成功后获取剩余年限可能并不多的专利许可然后进行销售。当一家公司进入到这种情形后,已经算是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拥有一个高基数的收入。然而,当专利到期后的悬崖来到之后,其收入也将掉入悬崖。所以保持收入就需要足够多的管线——考虑到一部分失败和竞争,能够维持高基数的收入已经实属不易,至于持续的增长,则需要一座座山峰去攀登,足够强大的管线储备和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运行才可能。

一致预期的失败多半也是同理心的滥用所致。今年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一致认为夏季来临之时,由于出行的暴增,原油价格将暴涨。然而,当这个盛夏来临之后,油价却接连新低。投资者对于每一个声音很大的结论都要给予足够的当心,即便短期看起来这些结论是多么的无懈可击。世界的复杂性让我们必须小心求证每一步,谨慎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投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