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评十句
努力追求理性,认真保持趣味,犀利洞察世界,温柔观照内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这个90后,和任正非马云雷军并排!凭什么?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芯片首富,火了! ·  2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利润暴涨396%!这一激光厂商连斩巨头订单 ·  2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获赔260万元!OPPO法务出手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真评十句

让领导先飞

真评十句  · 公众号  ·  · 2017-08-12 19:26

正文

【汪十句,小城青年,北大男生,前媒体人,现归隐京城某处,关心时事,略通文史,热爱思考,欢迎朋友们批判性转载,鼓励性关注】


敬请关注,点击上方蓝色“真评十句”,长按文末二维码,及搜索公号“真评十句”或“TrueTen”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消息,本是南航的一篇内部宣传稿件,说的是南航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考察团,安排飞机上前11排全部66个座位的事情。事本来不大,但还是引起了一些反响。


更有趣的是,成为热点之后,先是这篇文章迅速消失,感觉是在宣示,此事不宜再提。

令人始料未及,稍后,此事却上了人民日报,与前一阵在微信群里索要红包的基层干部“邢老师”并列,被责问——哪来的底气违反八项规定?

那就更有讨论的必要了。

这篇内稿叫做《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为政府执行要务护航》,一看题目,大家都明白,一副浓浓的表功味道。内稿嘛,一般情况下概不外传。所以,描述起事实来也可以大胆一些、坦率一些了。

这是一桩什么样的功劳呢?文章写道,7月26日,南航西安分公司营运部客户接待处接到一项不寻常的服务请求,希望将一行66人全部安排到西安飞成都CZ6433航班的前11排。经再三询问,客户回复为政府执行特殊要务,需要与普通旅客进行一定隔离。

经过一番“领导出马、主动加班、多方协调、尽心尽责”的套路,最终帮助这个政务团完成了“隔离”。

要知道,CZ6433航班是从大连出发,经停西安的过路航班,要把前排66个座位全部留下来,

问题就出在这个“隔离”上。吃瓜群众表示,都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什么到了天上就要和群众隔离了?

群众身上有病菌吗?

还是怕群众发现这群父母官儿,当场排大队喊冤递状纸,弄得飞机都无法平衡配重直接掉下去了?

那才是真冤哪!

在地面上时,让领导走在前面,还不够。到了天上,还要让领导飞在前面吗?

有心人查了一番,发现这个政务团,是西安市委书记、市长、政协主席带队,赴成都举办“两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的团队。这类政务活动并不特别,与国家机密没啥关系,怎么就成了需要隔离的“特殊要务”了。

至于前排后排,则让人想起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公共汽车上的前排座位只属于高贵的白种人,而低贱的黑人只能坐到后排去。

我们也需要以11排为界,划一道鸿沟么?

其实,这种脱离群众,在飞机上搞隔离的官僚主义做派,倒不见得出自于西安市有关领导的授意,特别是高层领导,可能根本不知情。而真正让人感到恶心的,是这篇表功内稿中洋洋自得的嘴脸和做派。

文中提到,航空公司发现政务团中出现了书记、市长、政协主席等副部级领导,及时联系推荐公务舱,说明这些领导一开始订的本来是经济舱。在按级别要求可以享受公务舱的情况下,主动降舱,倒是值得表扬。

执飞CZ6433的机型是空客A321,最大载客也就200来人。就一架飞机而言,66人大团无论如何算是有分量的大客户了。就算没有政府背景加持,这样的大客户前来交涉,也不是没有可能得偿所愿。

更何况,若是排除那种令人不快的一面阿谀一面表功的味道,把“隔离”这样的敏感词好好藏起不要说出来,南航安排座位本身,倒是有章可循。

虽然这个“章”本身,也会成为被质疑的对象。

这就是国内航空公司的所谓“要客”服务。


▼▼▼


1994年,当年的民用航空总局,曾公布《关于重要旅客乘坐民航班机运输服务工作的规定》,明确规定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等重要旅客,提供乘坐民航班机时的特殊优质服务。

按照这一规定,要客的范围,包括:

省、部级(含副职)以上的负责人;

军队在职正军职少将以上的负责人;

公使、大使级外交使节;

由各部、委以上单位或我驻外使、领馆提出要求按重要旅客接待的客人。

很明显,外交礼遇不论,“要客”背后的关键词是什么?是级别,是权力。

虽然,在实践中,享受副部级待遇的两院院士也会被列入“要客”范围。看上去是对科学的尊崇。但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副部级”这个杠杠。

这一点很关键,以级别、权力为标准的“要客”,和一般意义上的头等舱、白金卡用户存在根本区别,头等舱花钱就可以买,白金卡飞的多就可以积,但“要客”不是你想“要”就能“要”。

如果说头等舱、白金卡这些是VIP的话,“要客”就是VVIP。虽然现在有些航空公司生意做得活络,花一大笔也能换来VVIP的某些礼遇。但这两个序列还是不容混淆。

以此规定为蓝本,国内各个航空公司,都设立了“要客部”或功能类似的部门,投入大量资源,以为人民公仆服务的深厚阶级感情,给予了无微不至的优质服务。


这些服务的内容包括:

专人协助,完成乘机手续办理、行李托运等杂事;

尽善尽美的专用休息间,饮食,茶具;

免检绿色通道,一直开到停机坪上的车辆服务;

飞机上的特殊优质服务,投其所好的餐食选择,甚至还有会根据要客的籍贯特意安排空乘人员,用乡音的亲切,让要客们真正体会“宾至如归”。


曾有民航内部人士撰文,满怀自豪的描述自家要客服务之深谋远虑、体贴入微:

——身份较为特殊的要客或VVIP,在确定行程后,保障预案即刻启动,抽调状态良好的飞机,选派技术过硬的机组成员,保卫部加强勤务派遣的等级,在客舱部中选派业务精良,并经过培训有专包机资格的乘务员执行该航班任务。要气质出众、言谈优雅、业务精湛、政治过硬。

——地面保障也不同于一般航班,特别在早出港高峰,若你的航班上有位分量足够的要客,当别的航班死活喊不到拖车时,你的飞机前可能有两辆拖车待命,在出港排队的序列中亦可适当优先放行。

——足以傲骄群雄一番。

其实上面的大多数项目,倒也罢了。航空公司自己有权决定服务资源的安排,在要客面前,笑容更明媚,也无可厚非。毕竟都要和政府打交道,说是靠近权力也好,说是搞好公关也罢,大家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能理解。

但涉及到稀缺资源的分配,乃至于对一小部分“要客”的关注,会影响甚至牺牲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譬如上面说的拖车,大家的航班死活喊不到拖车,你那里两辆拖车待命。

在老百姓面前“傲娇群雄”,很威风吗?

而更容易让人诟病的,是飞机为了等待迟到的要客,宁可延误,而对于同机旅客的质问,一律以“航空管制、流量控制”来搪塞。

这已经不是特殊服务的问题,这是特权,而且是见不得光的特权。


▼▼▼

2014年,曾有一场“要客”风波成为热点。当时,据媒体记者爆料,红十字总会长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搭乘南昌飞北京的国航CA1582次航班时迟到,在飞机舱门关闭之后,仍成功登机,导致飞机起飞比原定时间晚点18分钟。

当时,红十字会正因郭美美事件身陷众矢之的,这一风波无疑火上浇油,一时间千夫所指。

于是,长期存在,但并未真正进入公众视野的“要客”问题,成为了公众焦点。

当时,民航系统通过很多媒体渠道,进行了自我辩解。遗憾的是,由于概念混淆,逻辑混乱,很多辩解倒是发挥了弄巧成拙的效果。

当时,民航大学民航发展政策与法规研究中心主任,某位业内教授,在媒体上指出,“要客服务”是由中国民航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决定的,而欧美国家公务机非常普遍,国会议员会乘自己的私人飞机出行。

潜台词是什么?——领导们不坐私人飞机,不坐专机,已经够清廉了,先飞一会怎么了?坐个前排怎么了?有意见吗?

《中国民航报》则堂而皇之登出一文,《要客不是中国特产》,列举一通,阿提哈德航空给“钻石头等舱”提供五星级餐厅式服务,新加坡航空提供奢侈品牌机上用品,全日空在羽田机场提供要客专用休息室和通道等等。

这些辩解,到底是蠢,还是坏?

餐食、用具、专用通道,这和咱们这些要客享受的“傲娇群雄”的双份牵引车,一飞机人陪着等待、甚至打乱整个机场飞行计划的特权,是一回事吗?

那些花钱购买、积分累计的服务,就算再奢侈,能和与级别、与权力挂钩的待遇,相提并论吗?

最要命的是,居然还有脸拿欧美的议员做例子。

且不用说,议员和公务员是两个概念,很多议员自己就是商界人士,咱们国家坐私人飞机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不罕见。关键在于,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公仆,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权贵相提并论,在待遇上看齐,这是何居心?

八项规定,三令五申,居然敢提专机?这不是给领导挖坑吗?

这里面有坏人哪!

其实,这些辩解的字里行间反映出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不见得是领导的意思,但很多人确实仍然深陷于这种以“要客服务”为遮羞布的不良文化之中。

什么文化呢?趋炎附势,曲意逢迎,为了一小部分人的特权,践踏老百姓的利益。

而那些无所不用其极服务领导的具体操作规范,一切以领导好恶为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老百姓提意见泥牛入海、领导皱眉头检讨降级的反馈体系,都在顽固的维护着这种文化。


▼▼▼

这种文化,在民航领域发展到极致,是什么样子?

结果可能极为惨痛。

2010年8月24日,河南航空E190机型B3130号飞机执行哈尔滨至伊春客运航班任务时,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林都机场着陆过程中失事,造成机上44人死亡、52人受伤。


两年之后,安监总局认定这起空难属于责任事故,直接原因是机长违规降落。

在空难中侥幸存活的机长被告上法庭,机长称,自己有违规行为,但他“并非出于为自己考虑”,有技术以外的原因。

当时的飞机上,有包括一位副部级在内的众多官员,而伊春市市长正在地面接机。按照机长的说法,事发前他得知机上有要客,伊春市的领导也等候在机场迎接,飞机按时降落、让地面领导顺利迎接考察团,这是皆大欢喜、众望所归的场面。

没有证据表明机上的要客对机长发号施令,但机长的决策中,依然掺杂了这样的因素,这就是“要客”文化的力量。

让一飞机人等等领导,倒也罢了。那,为了领导希望的“皆大欢喜”,一飞机人陪着去冒险。

这还不够荒唐吗?


▼▼▼

现在这场风波,原来的表功文章已经撤下,南航也做了全新的解释,表示大家都没有违反八项规定,西安方面的工作人员没有提出隔离要求,表功文章与事实不符。

即便人民日报已经发声,这件事的波澜,也不会持续多久,毕竟没有引发真正的大问题。

只不过,希望“要客服务”里,那些其实解释不通,也上不了台面,需要用“航空管制”来搪塞的内容,特别是“要客文化”里的荒唐成分,能够有所改观。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