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摄影师李颀拯,从事摄影报道有17年了。聚光灯这么一照,我觉得从来没这么紧张过。
我工作的地方在北京,新浪网,生活的城市就在杭州。新浪有个栏目叫《看见》,如果用一句话去理解这个栏目,就是借助摄影师的眼睛,去看见那些你看不见或者是假装没看见的现实。
我19岁那一年,我父亲当时说过一句话,他觉得以后有两种职业特别适合我,第一个是去做警察,第二个是去做记者。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但是若干年后我真的去做了记者。
我曾经是个军人,在军队服役时,我学的是侦察分队的无线电报务专业,练就强健体魄,学会野外生存。这让日后成为记者的我,无论在蹲点熬夜写稿,还是突发事件的长途奔袭中,终生受益。
后来,我喜欢上了“照相”。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台870元的海鸥DF2相机,那是父亲大半个月的工资,在他眼里,相机也就是一个玩具。当时,家里有1000元的存款,正打算给一直手洗衣服的母亲买台“小天鹅”洗衣机。最终,母亲心疼离家的儿子,“家里的‘老天鹅’还能再洗两年,就先买相机吧”。于是,我学会了摄影和暗房。
我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好,也不爱看书。后来,却娶了个爱读书的文科硕士做妻子。我们曾经在同一家报社工作了6年,家离单位太远,我们开车往返。来回路上的两个小时,妻子习惯于手上捧着一本书,她常常会看着看着就笑起来,我问她笑什么,然后她就念书给我听。波伏娃的《第二性》,彼得•海斯勒的《甲骨文》《江城》《寻路中国》等等,这6年里,我没看多少书,但听了很多书。
有了这些积累之后,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开始改变了,我也习惯于开始用文字去学习和记录一些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