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名城网事  ·  下雪!下雪!淮安刚发布新消息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零刻 SER8 Pro 迷你 PC ... ·  2 天前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2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这座跨区大桥要重建! ·  6 天前  
苏州新闻  ·  雪来了!江苏最新预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妈妈,给我10块钱”,3个妈妈的三种回答,决定着未来3种人生!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12-01 07:00

正文







作者 | C妈
来源 | CC爸妈(cc-bama)

我家楼下最近新开了个便利店,这下,小区的孩子们可疯了!

尤其是上小学的孩子,有了自己的零花钱,玩着玩着几个人一拍即合便要去小超市“消费”一把,彩虹糖、辣条、饮料、小玩具……

一起玩的,还有不少低龄的孩子,瞧着自然眼馋:“妈妈,能不能给我5块钱?”

  • “小孩子要什么钱啊?净买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 “妈妈并不是不能给,但我不想养成你随便花钱的习惯,你想要什么告诉妈妈,妈妈带你去大超市选。”
  • “你不要见别人有什么你就要什么,你想想家里还有多少零食/玩具,你想吃或玩我现在就可以给你回家拿。”

花式拒绝,都不带重样的。

被拒绝后,孩子们相继失落地走了。

有妈妈转头问我:“你说是不是不该给?”

一时,还真的不好回答。

孩子都有“从众心理”,看见其他朋友都有自己的零花钱、都去消费了,难免也想“跟他们一起”。

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回应很重要,过来人告诉你,千万别跳这三个坑。

不给:

孩子拿钱就是乱花,直接拒绝

“别人都去小卖部了买了,我也要去”,这真是就是乱花钱、真是攀比吗?

非也非也!
‍‍‍‍‍
孩子向爸妈张嘴要钱,本质上是在寻求帮助。

求你帮助他,更顺利地融入一个集体。

就像一群孩子玩,孩子们都做同样的游戏,孩子也会跟着做一样。

同样,一起玩的朋友,别人都去消费,为了融入,他也会想去。

只不过这项活动,有了一个门槛,那就是“钱”。

所以 这一刻,他们是求助,是信任。

如果求半天得来的是一通“批评教育”和无情拒绝,孩子肯定感觉孤立无援。
给:

给:

一哭闹就立马给,都是小钱,花花无大碍

跟坚决不给相反,另一种极端,就是一要就给!

一盒蜡笔、一套玩具,花不了三瓜俩枣的,为啥让娃吃瘪、眼馋别人?买!
尤其一拒绝娃再一哭一闹。

得得,给你给你,我就当十块八块买耳根子清净了!拿了钱走人!

有时候我们是不忍心孩子受委屈;

有时候我们是犯懒逃避亲子冲突。

但别忘了,现在的东西你尚且可以负担,日后他要的超出你的能力范围,你该怎么办?

难道小时候讲不通的道理,大了就能自动明白?5岁管不了的孩子,15岁就能更好管?

不要掩耳盗铃。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Are these kids spoilt?》(《他们被宠坏了吗?》),讲的就是几个白眼狼孩子的故事。

一个12岁女孩儿是个包包控,最贵的一个价值高达3000英镑(约2.68万人民币),即便妈妈因为账单陷入了财务危机,女孩依然淡定地说:“我又有没有强迫我妈买,是她自愿的。”


另外一位妈妈为了给孩子买价格不菲的名牌鞋,起早贪黑兼三份工作。


妈妈素面朝天,女儿名牌加身。


这孩子还白眼狼的说:“她愿意付钱,我不觉得愧疚。”

瞧瞧, 你要是无原则的满足,孩子就是觉得这就是理所当然,更别谈感恩你的付出。

长大不是坐吃山空的“败家子”,就是翻脸不认人的“白眼狼”。
有条件的给:


有条件的给:

按劳所得,劳动了才给

“我不随便给、也不轻易拒绝,我让他有本事自己挣钱自己花。”

挣钱没毛病,但路别走歪:

  • 今天帮忙刷碗,报酬是5元;
  • 多练一首曲子,报酬3元;
  • 期末考试考了第一名,奖励100元;

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份内之事的学习,一旦跟报酬沾上边,那就变了味。

更可怕的是,这种交换概念孩子一旦get,孩子有一天终会反客为主:

那如果我不要钱了,是否就可以不做家务、不学习了?


孩子开口要钱了,到底该怎么办?
第一步:询问用钱目的,决定给/不给

如果你家娃看起来不需要花钱,却开口问你要钱了,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1、如果孩子确实需要买这个东西:

那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如果确实有说服力,给就是了。

做父母脑袋不要轴,不要总是“你觉得”,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想法、社交,“她觉得”喜欢,说服的有理有据,就别抻着,满足人家。

2、如果孩子只是从众,希望和别人一样,以获得同伴认可:

这个就看你以往的社交观培养的是否到位了。

我是很早就告诉女儿,并不是非要做一模一样的事,朋友才会接纳你——从她3岁嚷嚷着朋友下楼都带elsa玩偶,我也必须带!

当时我也没拧着她就坚决不买,也买了一个,但是小本本记下了,这课必须得上。
‍‍‍‍‍
隔天她下楼开心的带上了elsa,还没开始玩,我就大声密谋:

昨天我跟女儿发现一个特好玩的秘密基地,特别适合小朋友野餐,我刚好带了几个雪饼,有人想去吗? 女儿 记得路!

所有孩子顺家都放下elsa,让她带着去秘密基地!
‍‍‍‍‍‍
她当然是毫不犹豫的扔下了昨天才入手的elsa!

真正喜欢你的人,你不follow,她也会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即便是做一样的事,也不会喜欢你。

只有你自己的特点、性格才能帮你吸引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第二步:平时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

一旦孩子有了消费的想法,就可以每周固定零花钱了。

这笔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自己可以自由支配。

独立做主的权利、和自主支配的自由,是时候让孩子体验了。

第三步: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刚刚拿到零花钱的娃很可能“报复性消费”,这是十分正常的,回想下自己发了工资就去血拼的心情。

但我觉得不必着急干预,不就那么三瓜俩枣?可以先让孩子试试错。

有孩子第一天就会迫不及待把一周的零花钱全花光,那么余下6天,就只剩眼馋别人的份儿了。

——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能提前透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