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国企也中招!官网被挂上 “ ... ·  18 小时前  
Linux就该这么学  ·  我国程序员数量突破 940 万 ·  昨天  
Linux就该这么学  ·  美女博主爆改 家用空调外机 ... ·  2 天前  
Linux爱好者  ·  Rust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亲爱的万玛才旦主题纪念展”策划人手记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07-30 17:36

正文

今年5月12日,配合5月6日万玛才旦文集新书首场发布活动,以及5月8日遗作集《松木的清香》和译作集《如意故事集》全面上市,一个以作家为主题的展览—— “亲爱的万玛才旦主题纪念展” 首展在南京先锋书店呈现。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中信出版·大方联合全国 10家书店18家门店 陆续开展,方所书店5个城市店、单向空间3个城市店、晓风书屋2个门店展出,还有南京先锋书店、苏州诚品书店、武汉鹅社书店艺术馆、福州大梦书屋、上海库布里克书店、成都 SKP-RDV 等书店参与此次联展。
5—7月同期,万达影城、青海西宁嘛呢石影业、百老汇影城全国4城的 “万玛才旦电影纪念展映” 活动 7家影院 展出 “永恒的一天——万玛才旦创作生平展” ,书影联动。
整个5—7月,读者和观众能够在书店里看到作为文学作者的万玛才旦,在电影院看到作为电影作者的万玛才旦,而他留下的影像和文字两种艺术形式的作品,拥有同一个“作者”的名字—— 万玛才旦
这也是中信出版·大方首次策划以本土文学“作者”为主题的展览。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划人中信出版·大方的出版人 蔡欣 ,记录下了这次文学策展的缘起以及背后的故事。

01|展陈缘起于遗作文集的出版策划

初遇万玛才旦是在2018年,我们与万玛才旦一起编选了他的小说精选集 《乌金的牙齿》 并于2019年出版。从此,我们约定,大方将持续出版他新创作的小说集。
2023年春天,万玛才旦给我发消息,他说,新短篇集到年底应该差不多了,2022年几乎没写什么。但在5月,他就猝然离世。
为了完成他的遗愿,以及我们的约定,我们决定出版他的遗作小说集。但在其离世的时候,他只留下了一篇公开发表的短篇小说 《松木的清香》 。这是一则关于 生与死、命运与解脱的故事
这篇放入了遗作小说集的第一篇,按照时间倒叙的顺序,我们邀请他的儿子导演 久美成列 ,又整理和梳理了他之前未被收入大方出版的前两本《乌金的牙齿》和《故事只讲了一半》的小说,包含他筹备了十几年、一生中最想拍的电影《永恒的一天》中的一部分《一块红布》,电影代表作《寻找智美更登》同名小说,直到最后一篇,他的处女作,写作和发表于大学时代的《人与狗》。

万玛才旦导演的第一部胶片剧情长片《静静的嘛呢石》里,有一位刻嘛呢石的老人,答应了小喇嘛刻一块六字真言的嘛呢石,没有刻完即离世了,剧中有句台词“生命如风中的残烛,这就是无常啊。你看我今天好好的,也许明天就不在了”。
刻石老人一生只刻佛尊神像和六字真言,最后留下只刻了一个字的嘛呢石。万玛才旦一生拍摄电影和文学创作,同样也是用影像和文字两种艺术形式创作,最后遗作小说集只留下了完成的第一篇《松木的清香》,原来,这部遗作就是他留给我的那块未竟的嘛呢石。

《静静的嘛呢石》宣传海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02|编制创作生平年表及别册

在整理出版万玛才旦遗作小说集过程中,我萌生了编制他的创作生平年表的想法。
他从青海贵德县一个藏族小乡村,来到北京学习电影,成为 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导演 ,拍摄了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一部藏族母语电影,是第一部用胶片拍摄也是最后一部用胶片拍摄的“藏语母语电影”,影片公映于2005年,正好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
他做过小学老师、公务员,热爱写作和电影,在大学时代就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读中专、做小学老师; 读大学、做公务员; 读文学翻译硕士,实习期间在北京偶然去到了北京电影学院,萌生了学电影当导演的想法,然后求学于电影学院文学系、导演系,走上电影之路。
这一路的成长,文学和电影始终是他生命里的双线,从西北小乡村走到北京,再到带着电影作品和小说作品走向世界,这是他精神世界追寻的弧线。 这个人生轨迹和生命之线,无论如何也非常值得记录下来。
我整理了他的求学和生活以及创作经历,从电影和文学双线创作,对他求学、工作和生活,以及文学和电影作品的发表、出版、首映和公映等,这些 他生命和创作的重要时刻做标记 ,全貌展现万玛才旦的创作生平。
久美成列 提供了家人珍藏的各个阶段的照片,还有与他一起共事多年的制片人、诗人 王磊 ,提供了一起去参加国际影展的珍贵图片,以及电影创作的重要信息和时刻。
其间,与他的同学 龙仁青 老师、在北京电影学院时的同学 刘智海 老师,以及在北京电影学院时的班主任 苏牧 老师核对求学、实习、毕业等信息。
这个过程不太容易,我和责编只有从能找到的采访自述和视频、身边人的回忆文章,先做大致年表线索的梳理,然后配上对应时期的照片,还要交叉信息来判断,采访里口述信息是否准确。

除了创作生平年表之外,我和责编 谢林军 ,还整理出来所有他出版的各个语种的图书信息及书影,再加上万玛才旦已经上映的八部电影作品的信息、海报、导演阐释等,找出其在新书出版时接受的采访、对谈中谈及文学创作、具体小说篇目内容创作的简短说明,编集成 “万玛才旦文学创作自述” 专题,构成了纪念别册的主体。

“亲爱的万玛才旦——纪念别册”


03|第一次文学策展

年表文字和图片准备完备,我想这份创作生平年表,如果能以视觉图方式呈现,成为一个文学文献展览,在更多的读者和观众面前直观地呈现,该是一个很好的纪念方式。
我想到了跟万玛才旦合作多年的电影海报设计艺术家、其好友设计师 杜峰松 先生。听过我说明想法,杜先生一口就答应了设计,当设计初稿一拿出来,我就惊呆了。
设计方案取用了万玛才旦导演电影遗作《雪豹》的拍摄地青海冬格措纳湖(意为“一千座山围绕的湖”)照片素材,四张照片合成了一幅长卷,从年表起始年份1969年,万玛才旦出生的那年,太阳升起于湖面,经过座座高山,到达2023-2024余辉,一天二十四小时轮回。我最终把这张创作年表图命名为 “永恒的一天” ——这正是万玛才旦导演筹备了十多年,此生最想要拍摄的电影的片名。
“永恒的一天——万玛才旦创作生平展”设计图

从创作生平年表视觉图为起点,我策划了首个以作家为主题的文学展览: “亲爱的万玛才旦纪念展” ,包含 “永恒的一天——万玛才旦创作生平展”“代代相传的藏地民间故事——《如意故事集》插画展”“故事的另一半,生命的诗与歌——万玛才旦电影海报展” 以及摄影特展 “导演在纽约” 。这样可以比较全貌的展示作为“作家”身份的他留给我们的艺术遗产。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亲爱的万玛才旦纪念展”各部分策展前言
04|策展过程中的偶遇与奇缘

关于插画展,有一段有趣的缘分。
在2023年春天讨论新小说集出版的同时,我就跟万玛才旦老师讨论了他之前一本文学译作:关于西藏民间故事集“如意宝尸故事集”的再版,当时已经在沟通授权签约,以及新版本做法。
直到遗作小说集的出版策划,我决定再版这本藏地故事集, 在我心中,万玛才旦作为“作家”,不仅仅是电影作家、小说作家,还是一位文学译者。
大方出版世界文学,来自各语种的文学作品需要的“摆渡人”正是“译者”,在我心中,文学译者和作家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万玛才旦整理和翻译本民族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这本身就有着文学传统的延续。
作为“文学译者”身份的他,还尚未被更多读者知晓(他还翻译了藏族小说家德本加的小说集),既然要做文集,应该收录他翻译的这本民间故事集。
在出版编辑过程中,我发现了之前一个版本的插画作者 吾要 ,他的插画很有现代感,又极具藏地特色。没想到联系得非常顺利,我从吾要老师口中才得知,当年正是万玛才旦亲自邀请他为这本书配了插图。

吾要老师听说要再版这本故事集,非常高兴,很快就发来为再版特别挑选的插画作品。当看到这些插画作品之后,我们又决定,在遗作小说集《松木的清香》和译作集《如意故事集》封面设计上,也用上吾要老师的插画作为设计素材,吾要老师还专门为“松木的清香”创作了插画。
后来在整理万玛才旦海外出版物过程中,才发现,原来日文版、英文版封面也用了吾要老师的插画,那是万玛才旦自己的偏好。
藏地故事集的插画展,也正是选取了万玛才旦的故事译文和吾要的插画,文图组合成了可以视觉呈现的展览形式。 这也是将一本书的文字作者和插画作者内容结合,在文学策展中的一次应用。
《松木的清香》《如意故事集》封面所用吾要的插画作品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去年12月开始,编辑遗作集、编制创作生平年表、编选纪念别册,在这个过程里,像是有吸引力法则, 那些在万玛导演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在纽约、在片场、在文学里、在电影中,都一一出场来与我们这次文学策展偶遇
“导演在纽约”的摄影特展的由来,就是这样一种缘分。自2019年我们宣发万玛才旦新书的时候,就一直使用万玛老师给我们的一张身着藏族服装的照片,这张照片也作为了我们图书宣发作者的官方配图。
在2023年导演离世的时候,这张照片也成为很多推文的配图,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就在今年3月,照片的拍摄者旅居纽约的导演、摄影师 刘大雁 老师,回国作为飞行嘉宾参加了在上海图书馆我们大方主办的一场活动,因为这张照片的缘故,澎湃新闻采访了她,讲述了这张照片背后一组照片的故事。
这组照片非常珍贵,既有身着民族服装的自信骄傲与松弛,又有在地铁和街头的异乡感,还有在老电影院里的专注。当我看到这组照片时,脑袋里就蹦出了“导演在纽约”这个标题,我们马上联系上刘大雁老师,邀请授权并来挑选照片作为纪念展的特展部分。

左右滑动查看 “导演在纽约”选图笔记

大雁老师很高兴,回到纽约之后从网盘里整理并发来了大量的原图,我们开始选图,按照“在纽约”“在街头”“在地铁”“在西村”进行了组图选取,虽然没有肖像摄影展策划经验,但我们把 眼中看到的导演在纽约的状态,以一种文学性表达了出来

最终这个系列被单向空间·北京檀谷店和SKP-RDV成都店选定,在相对大的展陈空间里做了呈现。这也是国内读者首次全貌地看到这些照片。 当万玛导演从镜头背后来到镜头前面,这次,他不再是故事背后的人,他成为了故事本身,走进每一位读者、观众的生命记忆里。
正如我在创作生平展的前言里记录下的那句: 他已经去往那永恒之地,留下如孤儿般的作品。
但其实,我们才是那应该被照看的孤儿,在阅读和观看他留给我们的影像和文字作品时,照看着自己。

这一次的策展经历,也成为了我自己的出版创作时刻,尤其感恩在这个沉浸式与万玛才旦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每一位出场的人。


我犹如晚到的人,乘上了一辆开往前路的大巴,所有的人都曾陪伴过作者的创作生活,在相关联的作品里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此刻,我们因为出版和策展,也与一位作家的生命有了些许深刻的联结。我的第一次文学策展,非常荣幸能够献给我的作者—— 亲爱的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创作生平展首展,《雪豹》4月26日映后特别场·万达影城北京CBD
以下为部分书店和影院展陈现场图片👇
青海西宁银河欢乐影城、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成都百老汇电影中心、广州方所、西安方所、青岛方所、杭州晓风书屋·明远书店、杭州晓风书屋·钱塘书房、单向空间杭州、单向空间北京檀谷、单向空间佛山、武汉鹅社书店、上海库布里克等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