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这里只有故事,没有答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30岁,我得了一种“不死的绝症” ·  昨天  
新周刊  ·  懒得谈对象的年轻人,偷偷去逛相亲角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大S去世:聚光灯下,一代娱乐女王要强的一生 ·  3 天前  
新周刊  ·  豆瓣9分,打工人必看神剧回归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尺度

在装乖这件事上,我骗了家人好多年 | 解忧邮局

尺度  · 公众号  · 杂志  · 2019-12-03 23:43

正文



你好,我是今天的解忧人马尔大夫。
起这个笔名很像一个幽默的男生,但其实从小,我就是一个乖乖女。

今天和你分享的,是我自己试着从乖乖女“变坏”的故事。

记得点开这首好听的歌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从小就是个很温和的人,自然地我也得到了所有大人一致的褒奖:乖。


起初我的确把它当成了褒奖,但渐渐地发觉这个词的背后,还捆绑了一些别的期待——


“听话,永远按照长辈的期待去做。


我的确是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做,性格温和是自己长期自我练习的结果,我从不会轻易发火动气,也不做任何叛逆的事。


为了达到父母老师的期望 我感到有另一个我,被我藏到了一个黑暗的角落里,甚至快被我遗忘了。


我想我得有所尝试和突破。


于是中学时,我选择了纹身。



以前我从没试过做过“禁忌”的事,只敢在不大起眼的位置,纹了个不大起眼的黑色字母。


纹没有想象中那么疼,但全程我却相当忐忑,又有点小兴奋, 整个过程就像是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


纹身师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地对我说“好了”,我平静地看着手上黑色的印记,心里某个泄开的口子好像瞬间被堵上了,剩下的就只有前所未有的满足。


因为这个时刻,那部分被锁了太久的我,终于又重见天日。


我依然是父母老师喜爱的那个我,但自从有了这图案,我又感觉不再只是那个单一的我了。


只要看到这个小图案,我心里就会有种没来由的自豪感—— 那时我也开始明白,我想要的不是反叛,而是独特。


可真正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却又不是一个小小的纹身,可以给到你的了。




打破这个困扰的,是大学里的一件意外的经历 ——轮滑社。

这个社团对我的特别之处,是每次训练都会摔个四脚朝天,淤青流血,这对于从前的我是害怕却又期待的:

对于乖乖女来说,摔跤其实是一种权利。

自那以后,我发现了有许多东西,自己都很感兴趣,但因为自己设限,从来不会轻易接触。

比如排球、壁球、徒步、定向越野、支教……这些在我的大学生活里都一一去圆梦了。


每一次尝试我都尽情融入享受当下,不再执着于某些物化的表现,能感觉自己在由内而外改变着。


自然地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发现自己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纹身来标榜个性的小孩了。


现在依然有人说我乖,但我不会再急于否认,也不会想以变“坏”来应对,我也会继续纹身,但只是单纯因为喜欢上了这个小东西,而不会再拿它标榜什么。


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也希望你们都能够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