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朱光潜文集》,朱先生在里面讲到文学是一门很艰难的艺术,就好比书法,必须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他说,人在初学写字时,笔拿不稳,手腕运用也不能自如,所以字写出来总是歪的,笔锋也常常笨拙扭曲。这就是所谓的“疵境”。其特点就是驳杂不稳,纵使间或有一两个好字,但总体看来,毛病多多。
但是假如写字的人略有天资,又肯用心,多临摹,多看碑帖,勤于模仿,勇于请教,就会学到一些规矩法度,手腕运用也比较灵活了,可以写出无大毛病、还过得去的字。这就达到了“稳境”。特点就是平正工稳,合乎法度,却并不精彩,没什么独创。一般人如果只把写字看做日常工具,就可以到此为止了。
如果要再进一步,就必须静下心来,耐心揣摩,真草隶篆全部尝试,各时代的碑帖都多读多临,荟萃各家的长处,造成自家特有的风格,写出的字可以算得艺术作品,称得上美了。这可以说是“醇境”。特点是凝练典雅,极人工之能事。
但是,这还不是极致,还脱离不了“匠”的范畴,最高的是“化境”。不但字的艺术成熟了,人的胸襟学问也成熟了,两者融合一片,人世百态,悲欢离合,风云变幻,哲思教化均可流露于字里行间。
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学外语的过程似乎也可以用这四种境界来概括。初学者自然要进入疵境,但是请注意,疵境也不是说所有的初学者都可以达到的,很多人接触了外语,没过几天就有了畏难情绪,自动放弃了,这是连疵境都没有达到的啊!坚持下来的人当然有很多,但是有人在接触了很多的单词和语法之后,就浅尝辄止了,自以为还算懂得了很多东西,喜欢耍一点聪明,流露一点风趣,其实学了用了多年外语之后,还是在疵境徘徊。甚至很多公司白领与外语教师其实都还处在这样的境界内。
“稳境”虽然平淡无奇,其实却极不易做到。而且不经过稳境,更高层次也就无从达到了。从“疵境”到“稳境”这一个阶段最需要下功夫学习规矩语法,多用心模仿,多找人练习,克服害羞心理,最好能够去国外呆上一段时日,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通过不断的练习,让你的外语功力逐渐稳定下来。当然,如果你能找个外国人作男女朋友,朝夕相处,让他或她帮忙纠正,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不过为了学外语就找外国配偶,好像有点本末倒置的意味了。依我看,大山同志的汉语应该算是这个境界的顶峰了。
学习外语,天资与人力二者缺一不可。有些境界不能纯借天资达到,有些也不能纯借人力达到。人力必不可少,否则始终不能达到“稳境”和“醇境”,天资更不可少,否则达到“稳境”和“醇境”的速度有快有慢,而“化境”更是永不可及。
达到稳境顶峰之后,人很容易流于油滑,总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天天炒冷饭。要想去除这些毛病,就必须多做尝试,追求变化,看到自己的不足,力争在这些地方多下功夫,遣词造句细致用心,多模仿外语中的优秀作品,毕竟口语相对容易,而真正考验一个人外语功底的还是他的书面。如果一个外国人写的信能够让本国人看了之后说写得真美,那就是达到 ”醇境“了。据说,在英文方面,林语堂、顾维钧与胡适等人就是这样的境界。
至于”化境“,那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可遇不可求。能够达到那个地步的非语言天才型的大作家不可。撰写英文小说《黑暗的心》的康拉德与《洛丽塔》的纳博科夫应该是这个境界了吧。
那么问题来了,到哪里才有机会学到这么纯正的外语,达到如此的境界呢?当然是上海外国语大学。
欢迎关注上外招生公众号(sisuadmissions)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大连西路550号
邮政编码:200083
咨询热线:(021)55386006,55383668
咨询时间:工作日上午 8∶00-11∶30 工作日下午 13∶30-17∶00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