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阶段各路ICO都相当火热,但你真的清楚地了解ICO吗?
本文作者:点滴科技资讯,转载自公众号:DDKJZX。
2017年
7
月
19
日,在张江传奇广场
V
π空间举行的
iTalk
沙龙上,国内区块链领域早期的研究者和投资者,比特股和以太坊项目早期参与者、比特股理事、
YOYOW
团队成员、
ATMatrix
智能矩阵天使投资人刘嘉陵(业内称为“巨蟹”)和大家进行了一场以“
ICO
那点儿事”为主题的沙龙活动。经过刘嘉陵先生的授权,本公众号对此次沙龙活动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以下内容为录音整理,内容经过刘嘉陵先生审核!
区块链的出现引发了很多变化。现在区块链之后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原来是业务方面先提出一个需求,然后技术方面就会按照业务需求进行开发,不断满足业务的需求。但是区块链出现之后,这个情况有点反过来了,技术上有了很多的突破,然后才会发现业务,有了这个突破之后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最近Techfin这个词的诞生也是因为这种现象出现才发生的,
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以下我对ICO这件事的理解。可能很多我的看法也不一定成熟,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启发大家思考。
1、
ICO
是什么?
首先ico指的是什么?首先大概的说一下,在座的可能有一些不太了解。
ICO
是
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缩写,具体是指以区块链上的资产为标的物的募资方式。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呢?大家可能也有所了解,简单来说区块链就是一种数据结构,一个包括时间戳的哈希,一个流向的链表,能够把所有的交易数据串连起来的数据结构。从广义上来说,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和计算范式,在价值传输,去信任化协作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各式各样的公有链项目
大家都知道比特币是第一个真正的区块链应用,是一种电子支付方式,在比特币之后慢慢地有很多区块链项目不断出现,比如说
BTS,FACTOM,ETH,IOTA,EOS,
ATMatrix
(智能矩阵,今天这个项目的创始
人也来到现场)
。这些区块链项目要解决的是各种不同领域的问题,
但是他们所做的东西都是围绕一个核心进行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去信任的情况下去解决人类之间去怎么样协作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领域包括像数字货币,数字公证,FACTOM这个项目就是解决数字公证这个问题的;包括数字资产的发行和去做中心化的交易所,像
BTS
即
Bitshares
,这是我深度参与的一个项目,这就是一个数字资产发行和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应用;再往后就是智能合约,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以太坊,最早提出来去中心化智能合约应用的概念;再往后就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可编程社会,等等。
最近区块链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比如说EOS,是一个高性能的,可定制的智能合约平台,
EOS
在性能方面比以太坊更进了一步。刚才提到的
ATMatrix
智能矩阵(我本人是这个项目的早期投资人)
,
他们要做的是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用区块链把人工智能集成到区中心化的应用上,让去中心化的应用更智能。
当然这些都是很有追求的项目,我们也希望他们都会有很好的发展。
3、
公有链的特点
前面提到的一些项目都是公有链,公有链通常会有两个特点,
一个就是通常对验证节点不设限制,
像比特币的挖矿,
Bitshares
的鉴证人,任何人只要是有意愿参与都可以参与,去挖矿,去做鉴证人,去出区块,这是没有准入限制的。联盟链和私有链在这方面会有限制。
公有链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系统会有原生代币,
作为系统的权益凭证,还作为系统生态中的价值流转工具。比如在以太坊里有
Ether
,叫以太币,作为智能合约执行中的
gas
(燃料),如果要执行智能合约,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以太币作为代价或成本。还有比特股里面的
bts
,一方面在各种交易里面支付交易费用,另外在智能货币结构里作为抵押物,去创造那些数字货币衍生品来用。
4、
ICO
标的物的性质
公有链的项目在初期就有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个是怎么样融资;还有一个是系统原生代币怎么去分发。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应运而生了
ICO
这件事情。
ICO如果从广义上来分,从标的物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个是虚拟商品类
,应该说大部分的
ICO
其标的物都是虚拟商品类,
BTS,EOS
以及
Press One
其标的物都是虚拟商品
;
第二种用收益权凭证作为标的物
,比如几年前烤猫发行的股票就是其项目挖到的比特币来作为
ICO
的收益,标的物就是收益的收益权凭证;
第三种是把基金份额作为
ICO
的标的物,
这种比较典型的就是一年多前以太坊上的项目叫做
DAO
(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第四种是把公司股权作为
ICO
的标的物
,这种比较少见,因为这种会涉及到合规化的问题,直接和《证券法》的某些规定冲突。今天我们讨论的主要是第一种,就是把虚拟商品作为标的物的
ICO
活动。
5、
为什么
ICO
会行得通?
那么为什么
ICO
会行动得通,
ICO
为什么现在会这么火爆呢。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大部分公有链都自带
DAO
属性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公有链都是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
),它是可以一直运行并且没有一个中心化的机构来控制它。社区可以通过一套自己的机制来运行和管理。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系统的代币是系统权益的凭证,同时也是系统生态中的价值流转工具
。如果这个系统的生态在不断强化,那么这个代币的价值也会不断增长。这也就给
ICO
的标的物也就是代币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可能。
一个公有区块链不会有分红,也不会有盈利的概念,但是只要这个系统在不断完善,那么系统代币的价值就有可能不断增长。初始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得到实现,这个可以从很多链的ICO中得到证明,比如说以太坊中以太币的价值在两三年内增长了(我记得刚开始
ICO
时价格不到
1
块钱,今天的价格大概是
1500
左右)
1500
多倍。那为什么以太币的价格会涨这么多?因为以太坊是一个革命性的智能合约平台,它给世界带来了一个革命性概念,并且受到了广泛认可,包括像万向控股在内的大机构对其给予了很多支持。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成千上万的程序员在以太坊上创建智能合约,去中心化的应用,所以以太坊的价值才会不断增长。还有在区块链上发行代币是非常公开透明的,也是非常容易确认权益的,这是由于公有区块链的性质所决定的,其共识机制,密码学算法等等,区块链上的代币发行有这么些性质。
公有链提供了一种新的组织技术经济活动的手段,而
ICO
就是这些技术经济生态现阶段的投融资模式,这是我对
ICO
的理解。
所以我认为
ICO
在一定意义上是行得通的,也会一直在世界上存在下去。
6
、早期的
ICO
项目
这些是一些早期的ICO项目。
2013
年
7
月
Mastercoin
项目
,后来叫彩色币项目,对比特币进行染色来代表其他一些资产,当时募集到了
5000
个比特币,现在该项目更名为
Omni,
是一种协议。还有很多其他的资产是在这上面运行的,比方说我们知道的
XXX
,更通用的名字叫
USDT
,
P
网的朋友应该知道那里的美元就叫
USDT
,就是通过这种协议发行的资产。
2013年下半年,
NXT
进行了
ICO
,只募集到了
21
个比特币,不是说只融到这些,而是这个项目在融到
21
个比特币的时候他们把
ICO
结束了。这就导致这个项目在后期市值很高的时候,很多早期的投资者收益上万倍。这就有一个不好的后果,为什么呢?第一,项目只融到了
21
个比特币,项目融资的目的没有达到,融资没有很好地支撑项目初期研发。第二,初期进入的投资者获益太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后来者的进入。因为很多人看到前面的人受益太多了,我再加入进去那不是给前面的人抬轿子。这就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阻力。所以我认为
NXT
当时
ICO
是不成功的。
2013到
2014
年,比特股也进行了
ICO
,但是比特股整个过程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清洁,一开始没准备
ICO
,一开始准备用挖矿的方式分发代币,系统创始人通常被称为
BM
,他刚开始想通过挖矿的方式获得大量的代币来作为开发资金。但实际上系统上线之后不久,挖矿的人非常多,
BM
反而没有挖到很多代币。这就导致开发的资金没有着落,在这种情况下
BM
就想了个办法通过我们后来所称的
ICO
的方式进行融资。
到了2014年
7
月,以太坊进行了一次融资,当时募集了
3
万多个比特币,当时创了纪录,是最大的一笔
ICO
。
2016年
5
月,以太坊上有一个叫做
DAO
(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项目,又打破了之前的记录,总计融资
1.6
亿美元。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很悲催,一个月之后,存储投资者资金的智能合约地址被黑客攻克,几乎所有的
ETH
都被盗走,这件事情导致以太坊的硬分叉。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通过硬分叉的方式把被盗走的
ETH
给拿回来,但是另有部分人认为代码就是法律,既然是智能合约执行的结果,那么执行的结果是什么我们就应该接受什么。最后在争执之中,以太坊进行了硬分叉,分成了现在的
ETH
和
ETC
。
7、
一些项目
ICO
的情况
接下来是后来的一些ICO的概况,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Stratis
,大概一年的时间其代币的价格比
ICO
时候的价格涨了
1500
多倍。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
ICO
代币的价格涨幅都很大,有几倍的,几十倍的,上百倍的。国内的小蚁,也是我早期参与的一个项目,它的总部在五角场,其代币的价格在两年时间内增长了
42
倍,其市值在所有的数字货币里排到
15
位左右。
8
、近期
ICO
的疯狂图景
这是近期的一些ICO项目,最近确实比较火爆,比较疯狂。
比如这个Cosmos,半小时内融资
1500
万美元,它是用比特币募集的,当时我也准备参加它的
ICO
,那天刚好有点忙,还没来得及把比特币从交易所里提出来,就发现它的
ICO
已经结束了。
还有这个Gnosis,在十分钟内募集了
1250
万美元,接下去这些项目更疯狂,
Bancor
融资了
1.47
亿美元。
还有这个EOS,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是就是原来
bts
的创始人通常被称为
BM
。这个项目的
ICO
模式设计的脑洞非常大,
20%
的筹码在五天里分发完毕,剩下的在一年里均匀发放,最初的
5
天融到了
1.85
亿美元,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它在一年里大概能融到近
10
亿美元。
Press One是前几天的一个项目,是李笑来老师的一个项目,在三天里融到了
6.5
亿人民币,是中国融资最多的项目。前几天因为政策有变化,还有社区里一些不同的声音,所以他们给出了一个特殊选择,可以选择在
24
小时内退出这个项目,如果你对其融资模式和融资额度不满的话。这些就是现在
ICO
的一些情况。
9、
ICO
靠谱吗?
很多人会问到底
ICO
靠不靠谱?最近几天我也在朋友圈里看到很多文章,批评
ICO
,甚至完全否定
ICO
,
ICO
是圈钱,骗人,那么到底
ICO
靠不靠谱呢?
我的看法
ICO
和创业一样,成功的项目都是少数,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具体的
ICO
项目,而不是从总体上来否定
ICO
这种模式。
评估
ICO
的项目有哪些因素呢?
在我看来大概有三个因素:
第一个是所设计的区块链上的业务模型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
那些优秀的区块链项目都是优秀的的,而且对现有的业务都是颠覆性的,比方说以太坊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去中心化的,定制化的智能合约,这个概念慢慢经过演化就成了一个未来的世界计算机的概念。当然这些概念从实际实施上可能在某些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但是概念的提出本身已经对现有的计算机结构和业务逻辑,已经有了足够的颠覆性,大大发展了人类的创新能力。所以这个是ICO项目成功的首要因素。
其次一个因素是团队的能力
,不管什么样的项目,都要有优秀的团队来执行。
第三个是
ICO
的模式和估值是否合理
。即便你的业务模型很有竞争力,团队很优秀,但是如果你的
ICO
模式和估值有问题的话,那也很难成功。有代表性的就是
EOS
,这个项目的业务模式和团队都是很有竞争力的,代表人物就是
BM
,
BM
在以前无论是做比特股还是做
steem
,他在研发上的投入都是非常强的,他在
EOS
上的业务模型设计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个项目是基于对以太坊的批评以及学习到的经验来实现一个高性能的可定制的智能合约平台。在这样一个行业的大环境下,这样一个概念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这个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
ICO
的模式存在问题,整个
ICO
时间为一年,不设上限,导致融资过多,估值过高,一年融资
10
亿美元。有那一个项目在天使阶段就要融这么多钱。而且如果一开始估值就这么高,那么投资者将来怎么退出?如果这个项目的应用并不是这么广泛的话,将来达不到设想的目标,这种投资的风险是不是太高了。所以尽管我很看好
EOS
的业务模式和团队能力,但是这种融资模式和估值我觉得太高了,所以我没有参与
EOS
的
ICO
。我个人觉得
EOS
的
ICO
模式太夸张了,估值太高了。
10、
ICO
与传统股权众筹的不同
下面讲一下ICO和传统股权众筹的不同。前几年,众筹非常火,到处都有众筹网站,但是很快很多众筹就不行了,很多都衰落了。那么
ICO
会有这种问题么?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有三点不同:
第一投资标的不同
,股权众筹投资的通常是公司股权,
ICO
投资的通常是区块链的代币。
第二个不同股权众筹都是在众筹平台上进行的。但
ICO
不一样,可以在平台,也可以由团队自己组织众筹
。像前面的
EOS
,比特股项目,都是团队组织众筹的。团队只要设定一个
BTC
地址或
ETH
地址,投资者只要把代币打到这个地址就可以了,不依赖于任何中心化的平台。
第三个是退出机制不同
,股权众筹的退出很难,常常依赖公司接受后来的投资,甚至是上市才能实现退出。但是
ICO
不需要,
ICO
筹集的代币流动性会更好,
ICO
的代币基本上在
ICO
后多可以进行交易。比如说
EOS
可以直接在云币网上代投,投完之后就可以交易。还有一些项目是在像比特股这种去中心化的交易所里进行的,就更直接,
ICO
结束之后就可以交易。像我参与
YOYOW
项目,老狼发行的
O
链项目,都属于这种项目,都是在比特股平台上完成的,而且之后马上就可以进行交易。这就是
ICO
和股权众筹的不同,整个结论就是
ICO
更加透明,更加不依赖于去中心化的机构,
11、
ICO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看来,
ICO
主要的问题
一个是有些
ICO
的模式不太合理,投资者会面临风险
,典型的就是
EOS
,它自己设定的
ICO
模式不合理,导致最后项目风险很大。
第二个问题是项目筹集到的资金托管和使用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
。我相信这些问题有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将来可能会被采用。因为几乎每个公有的区块链都有自己的社区,都有一些社区治理的模型,比如说在比特股上就有项目预算,理事会等等。尤其是现在很多公有链项目,他们的区块链本身就是一个智能合约平台,把这些东西结合起来,我想将来可能会出现一些很好的解决方案。比如说众筹结束后,所有的资金都会放到一个地址里,这个地址是被社区共有的。团队要用这些资金,必须通过投票等方式或通过一定比例的成员认可之后,才能使用这些资金。我想将来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方式。
12、
ICO
的将来
那么ICO的将来会怎么样?首先我觉得
ICO
这个事情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ICO
使得很多项目的融资去中介化了,增强了个人的金融自由,不管是项目团队融资也好,还是投资者去投资,都更加自由。这是不可逆转的!
还有一个是当前ICO的泡沫非常严重,泡沫会有破裂的一天,这样的场景是不可持续的。就像
2000
年互联网泡沫之后有很多伟大的企业出现一样,
ICO
泡沫破裂之后也会有很多成熟的模式被筛选出来,也会出现很多伟大的区块链企业出现,给人类带来更多更美好的变化!
扫描二维码,加入我们的小密圈
Hi区块链,
可能是
最靠谱
不忽悠
的区块链资讯平台。
您可以通过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或者点击最上方“
Hi区块链
”来关注本公众号的最新动向。
Hi区块链
进微信群请加
:dac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