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豌豆人
家电君的文章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知名巨头宣布解散!曾风靡全球 ·  2 天前  
青岛日报  ·  知名巨头宣布解散!曾风靡全球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豌豆人

第一品 简析

豌豆人  · 公众号  ·  · 2024-01-07 18:23

正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一章从吃饭开始。不过在我们平常的观念里,总认为佛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空而去,很多佛经也是这样开篇的,例如佛讲楞严经时,说佛有一天刚吃饱饭,他的兄弟阿难在城里头出事了,佛就马上显神通,头顶放光,牛逼的,化身一出来,传一个咒子,叫文殊菩萨赶快去把阿难救回来。经典的佛显神通包括头顶放光、眉毛放光、胸口字放光等等,反正发光就是了。从这个事情看得出来,佛要收服众生,还是必须要露两手的,这就是相,凡人只能见相。

金刚经记载的佛是比较平凡的,吃饭、化缘、光脚走路、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还要打坐,是平常的。平常就是道,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所以真正的人道完成,也就是出世、圣人之道的完成。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每一本佛经开头都是四个字:「如是我闻」。这是因为佛不立文字,佛经都是佛灭后,由他的大弟子们开会整理出来的对话语录。佛弟子里面记性最好的是阿难(释迦摩尼佛的堂弟,多闻第一),所以一般意义上的佛经都是阿难口述,诸菩萨一起确认的回忆录。

「一时」就是「那个时候」。可能是因为都记不得精确的时日了,所以用一时二字来表达。但这一写法很符合佛家精神,因为佛经是探讨永恒不变之真理的,所以具体何年何月讲的什么内容,这时间就不太重要。

舍卫国 祗树给孤独园。 」佛由三十一岁开始说法,直到八十岁,在四十九年之间,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卫国。 舍卫国在中印度,经济文化发达,很富裕。 那里有位长者,年高有道德,也很有钱,名叫「给孤独」长者。 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给儿子相亲,遇到了佛,对佛产生了信仰。 他请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说法,而且要给佛盖一个讲堂。 佛说: 我俩有缘分,你盖好讲堂我就来。 这个给孤独回到波斯匿城,找了一个最好的场地,这块地属于祗陀太子。 所以这个讲堂是祗陀太子、给孤独长者两人合力所盖,称为「祗树给孤独园」。 楞严经也是在这个地方讲的,这个园林是佛的大讲堂,经常在这里说法。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每一本佛经,都提到这两句话,不论佛在哪里说法,都是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普通说法都是千二百五十人,这一千二百五十个佛弟子,叫做常随众,佛走到 里跟到那里。有点像孔夫子当年的那帮常随学生。

【尔时世尊。 食时。 著衣持钵。

世尊,是佛的另外一个代号,佛经里所称世尊,是指世界上最值得尊敬的人。不过我们要注意,所谓这个世界,不是只讲这个人世间;佛学里所谓世间,有三世间与四世间两种概念。所谓三世间是:器世间、国土世间、有情世间。所谓四世间,除了前三种之外,另外第四种就是圣贤世间,也就是得道的圣贤所成就的另外一个范围。拿佛教来讲,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有道之士所居住的圣贤世界。其它宗教所讲的天堂,是另外一种圣贤、善人所居住的世间。所以世尊的意思就是四世间里最值得尊敬的人,讲的就是释迦牟尼。

「食时」,吃饭时候到了。

经典佛教的戒律是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吃一餐。按印度佛教的分法,早晨是天人吃饭的时间,中午人道吃饭,晚上鬼道吃饭。于是佛教以人道为中心,日中一食。

吃饭时间到了 ,「著衣」,穿好他的法衣,就是那件袈娑。 其实佛的衣服就是那件袈娑, 又称福田衣,袈娑的横条、直条,依照受戒的情形都有规定。 条纹像一块田一样,是为众生培福的标记,所以叫做福田衣。

由本文可以看到平常佛也穿便衣,尤其印度人,天热的时候,膀子统统露出来。我们现在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在讲堂打坐修行时穿得比较随意,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著衣,仍要穿好他的袈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