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慈怀读书会  ·  最好的亲密关系,是彼此成就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这种能力,是断舍离的终极目标,带你真正认识自我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4-02 20:00

正文

【一】


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第8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一名叫奇伦的男孩,经受外界非议和内心挣扎后,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他们看到的你是蓝色的,但你知道你不是。”


这部电影也留给我们一个终极问题:我是谁?


我们总以为认识自己很容易,但“苏东坡”效应告诉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


正如电影里胡安说的:“总有一天你要决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别让其他人给你做这个决定了。”




【二】


你属于哪种人?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


在地面匍匐的人;


在树上爬的人;


乘飞机的人。


第一种人,没有决断力,意识不到什么东西或情感,是自己“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纠结于过去,对未来感到不安,又无法活在当下;


第二种人,虽然意识到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却犹豫不决,容易回到解放前;


第三种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充满勇气,能够在机缘巧合下邂逅必要的人、事、物,俯瞰各种不同的人生风景,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


你属于哪种人?




【三】


什么是自在力?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容易掌控生活,也就越不容易被外界所影响和改变。


然而这一点,说易做难。虽然我们明白人生的很多大道理,却似乎依然过不好眼前的生活。实际上,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符合社会标准,向他人看齐的二手生活。


因此,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第一种,或者第二种人。


而山下英子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成为第三种人,达到自立、自由、自在的境界。这种力量,就是自在力。


什么是自在力?


自在,即本初、自然自在力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以自我为轴心,释放生命的热情,从而掌控生活的力量。也就是说,帮助你寻找“当下的自我”,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愿望和期待,实现心中真正渴望的力量,以真实的自我充分享受人生。


那么,要怎样寻找“当下的自我”呢?


自在力告诉我们,从内在、物品、场(空间)多角度强化“当下的自我”


具体说来,就是通过物品,通过你与物品的关系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你与其他人的关系,认识这个世界,确立自我为轴心的生活方式,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然后为自己的人生做出决定,并自己承担责任。




【四】


自在力能够带给我们哪些帮助?


1
认清自我


学会断舍离,即生活的减法哲学。


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提出:


收集,是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之一,它的生物性来源是动物储存食物和其他生存必需品的本能。


但山下英子告诉你,如果一味收集物品,不知道放手,最后就有可能活得像栖息在泥潭中的鲶鱼一般。


因此,一切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人、事、物,都应该断舍离。在这个过程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过剩”的东西。


譬如过剩的信息,它使我们的思考停滞不前。


就好像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有句话说的:


一个人的记忆就是一座城市,时间腐蚀着一切建筑,把高楼和道路全部沙化。如果你不往前走,就会被沙子掩埋。所以我们泪流满面,步步回头,可是只能往前走。



2
相信自我


获得俯瞰力,即心灵的加法哲学。


重新审视那些理所当然的价值观,看看那些价值观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力求在生活中以自己为轴心,深入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想法。


正如个体心理学所指出的:


生活经历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成败。我们对生活经历的理解决定了我们是谁。环境并不能决定人生的意义,真正会影响人生的是我们对环境的理解和解读。


也就是说,你将过怎样的生活,全在于你如何去理解和定义。


3
解放自我


达到自在力的境界,此即人生的乘法哲学。


山下英子指出:


人生真正的自由,就是经济上的自立,身体上的自由,心灵上的自在。即身体健康,在金钱上不受限制,精神不受束缚。心灵自由,并没有量化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感受,例如自己是不是舒适、轻松、愉悦的。


自在力让你有意识地整理自我,解放自我,从而获得无限的开放感,获得生命的自立、自由与自在。“有真才实学”或者“一流”的人,在工作上,都拥有这种自在力。


那么,我们该怎样获得这种能力呢?




【五】


如何获得自在力?


总的来说,需要我们先通过断舍离,用减法来面对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再透过俯瞰力,用加法来认识更深层的自我;最终,获得自在力,用乘法迈向人生的制高点。


山下英子指出:


我们从身边显而易见的人、事、物着手,通过思考、判断、筛选这些基本的行动,磨砺心中本来就具有的思考、感觉和感受的能力,使之呈现螺旋式的上升,得到更深刻的洞察、更高远的观点,更广阔的视野的欲求,然后运用它们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保持自在的人生状态。


可能有些抽象,我们再用一张图来理解这个过程:



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过程具体如何实现:


1
确立自我轴心


所谓自我轴心,就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来做选择和决定,而不是把他人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将责任转嫁他人,也不会对他人过分期待和苛求。


做到这一点,将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进而衡量与他人的距离,否则,就会因为距离太近而受到攻击,或者因为被拒绝而受到伤害。


比如丈夫找小三的女性,她们痛苦,无法自拔:丈夫为什么要出轨,第三者是怎样的人,怎样挽回丈夫的心……而如果以自我为轴心,则应该考虑:自己还爱这个男人吗?邻居怎么看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
获得俯瞰力


在以物品为媒介采取断舍离的行动之后,俯瞰作为平衡机制的一种生命机能,带你了解事物本质,认识当下的自己,并接纳自己。


需要做的,就是丢弃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事物,对人生偶尔的艰难作出乐趣的解释。


例如,总嚷嚷自己太胖了,要减肥的人,首先应该告诉自己:虽然有点胖,但感恩当前的健康。再想:如果再瘦一点,就能穿上那件衣服了。将焦点放在希望上。



3
掌握自在力


首先,通过原始佛教的宇宙观,佛教三法印了解人生真谛


诸行无常:世间万物,无时不在变异幻灭之中,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


诸法无我,世间万物,无所谓“我”之实体;


一切皆苦,世间万物皆为痛苦。


在此基础上,山下英子又加了一句:涅槃寂静,用这四句话来解释人生的内心内容


其次,以俯瞰的战略,也就是冥想,俯瞰时间、空间和关系。


最后,付诸舍弃物品的实践。观察物品,去除杂芜,可以从整理物品和书籍开始。


总之,如果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实践,就能实现自在力的境界,从而自然地思考、感觉、感受,关照他人、世人和社会,又能自在地以自我为轴心去发表言论,做出行动,与世界甚至宇宙整体达到和谐。


李银河曾说过:人能否自由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自身的愿望。有的人可以终身陷自我于囹圄之中,无法自由徜徉。其实人只要愿意,就可以走出这些囹圄,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作者:芣苢,精读君的小小伙伴。


↓点击直达200人共学的成长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