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讨论了关于企业大股东通过抵押股份置换债务并回购的策略,从投资人和交易者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作者认为,这是有利于企业获取资金和发展的策略,但同时也存在影响中小投资人判断的风险。文章还提到了如何管理富老头们的预期作为核心要点,因为大部分资金实际上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需要一系列的工作来确保对少数人的长期预期进行有效管理。
我上午写大时代与小人物,有很多人的留言都没被放出来。
你们不喜欢看我写理想,我能够理解。
所以我满足另外一部分读者的诉求,我讲点不那么理想的。
就像我那天聊经济时说的,大国都是生态花园,既然是生态,有阳光灿烂的地方,也就会有阴暗潮湿的角落。
你比如允许部分分红高的企业,拿自己的股份去做抵押,置换成债,然后出售变成现金,再回购自己的股份。
这是不是好事?当然是好事。
你企业要发展,需要资金,可是你估值太低是不利于你获取资金的。所以这是大利器,是有利于你企业发展的大利器。
上面这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我上午说过,投资和交易不同,投资是需要理想的。
那么我们换个角度,如果站在交易者的视角下呢?
假如张三是某个企业的大股东,他看起来很有理想,逢人也说自己有理想,但实际上,他不是投资人,他是个交易者。
那么站在交易的思路下,他完全可以先去申报。
申报比如50个亿的规模,就是用自己的一部分股份置换50个亿的债,然后变成现金,再用50亿来回购。
大股东做这件事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先公开披露的。
公开披露这个规定是没有毛病的,一切为了公开透明,都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人的利益。
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知道,这种公开披露实际上向市场,向中小投资人传递了两个概念。
一个是大股东看好,你看,他用自己的股份抵押,置换的债去回购自己的股份。
他自己都加杠杆了呀,他有信心呀。
另一方面,他能够置换出债,说明他的股份是被认可的,他公司的价值是被认可的,他的分红,长期看,是有保障的,而且是高于债的利息的。
双重认证对不对?
那么小散看了之后会怎么想呢?
跟,必须跟。
你看到了么?这个大股东实际上完成了一个自我宣传,完成了一个市场引导的过程。
而且是合理的,谁也无可指摘。
那么等他公司的估值double,甚至Triple了之后,他是可以减持的呀。
他用高位减持之后的巨大的利润里的一部分就可以还掉此前抵押的债,然后怎么样?然后还大赚一笔。
那你想想看,他的股份并没有变化,但是赚到了很多钱,怎么解释?钱哪儿来的?
或者反过来,他先放消息出来,等散户给他抬到double,triple之后,他先减持,他大量减持之后,散户们受不了,价格下去了之后,他再加回来。
还是一样的效果。
看到问题了么?
如果他用一个交易者的思维,实际上他可以用的玩法太多了,因为他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公开的途径,来影响中小投资人的判断。
当然我相信,几轮之后,散户们学乖了。
但是早期,刚开始第一波申请这个置换回购的大股东们,如果想要玩,都可以这么玩的。
就像人类第一次抵达澳洲,驼鸟们此前没有见过人,它不知道人类的手法。
等驼鸟们发现人类这么会来花活儿,已经几代之后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那天聊经济的时候,我说,有很多东西,或者讲配套的东西,要去做。
因为咋说呢,我本人就是交易出身的呀。
我太明白人类对鸵鸟的各种花式玩法了。
尽管我是做国际市场的,但本质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我那天一直在说,八个军团里面的后面七个军团的动向才是最关键的。
要发力,要怎么发力,要怎么持续发力,发力的动向是什么,这个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