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热搜第一!微信又上新功能 ·  21 小时前  
百姓关注  ·  谷爱凌宣布因伤退出亚冬会比赛 ·  昨天  
贵州日报  ·  大年初七丨贵州日报祝您年年有福 岁岁胜意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药品短缺!日本流感病例超950万人 ·  2 天前  
百姓关注  ·  赵本山重出江湖!第一排票价高达1400美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流量逻辑

请辩  · 公众号  ·  · 2019-07-22 12:29

正文

文 | 蔡垒磊


1


前几日,周杰伦和蔡徐坤的打榜竞赛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个事件是由一个“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的提问开始的。


“飞来横锅”的当然是蔡徐坤,他也没招谁惹谁,只因为在超话榜排行第一,又被央视点过名刷流量,自然就是众矢之的。


如果他一早聪明一些,直接说“周杰伦是前辈,自己一直很尊敬,是成长道路上的导师,我们一起帮杰伦把超话做起来吧”,恐怕这场battle就不会开始,而他作为超话第一,流量用来助力了杰伦,被超过了就不能算输,还能留下好名声,但这一切没有发生。


在很多小朋友眼里,流量就是显眼数据,例如在主流平台上的粉丝数、动态阅读量、评论点赞转发数量。


当然,这在商业价值的判断上一样是有用的,否则艺人们就不会费尽心机去做这些数据,因为这些数据能够帮助自己拿下代言、收取更高的合作费用。


那投资方和合作方傻吗?他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水分吗?知道,但他们会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1.锚定效应


由于平台方的真实数据是不可能拿到的,所以只能靠侧面证据和工具去粗略筛选。


而一个人头脑再清醒,也不太可能一点锚定效应都影响不了,例如蔡徐坤的转发数是100W,粉丝数是1个亿,你会觉得他实际粉丝只有1个人吗?不会,你会觉得至少至少,100W粉丝,1W转发应该是真的。


于是你以为自己已经把价压到很低,其实还是被赚了100W倍,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道理就是这样。


2.选择数据大的不吃亏


做决策的人往往还得向其他人负责,选择一个数据大的,至少在给老板、给投资人、给基金LP汇报的时候都不吃亏。


代言也好,合作也好,只是其中一环,万一产品、品牌发展得不好,最后追究起问题来,我有数据做挡箭牌,不怕。


例如肯德基选择鹿晗、朱一龙后,营业收入增加了吗?比如没增加,那怎么能怪到他们头上呢?你看他们的数据摆在那里,肯定是产品出了问题,用户吃厌了我们的老产品,或者是其他环节的营销出了问题。


几年前我给一个产品做了推广,产品本身我都用过,非常好,我特别乐意推荐,而且购买数据也特别好,皆大欢喜。


但我有一天突然发现阅读数暴涨,这咋回事?一想就明白了,投放广告的为了让自己的投放看起来更“物超所值”,汇报的时候给老板的印象更好,自己出钱给我刷阅读


这还是我有直接转化购买的数据,要是没有呢?例如只是品牌露出,对方当然会觉得那个刷了10W+的更值。


以上就是为什么艺人也好,媒体也好,平台也好,都需要刷流量的原因。


我有一些朋友,真实流量一点也不小,但数据就是没有某些“大号、大V”好,自然也没有太大的名气,广告报价也一直很低,这些所谓的“真实流量”都不是我随口说说,是我真金白银多次测试出来的。



2


看谁有流量,不是单看显眼数字就行了,我们所说的“谁有流量”中的流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1.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就是自己的,比如我的微信公众号,就是私域流量,我发一个东西,可以触达到所有关注我的用户,不需要微信给我额外到处分发。


一个人的私域流量可以达到很大,但他未必有名气,因为真实的私域流量能到几百万已经是最顶级的流量了,可几百万在十几亿里面依然是几百上千人里才有一个知道你。


只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要传递什么的时候,你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在成本,你也不需要任何合作方,你自己就是一支军队。


2.公共流量


原则上公共流量不能算你的流量,比如你写了一篇文章在今日头条,有几十万阅读,这很了不起吗?并不一定,这些流量是今日头条给你分发的,当然它可能用机器给你夸大了几十倍,但不管多少,只要你没有粉,就算多一个阅读也是人家的功劳。


但会利用公共流量的也不容易,例如一个人没有粉丝,但他能保证自己的每一篇都能被今日头条算法推荐,都能有几十万阅读,虽然每次阅读的人都不一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