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就收到邀请函,可以有荣幸去观看雷佳的毕业音乐会,关于这场音乐会,我事先有想到两个关键词:毕业、经典。
这像是两个互相“冲突”的词,分别代表青涩与成熟,却在雷佳这场博士毕业汇报音乐会的演出过后,成了两个能相互成就的词。所谓经典,不过是在适当的时候,传播作品给知音,大家反复回味,在心里记得这感动,留存成了大脑中的深刻回忆。
经典不分听众族群,经典也不分演唱风格、甚至语言。
6月13日晚这场音乐会,已经是雷佳博士毕业四场汇报演出的第三场,前两场分别是中国歌剧《木兰诗篇》和大型歌剧《白毛女》,第三场音乐会是音乐跨度最大、演出数目最多的一场,对博士毕业生雷佳的要求最为全面,也更为严苛。
现场观众很多,横跨各行各业,甚至各个年龄层,名嘴主持、资深演员、指挥家、评论家、音乐教育工作者……等等,包括对雷佳来讲,更重要的博士导师,也来到现场,亲自检验雷佳的这场“博士生毕业答卷”;不同行业的人前来观赏,雷佳用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来交付答卷,收获了现场一次又一次真心而持久的掌声。
既是“毕业答卷”,那就对全面性有很高的要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中考、高考那些答卷,无不是从各种层面来考察我们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
同理可证,雷佳花了很多精力、时间备战的这次博士毕业汇报音乐会,也是在各种专业的音乐角度上,演绎出了深入浅出的味道,中外歌剧、本土古曲、新时代创作曲目,不同风格层面的作品,同时出现在雷佳当晚的表演中,体现着她的专业性、全面性,同时,雷佳挥洒在作品中的人情味,也避免了作品过于曲高和寡的状况。
事关雷佳的这场毕业音乐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我在观看全程,感受很深的一句话。
演绎歌剧《白毛女》的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时,即使雷佳未批戴上白发,也能从她犀利的眼神、有力的咬字,还有气息流畅,又顿挫有度的演绎唱段中,听出她在此背后不断地练习与努力。
听歌曲《托斯卡》选段《为艺术为爱情》,雷佳从站立到挥手,从运气到发声,无不把专业的表演气场、精准的音乐素养,在通过音符与交响乐的交相演奏不断传递着,即使歌唱语言不是我们熟悉的中文,但她透过这种高雅的音乐形式,所传递出能量,是令人被震撼到,也能感动到内心的。
不只有演绎“大”歌走心,雷佳一登台演唱的第一首《渔翁》,是以短促、简洁又不失力道的独唱来完成的,一上来就抓住了台下听者的专注眼光。
还有像是《渔翁》、《 阳关三叠》这些古代诗词,在雷佳的演唱中,依然能令人通过文字与旋律的交融,散发出很现代的美感;《乡愁》、《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想对你说》等新时期的创作歌曲,被雷佳演唱得很具艺术品鉴度,完全不失经典作品的原味精髓,同时还流露出中国音乐中很浓厚的文化底蕴。
雷佳演绎这所有的作品,在几十位交响乐老师的伴奏配合下,在北京音乐厅内,没有扩声设备,只靠肉嗓与乐器的发声,就能震撼到现场楼上楼下上千名的观众,可见雷佳这场汇报音乐会的规格之认真,练习之努力,配合之默契,演出之完美。
现场有观众好奇,为什么在没有扩音设备的状况下,雷佳演唱时,面前还摆放着立麦?原来她是在演唱的同时,也在把这场音乐会的全部音乐内容,同时做收音、保留,是留待之后使用,并未为现场的扩音装备。
这样过硬的演唱能力,考虑周全的器材配备,若非行业标杆,怎敢这样原生态把作品献给在场观众?
雷佳的一丝不苟,通过现场近二十首的演唱歌单,已经展现给观众,但更令人佩服的,是她在此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为了能有更好的表演状态,有更多层次丰富的曲目呈现,她足足练习、准备了42首曲目,即使有一些我们没能在现场听到,但透过雷佳这样认真的准备,也能看出她面对音乐艺术的严谨,更不用提她全场零瑕疵的演唱效果了。
敢于把博士毕业答卷同时交给现场那么多人检验,雷佳真是个“雷大胆”;但若非有足够的实力,丰富的曲库量,谁也不敢做这样高规格的毕业音乐会。
是真真切切的歌唱实力,也是认认真真的治学态度,更是勤勤恳恳的为人准则,雷佳才敢“该出手时就出手”,用这样一场简约不铺排,又内容高质量的音乐会,作为自己的博士毕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