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为一个懂养生的人可不简单,因为我们要规避所有的健康谣言、找到合适自己的养生技巧,然后日复一日的坚持。
【饮食】
远离假养生,回归真营养,
抓好三顿饭,健康不用买;
【锻炼】50练肌肉,60练韧性,70练全身;
【心理】
活在当下、心理平衡、养心养德;
【防病】防慢病,补短板,养正气。
每天吃适量的蔬菜、水果、干果,1000毫克钙质,并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用合适的维生素和营养品。
控制每天膳食总量,吃七八分饱最好。
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新鲜的鸡鸭鱼肉豆腐蛋奶都可以吃。但需要比年轻时摄入更多的钙、铁、锌、蛋白质、维生素。
建议每天吃素菜不少于1斤,其中一半是深色蔬菜最好。
每天补钙1000毫克,绝经后的女性尤其要补钙。
推荐食物:牛奶、豆腐干等豆制品、榛子、苜蓿、河虾、苋菜等。
锻炼
健身专家指出,中老年人不锻炼易骨质疏松,但锻炼要适度:
45~55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适度增加锻炼,以缓解肌肉下降的速度。
项目:每次锻炼,可安排
30~40分钟的有氧运动
(如慢跑、游泳、爬山、打拳等)。在有氧运动如慢跑后,可安排
3~5分钟的爆发力练习
,如快速的冲刺跑50~100米,间歇的做3~5次;游泳后可连续做10~15次的原地收腹跳,做2~3组等。
频率:每次运动应包括
10~15分钟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基本保持
锻炼2天休息1天
的节奏。还可根据爱好,隔三岔五地参加些球类运动等
集体运动
。
55~65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可在锻炼中增加些柔韧性锻炼和灵活性锻炼,延缓神经系统的衰退。
项目:每天可安排
20~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
(如慢跑、游泳、爬山、打拳等),等身体充分的热起来后,做
15~20分钟的拉伸锻炼或力量锻炼
。
频率:可
每周锻炼5~6次
。
70岁左右
:这个年龄之后身体机能大幅下降,不适合长时间的锻炼,运动方式要更加缓和。
项目:
以动作舒缓、强度易控制的运动为宜
,比如走路、打太极等。
频率:应把每次锻炼的时间减短,增加每天锻炼的次数,可
每天锻炼1~2次
甚至3~4次
,每次锻炼的时间可根据身体承受能力,
持续20~30分钟
。
75岁后:
人老了之后运动能力逐步丧失,不要锻炼太多,更不要强迫自己。锻炼的原则是:能做什么运动,就做什么运动。
项目:运动的幅度和强度要在承受能力范围内,
最好有子女在身边监护
。
频率:
每次运动20~30分钟
即可,每天可早中晚
锻炼3~4次
,坚持每天进行。
心理
人们对身体每天都会进行自我清洁,还会定期进行体检,其实心理也要每天都进行维护,
经常问问自己心情好不好
。
人到老年,养生重在养心和养德。仁者寿,就是这个道理。
打好自己的牌,过好自己的日子。
一直活在过去的人是抑郁的,一直活在将来的人是焦虑的,唯有把握好当下。
50岁:重点是预防慢性病、肿瘤和急性伤害。
到了
60岁
以后,大多数人感到体力明显不如以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男性前列腺增生、女性卵巢衰竭等疾病悄悄来临,
阻止慢性病恶化尤为重要
。
建议:
每年至少做1次健康体检。
每次的检查结果即使正常也不要随便丢,这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一些异常指标的项目,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
人的健康状态不是由自身最强壮的器官的功能状态决定的,而是由最薄弱的器官的功能状态决定的;所以
“补短”更重要
。
要了解自己现阶段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同时
学习保健和急救知识
,如徒手心肺复苏术、气管异物急救术等。
保持规律的生活、工作作息。
尽量不熬夜、不让自己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坚持饮食和运动平衡、尽量少吸二手烟、少饮酒。
中年容易发福,但
最多不宜超过标准体重的10%
。
来源:
健康圈、高质量生活知识、
中国新闻网等
监制:葛素表、于卫亚
编辑:王龙、徐步云
实习生:王一淼、石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