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财富杂志
券商研究所,永远是一个话题制造者。
前段时间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任泽平
离职加盟恒大引发满城风雨,民生证券
管清友
去创业搞金融智库又引发一波讨论......
据不完全统计,这两年至少已有10位券商研究所负责人跳槽。
这背后是否有什么隐情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2000年中国公募基金问世,证券研究所迎来了外部客户,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李迅雷、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庄辰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券商研究领头人,喊出
“让研究创造价值”
的口号,带领券商研究开启了从对内服务转向对外服务的变革,证券研究所不再是单纯向内部提供服务的非盈利部门。
机制改变活力,短短十来年时间,证券研究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各路精英济济一堂。在经济效益和话语权的双重推动下,证券研究界每年都吸引着人才的大量涌入。
在大量人才涌入竞争逐步激烈的环境下,
证券研究行业的集中度在逐年下降。
有机构整理了2003-2017年前十大券商佣金席位占比,从中可以看出,从2003年开始到2011年,券商佣金集中度逐年降低;2011-2016年,出现了缓慢的上升;然而今年以来,券商佣金集中度再次分散,2017年卖方研究行业集中度已接近历史低位,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15%左右。
行业集中度不断降低的背后,是中小型券商的市场份额在提升,一点点蚕食着大型券商的分仓佣金额度。
正常情况下,资金被锁定在机构中,而不是个人,分析师个人走向无法对资金流向造成影响。但是在国内的投资环境中明星分析师的话语权得到了被强化,
明星分析师的个人走向完全可以影响到资金流向。
例如:2015年
天风证券
组建研究所时,其佣金年收入不过692万元。此后,以
电子行业七连冠赵晓光、安信证券原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
等为代表的一批明星分析师加盟后,在公募基金分仓收入整体下滑四成的情况下,2016年天风证券佣金分仓收入却同比大涨7.69倍,排名也由2015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16年的第30位。
2017年中报显示,天风证券已跻身券商佣金收入前十之列,居第7位,佣金席位占比4.03%。
一方面,在分析师一呼百应的情况下,平台沦为“弱势方”。几个分析师一起搭建一个平台,凭借其对资本的影响力,能立刻引来分仓佣金收入。
另一方面,全行业券商佣金收入又受市场影响极大,极其不稳定。
2009年之后国内券商佣金总收入一路下滑,并在2012年创下连续6年内的新低。2015年市场行情爆发,券商佣金总收入创下了125多亿元的历史高点。此后,随着市场的调整,2016-2017年券商佣金收入整体再次呈现下滑的趋势。
预计2017年佣金收入将继续低于2016年,不少券商研究所当前已经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2003年新财富推出首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时,国内券商研究队伍还是一个不太受到关注的群体。当年度报名参评分析师一共也才
400人
,获得宏观第一的许小年带领的中金研究所一共不到
30人
。
形势在短短几年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3-2017年,直接提名参加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的人数翻了3倍。从2013年开始,报名参评人数达到了峰值,此后一直在高位盘旋。
卖方研究行业产能过剩,最大的表现就是每年产生大量同质化的研究报告。据通联数据的统计,从2007年开始,每年卖方研究市场撰写的研报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在2012年达到顶峰,当年度卖方市场共撰写出19.7万份研报。
过去一年(2016年11月1日-2017年11月1日),卖方研究市场撰写研报数量再次接近历史高点,共
19.46万篇
,也就是说
平均每天生产研报533篇
。
研报数量的迅速扩容,导致的结果就是阅读率非常之低。10年前
李迅雷
就曾撰文指出,券商研报
90%
是没人读的,2017年他接受新财富采访时再称,“这一数字已经提高到了
95%”
。
过度追求数量很难保证质量的同步提升。许小年在接受新财富采访时更是直言:“
(研报中)概念和逻辑混乱比比皆是,一点点数据得出天大的结论,语不惊人死不休,像自媒体的标题党。”
12月11日,上海监管局发布公告称,因
海通证券分析师施毅
在其发布的
“江特电机”
相关研报中存在估值倍数调整依据不充分,不审慎以及信息来源标注不完整的问题,上海监管局决定对施毅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在7月30日到9月19日期间,施毅共发布了4篇江特电机的研报。前面两次都还挺准,结果后两篇就开始无脑唱多了,在高位给出了28元的目标价。更可怕的是在9月明显高位回落之后,依旧是唱多该股,结合K线看,更像是和主力资金在打配合!而该股在他最后一次唱多后一路下跌至10元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价拉升期间,其董事长兼总裁朱军于8月25日减持3万股。公告随后表示这是“操作失误”,并向投资者致歉,承诺6个月内不再减持公司股份。
这就是当下卖方研究的现状:
整体急功近利,质量参差不齐,一切向“钱”看。
内忧不断,外患不减。
在
人工智能、云计算
等高科技的助力下,未来更多成本低廉的
第三方独立研究平台
有望与高成本的券商正面竞争。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黄燕铭指出:“欧盟研究和佣金解绑的规定,符合证券研究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将来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且也会出现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不过短期内这样的机构还难以存活,未来,随着研究队伍的壮大和投资的多样化,第三方独立研究所有望找到存活空间。”
显然,受体制的影响,国内券商研究商业模式短时间内看不到MiFID II的交易佣金与券商研究分离解绑的变革迹象。
在单一商业模式的制约下,券商研究行业已进入漫长的成长阻滞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