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夺了鸟位
韩国本土票房冠军、豆瓣8.8、号称“《寄生虫》之后最伟大的韩国电影”…这部讲述全斗焕双十二政变的《首尔之春》身上的光环实在是太多了,公众号后台每天都有人催我们为这部电影写点儿什么。然而在观影之后,我必须承认,作为
长期关注
朝鲜半岛局势
的人,我对这个片子其实还挺失望的。一语敝之,和《第五共和国》相比差了十箱
丹东草莓
。
关于历史上的双十二政变,公众号过去已经谈过很多,大家可以在本文的标签“五学”下查阅到我们之前的文章,在这里就不另作科普了。虽然本片对所有出场的历史人物都做了更名处理,但奈何笔者我实在记不住这许多新名字,所以下文还是会直接使用真实的历史人物姓名。
虽然目前简中互联网各大平台已经有大量的关于本片的讨论,但坦白讲,那些在2024年了还在感慨韩国电影“真敢拍”的,在我看来几乎就没有任何阅读价值。毕竟全世界条条框框特别多的也就那几个地方,何况批倒批臭第五共和国本来就是第六共和国最大的政治正确,全斗焕至今年年在韩国总统人气排行里垫底,你敢拍替他翻案洗白说好话的电影才叫真的勇。
我绝非是要否定韩国社会这样的主流共识
,我对全斗焕、一心会、新军部和第五共和国没有一丝好感,无论他创造了多少个经济奇迹。
在韩国右翼民粹沉渣泛起的当下,这部电影仍然能取得这样的票房成绩让我感到了一些欣慰。
但实实在在的讲,这部片拍得就是太肤浅,也太取巧了。
首先,本片的叙事节奏值得肯定,把历史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双十二政变改编成近似于回合制的攻防战,确实提升了大多数观众的观影体验。但是,本片对重要角色的塑造手法几乎可以说是抖音式的。包括全斗焕的各种刻意做作的台词“人都希望被强势的人支配”、“失败了是叛乱,成功了就是革命”…不客气地说,这些台词仿佛出自一个看了点阴谋论地摊文学就自以为掌握了世间真谛的初中生,我印象中的上一个这种满嘴中二病大道理的油腻男主角还是《天道》里的王志文。还有在拉拢一心会新成员的时候请他们坐自己的椅子、为了逃命开车撞死下属、事成之后在厕所独自狂笑等种种生硬的原创桥段,就差没把人设直接写纸上塞进观众嘴里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大概是因为创作者心知肚明,本片的角色和对应的真实历史人物形象个性其实差距甚大,韩国本土观众对这些人耳熟能详,带着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固有认知来观影的话就会感受到严重的违和和困惑,因此才需要如此粗暴的直接将自己的原创人设灌输给观众。
那么,对于真实
历史事件和人物
的改编,本片改得足够
好了
吗?
很可惜,我认为改得一点也不好
!
把所有的恶、
草台班子、
狗屎运加到全斗焕
身上,相应的又把一切的美德,比如爱、牺牲、忠诚和勇气加到张泰玩一个人身上,正邪双方主角背负了所有的
脸谱化特征
进行一对一的决斗,
我勉强可以理解这样的改编的商业目的,
降低门槛嘛。
但是,作为
一部批判政变方的作品,
却偏偏删减了真实历史上几个最让人心痛和扼腕的细节,这让我无论如何都想不通:
陆军特战司令部司令官郑柄宙对朴熙道和崔世昌有知遇之恩,甚至曾经为了保住崔世昌的职位而向上级下跪哀求。而在政变中他却遭到两名爱将背叛,政变后被强制退役,多年后与丧子的张泰玩相见豪饮,随后自杀于山林之中。而背叛他的朴熙道和崔世昌却就此平步青云,成为了韩国最有权势的人之一。这样一段凸显叛军一方无耻嘴脸和正义一方的英雄末路的悲怆的情节,本片几乎完全没有提及;
张泰玩在明知大势已去后,的确曾经想带领所剩人马去和叛军决一死战,然而他的首都警备司令部早已被叛军全面监听和渗透,最后竟没有一兵一卒愿意追随他平叛殉道,他反而遭到了部下的背叛和逮捕。因此本片末尾原创的读秒炮击,不仅没有加深张泰玩个人的悲剧色彩,反而更像是一颗充满工业糖精的安慰剂。和电视剧《五共》里的张泰玩被部下逮捕后心有不甘的仰天怒吼,感染力实在差得太远了。我非常认同敬爱的
车英赫
对此的评价:反正你都改成平行世界了,还不如直接在结局把全斗焕一炮炸死,也让大家开开心心过个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