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茨·李斯特
浪漫至极的“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用跨度将近一生的时间,创作了《旅行岁月(
les Annees de pelerinage
)》钢琴曲集。这部共分三集、
26
曲的大型合集,是对自然的感叹、自我的思考,也是人生的旅行、时间的纪念,更是爱情的颂歌。
莱蒙湖 图片来源 | ssyer
第一集,《瑞士》。
1833
年,当时已经是年轻而充满魅力的著名钢琴家的李斯特,与玛丽·达古伯爵夫人私奔,来到了瑞士莱蒙湖畔旅居。对钢琴家来说,这段禁忌而轰烈的爱情,在这个平静优美的环境中,渐渐转化成了如水般的幸福生活。在这里,他们在瑞士各处旅行,欣赏壮美的山川和恬静的田园。玛丽还为李斯特生下了一个女儿,李斯特沉浸在爱情、家庭的平静与喜悦中。
《瓦伦城之湖(
An lac de Wallenstadt
)》是这一集中的第
2
曲。曲调优美缠绵,让人不禁想起湖面上被微风吹起的粼粼波光,也像是钢琴家对爱情的绵绵赞歌。如同李斯特在为这首钢琴曲所引用的拜伦诗句一样:
澄澈、透明、镜面似地莱蒙湖!
你同我曾居住的茫茫人世相异迥然 ,
你似乎在静静地告诫我,向我叮嘱:
应抛弃尘世的烦恼水,寻求纯洁的泉。
好象无声的翅翼,这小船儿的白帆,
要把我带离惶惑心境;我曾经爱过,
曾经爱过那翻腾吼潇着的波澜,
但湖水的温柔耳语象姐姐在责怪我:
究竟是为了什么要那样喜爱危险的风波。
——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杨熙龄
译)
威尼斯 图片来源 | pixabay
第二集,意大利。
1837
年,李斯特带着玛丽与长女布兰迪,在意大利米兰、威尼斯、罗马、拿波里等地游览旅行。在这期间,他们继续着安逸的生活,李斯特开始将目光从爱情投射到了自身与周边。在这一集中,李斯特的创作更多是围绕着在旅途中看到和感受到的艺术与人文之美。
第
3
曲《罗萨的小调(
Canzometta del Salvator Rosa
)》,是取材于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的曲调。题目中的罗萨是
17
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诗人,表现的是:“我经常变换我的住处,但是我的希望没有变,我经常保持同一的我。”
《自画像》
萨尔瓦多·罗萨(
Salvator Rosa
)
约
1640
年作布面油画
116×94cm
现藏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乐曲跳跃而荡漾的旋律,正如罗萨在其《自画像》中表现的那样,有种跳出自我和生活之中而不断地审视之感。
第三集中的《净心(
Sursum Corda
)》是这部钢琴曲集的最后一曲。这一集没有标题,
7
曲都是李斯特的晚年之作。前后
30
余年,李斯特终于完成了这部贯穿时间与空间的巨作。
村上春树的小说《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就是以李斯特的这部钢琴曲合集为故事主线而创作的(《旅行岁月》又译作《巡礼之年》。李斯特用他的一生时光,在不断地行走中经历美景、发现自我;后世的你我,也可以在音符的流动中获得心灵的感动与精神的滋养。
音乐可以是旅行的伙伴,可以是旅行的主题,也可以是旅行的目的。你的旅行音乐又是什么呢?在旅行中,音乐与你,扮演着什么角色?
在音乐中,你又看到了什么风景?
中读
联合
爱乐
发起征稿,欢迎来分享你的“旅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