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正式通车,这是大湾区首条地铁环线,标志着全国首家双制式“地铁+城际”大湾区运营里程突破一千公里。该线路穿越多个主城区,与市中心放射型线网交会,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环形骨架线路。广州地铁十一号线还是广州首条非遗示范线,展现广州地道的广府生活文化。施工难度之大为广州地铁之最,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实现多个国内首次。该线路的开通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正式通车
该线路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条地铁环线,标志着双制式“地铁+城际”运营里程突破一千公里。
关键观点2: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穿越多个主城区
该线路呈环形布置,穿越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湾等五个主城区,串接琶洲、广州东站、火车站、白鹅潭等轨道枢纽。
关键观点3: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是广州首条非遗示范线
围绕“一线一城一粤海,一环一府一岭南”非遗文化理念,打造非遗重点站和非遗标准站,展现广州地道的广府生活文化。
关键观点4: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施工难度之大为广州地铁之最
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实现多个国内首次,包括在国内首座半埋装配式双层车辆基地——赤沙车辆段应用装配式机器人施工,工效提高1.5倍以上。
关键观点5: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开通意义重大
该线路的开通将串联起广州主要交通集散点,改善中心区网格换乘条件,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12月28日,经过八年施工,大湾区首条地铁环线——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正式通车,标志着全国首家双制式“地铁+城际”大湾区运营里程突破一千公里,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赋能添翼。中国中铁总裁、党委副书记陈文健,副总裁韩永刚应邀出席当日举行的开通活动。广州地铁十一号线由中国中铁联合体施工总承包、中铁广投牵头管理、中铁六院参与设计,中铁一局、二局、三局、四局、五局、广州局、上海局、隧道局、电气化局、建工等单位参与施工,是中国中铁发挥“大兵团”作战优势,助力“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呈环形布置,穿越海珠、天河、白云、越秀、荔湾等五个主城区,与市中心放射型线网交会,串接琶洲、广州东站、火车站、白鹅潭(芳村)等轨道枢纽,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环形骨架线路,构建起广州“地下之环”。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线路全长约44.2公里,全线共设31座车站和31个区间、1座车辆段,与22条地铁、城际线路换乘,全线31座车站中有换乘站26座,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是广州首条非遗示范线,该线路围绕“一线一城一粤海,一环一府一岭南”非遗文化理念,打造非遗重点站5座,展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广绣、广东醒狮、广雕等代表性非遗项目。同时打造24座非遗标准站,根据衣、食、住、行、景、史、商、学8个主题,展现广州地道的广府生活文化,让市民“走一圈认识一座城、体验一种生活和文化”,打造了地下“非遗”文化长廊。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是城市中心交通纽带,工程建设规模和难度是广州地铁之最。环线施工范围地质环境复杂,并且环线3过珠江、9穿铁路、2穿湖泊,12次下穿、9次侧穿高架或隧道,与既有地铁区间隧道交叉9处。此外,全线7个车站、4个区间采用暗挖施工,施工安全风险高、周期长。面对前所未有的施工难题,中国中铁建设者们根据线路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施工方案,应用多项创新技术,实现多个国内首次,为广州地铁建设贡献中铁力量。
在国内首座半埋装配式双层车辆基地——赤沙车辆段,研发、采用国内首台建筑构件装配机器人“赤沙号”,填补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装备领域空白。该机器人整机长80米,自重120吨,有效跨度达到69米,拥有8条能够独立动作的“腿”,可满足通过高低不平台阶、塔吊等施工要求。与传统施工方式相比,装配式机器人不仅极大降低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且工效提高1.5倍以上,同时大大减少噪音和粉尘。
在广州地铁首用全逆做法和洞桩法等施工技术,首创全封闭式竖井施工,充分应用BIM数字化技术等,实现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提升地铁工程质量与效率,减小施工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
广州地铁十一号线开通后,将串联起广州主要交通集散点,改善中心区网格换乘条件,衔接联系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对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广州都市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