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Otaku At All Vol.200
200期终于到了。
混着混着突然混到了这么大一个数,连自己都吓一跳。但紧接着就开始发愁,编号虚增的同时,内容却在不断滑坡,这怎么行……一直想抽出时间来好好写几篇文章,把之前的债还一下,但往往还没有所意识,这一周就从指缝中溜走了。节奏快的可怕,压根没有时间停下来进行思考,不思考,等到面对一片漆黑的写作界面时,内心就会泛起一阵阵恐惧。
到底要写啥好呢?
先谢谢还在订阅和阅读的各位吧。在这个节奏快到让人喘不过气的时代里,还能容忍我如此敷衍和随性,确实是一种我无法可想,也不曾奢求的宽容。在停止产出长篇文章的这段日子里,不宅成为了我个人随笔的集散地,这与创立初衷其实颇有抵触,不过鉴于这个号的写作早已从公共领域进入私人领域,我固然有一点点怀念当时悠哉悠哉上班,大把时间摸鱼写作的日子,也很珍惜现在如同蒙太奇般每天进行车轮战的生活。我猜随着人的岁数越来越大,也许真的会发现有谁在将时针的速度一点点拨快。
如何应对加速流逝的生命呢?这恐怕是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所有人都问过吧?我想只有加快自己的速度才行了。
一边做事,一边发现自己也在不断改变着。思考问题的角度,对待他人的态度,沟通能力、执行力,这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似乎只有在不断行动的过程中,时间才会流动起来,也只有在与他人建立各式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越发深入了解人类这种生物的一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欲望和个性,将自己浸染其中时,或许还无法一一理解,一旦停下来,跳出来,就会发现这种多样性本身的惊人。
透过作品所了解的人生或许无比浓缩,但在接触中了解到的人生,更显扎实。这感觉就像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谱写自己的故事,我们不止是自己故事中的主角,也担任着他人故事中的配角。你不仅可以决定自己人生的主线,也能部分影响他人人生的副线。与务必在意的自身主线相比,这部分支线,也许也从侧面决定着你究竟选择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人对我们的认知,在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中同样占据了一席之地。大多数人并不能将自己眼中的我和他人眼中的我,彻底等同起来处理。但这反而是更有趣的,不是吗?我们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并不享有完全的控制权,至多可以进行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的结果,往往不如我们所愿。理解自然困难重重,如何面对不理解,也是所有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言说无法抵达彼此的内心,我们能够求助的工具,还有什么?
换言之,所有作品真正在探讨的,无怪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诚恳也好,诡诈也罢,都是题中应有之义,绝非简单的阐述内心所思所想便足以称为作品。于是在重新阅读、观赏、游玩的过程中,理解文字、图像、互动背后的真意,便脱不开对“感受”的理解。有时候真正触动我们的并非某段音乐,或是某个图像,而只是作品各个部分融合到一处之后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也许只是存在于记忆的某个角落,创作者以自己选择的方式进行还原,受众则尽力去感受。当双方达成默契时,电光火石那一瞬,便完成了某种形式的感受互换。
那可以是阴雨连绵时透骨的一丝寒风,可以是沉睡中忽然醒来不知身在何处的迷惘,可以是意气风发时身体自然而然的律动,也可以是压抑至极内心深处的呐喊。那是用任何直白的方式都无法去传达的感受,唯有借助一双妙手,才可直抵彼此内心。
写到现在,突然有点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回想一下,为什么如此痴迷于所谓的“宅”物,也许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总能让我感到现实生活中不那么常见的丰富感受。人类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并不是透过天长日久相处在一起实现的,反而是通过对感触的彼此交换完成的。这种遥远到不可思议,却又能够直抵内心的沟通,就像一个永远难以解开的谜一样,令我痴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