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家训”一度引发关注,钱氏家族出了很多名人,包括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外交家,比如: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伟长的亲叔叔叫钱穆;钱玄同,钱锺书,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其父钱学榘和钱学森同系钱王第33世孙。
钱镠是浙江临安人,他在唐末平定战乱时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钱姓王国,建都杭州,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经过三世五王近百年的精心治理,使江南地区富甲东南。钱镠后将其多个儿子派往江浙各州,使钱氏家族很快繁衍开来。
吴越钱氏部分人物关系
钱氏能够绵延千年,人才辈出,与家族良好的家风家训不无关系。“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就出自《钱氏家训》。
历史名人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训?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家训?《郑氏规范》《钱氏家训》《孔氏家训》《诫子书》……现在小编要跟您一起,认识这些经典家训。
《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作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小编摘录部分供大家了解。
个人篇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家庭篇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社会篇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国家篇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咳咳,这里小编要纠个错,人们常以为现在广为流传的《朱子家训》的作者是朱熹,其实是朱柏庐(原名朱用纯),只怪朱熹名气实在太大。
朱用纯版本原名《治家格言》,朱熹的则叫做《紫阳朱子家训》。人们多以《朱子家训》来称呼朱用纯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的《紫阳朱子家训》一般人多不了解。
朱用纯《治家格言》摘录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孔氏祖训箴规》由六十四代衍圣公孔尚贤总结先人教诲、自身经历而颁布。祖训箴规共分十条,小编摘录了三条:
孔尚贤《孔氏祖训箴规》摘录
三、崇儒重道,好礼尚德,孔氏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亏先德;
七、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矜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十、祖训家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流俗,甘为下人。
《郑氏规范》将儒家的“孝义”理念,如数学公式般转换成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内容涉及家政管理、子孙教育、冠婚丧祭、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堪称世上最齐全的家庭管理规范。
《郑氏规范》精华
一是厚人伦,崇尚孝顺父母、兄弟恭让、勤劳俭朴的持家原则;
二是美教化,开办东明书院,注重教育,且教子有方;
三是讲廉洁,从家庭角度制约为官者“奉公勤政,毋蹈贪黩”。
浙江浦江孝义门郑氏历经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共食达350年,最多的时候,有3000人。郑氏家族被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并在此后屡受旌表,朱元璋在明代的法律中引入了不少《郑氏规范》的内容。
颜之推(531—591)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颜之推《颜氏家训》摘录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
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
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两百多年来,人才辈出。
曾国藩曾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与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八本: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八宝: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
四字诀:勤俭孝友。
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和外甥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诸葛亮《诫子书》摘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清代李毓秀写成的《训蒙文》,经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摘录
人所服,非言大。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勿自暴,勿自弃。不如人,当自励。
《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文风朴实,说理透彻,在我国清代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有同等影响。
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文家训是周文王嘱咐周武王的《保训》。历史上著名的家训还有周公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给司马迁的《命子迁》,唐太宗《诫皇属》告诫皇族“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包拯家训要求后代“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格言联壁》有云:“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个人德性的生长有赖于家庭伦理的滋养,在这个意义上,应因时代需要,不断发掘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从中华家训中吸吮智慧养分,我们不但会建设亿万温馨的“小家”,更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
编辑:孟灵修、马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