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瞬息之间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瞬息之间,一切都变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瞬息之间

买个课程是容易的,获得知识是困难的

瞬息之间  · 公众号  ·  · 2019-12-01 19: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最近在整理手机时,发现居然下了一个 “网易云课堂” 的App,有些疑惑我为啥会下这个 App?打开一看,发现我居然在里面买过一个课,看见这个课程时我就想起来了,那已经是挺久远的事情了,当时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买了,后来一忙起来,就又忘记了。


如今再看这个课时,发现已经不是那么想了解了。又一次冲动的消费罢了,这就又让我不禁想起近几年毁誉参差的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的理由


首先,知识肯定是值得付费的。我们从小到大,学习知识都是付费的。


最早,我接触的知识付费平台是 “得到”,后来程序员这个行业也有了一个类似的平台 “极客时间”,我甚至也尝试在上面开过专栏。这两个平台,我自己也都算是知识付费的消费者,一看几年下来,买了近一百个专栏了。学了这么多专栏,我感觉我付费的理由可以汇成 3 个方面:


第 1 种,是想快速了解某个全新的领域,开开这个领域的地图,快速建立起新领域的一个粗略框架,如果以后需要深入时再按图索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补足框架中的中空地带。


第 2 种,是针对本来已经熟悉的领域去看看别人的框架,和自己的认知相互印证,这是一种循证的思路,是为了弥补认知盲点,补补漏洞。


第 3 种,完全出于兴趣,不是为了所谓的知识,可能更多是一种见识吧。比如,在 “得到” 上我连续订了三年的万维钢的专栏,就是出于这样一种满足兴趣,和提供见识的原因。


所以,总结下来,我是为知识获取的效率(时间)付费,为知识的可靠性循证付费,也为见识付费。毕竟有些东西,只有见到了,你才可能想要去到。


如下面一张图,学习知识是手段,最终想要获得智慧。




学习知识的姿势


看或听一门专栏是轻松的,会错觉学习知识原来可以这么容易。其实获得新见识或打开新领域的知识地图,如上图所示,其实只是处在获得了新 “信息” 的阶段,还没有形成知识。


比如说吧,我曾在 “得到” 上了解了一个新领域,然后我想进一步深入时,我就继续开始学习这个领域大学本科用的教材(又大又厚,每章节后面还带习题的那种)。有段时间,每天晚上在家里啃这本教材,有点回到一种在学校晚自习的感觉。


啃这本教材才感觉到了一种真正学习的感觉,很费力,很辛苦,很困难,这才是学习知识的真正感觉。这和我十多年前在学校里,每开一门新的专业课程时学习的感觉一样一样的,甚至说还要更困难。因为越啃越发现,这本教材需要大量的前置知识。我确信这些前置知识,都是我本科就学过的基础课程,但如今确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这才是真正学习新知识真正姿势和感觉。每次我们轻轻松松支付完成,买下一个专栏,或一本教材,就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很快就能掌握相关的知识。你看,知识就在我的手机里,就在我的书架上。


21 天打通 “任督二脉”,达成精通,这只是一句广告而已,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学习一门新的知识,真得没那么轻轻松松。


知识传递的核心


知识服务,解决的仅仅是知识传递问题,提升传递的效率和效果。互联网技术加持之下,给这种传递提供了杠杆,但核心并不在于此。


知识传递就是教育,我认为其有三个核心元素:


  1. 课程体系(教什么/如何教)

  2. 老师(谁来教)

  3. 环境(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传递)


千锤百炼,实验迭代,持续改进,多年打磨出来非常有效的课程体系,是一种传递的捷径;好老师的指导,也比自学的摸索更有效率和效果;而更好的硬(校园)软(人文)件环境,能激发人的学习愿望,克服天生的惰性。


难的地方是,这三点都非常不好评估。社会达成的共识是,更好的学校,我们会觉得以上三点都会更好。但如何识别更好的学校?其实也是靠传统的品牌和口碑,通过时间慢慢积累起来的。


每位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读更好的小学,读更好的中学,进而读更好的大学,这也是知识付费,而且花费要多得多。好学校,通常有好品牌和口碑,但它的本质是另外 2 个属性:


  • 稀缺性

  • 优越感


为了好学校付费,不一定能买到更好,但肯定买到了某种稀缺性和优越感;稀缺性和优越感不一定真的有用,但它肯定贵。


有点跑题了...我们的初心是为教育的核心三元素付费,想更高效的获得知识,但获得知识的难度并不会因此而下降。


...


程序员(软件工程师)这个职业还处在知识红利时代,打造自己的知识引擎,定期保养,而其他行业的工程师可就没有这样的红利了。




往期文章




此刻瞬间


谈起教育,就想起来现在的儿童教育军备竞赛。买个课,报个班都是容易的,作为父母总会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老去干容易的事,而让孩子不停地去干困难的事。 人生很长,保持孩子对知识的兴趣,拥有持续挑战知识的勇气,才是困难的事。


原谅我曾经恍惚陷入迷途

遮住了眼眸

湮没了意图

怎么能被这样征服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分享成长的

瞬息之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每日币读  ·  授权转载声明
7 年前
大数据实验室  ·  *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第十二期实战班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