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金乡大蒜信息行情,价格行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全套辣椒病害识别与防治方案《完整版》

金乡大蒜辣椒国际交易市场  · 公众号  · 传统电商  · 2018-05-25 18:32

正文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上边蓝色字金乡大蒜 ┄ 市场关注即可!

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 加关注

世界已知辣椒常见病害有60多种,至1991年,中国有40余种病害。叶、茎、果均危害的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灰叶斑病、灰霉病、褐纹病、疮痂病等。为害叶的有斑点病、早疫病等;为害枝与茎基的有菌核病,为害茎基或根的有立枯病、猝倒病、白绢病、镰刀菌根腐病等;主要为害果的有炭疽病、黑斑病、软腐病、日灼病等;为害维管束使植株萎凋死亡的有青枯病、黄萎病;病毒病有各种花叶病及坏死病。危害最重的是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疮痂病、灰叶斑病也需注意。


一、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1918年首次报道,中国1940年报道,现在各地发生普遍,叶、茎及果实均被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辣椒疫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由于疫病流行,常导致植株成片死亡,损失严重。露地和保护地均发生,一般病株率为20%左右,严重的达80%以上。


辣椒疫病症状

• 时期:苗期、成株期

• 部位:茎、叶、果实

• 幼苗期发病,多从茎基部开始染病,病部出现水渍状软腐,病斑暗绿色,病部以上倒伏。成株染病,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斑呈水渍状暗绿色软腐,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果上密生白色霉状物,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

辣椒疫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整个生长发育期均可发病,但7~8月辣椒挂果后最易感病,并且浸染后蔓延迅速。笔者提醒椒农要抓住时机搞好辣椒疫病的防治工作。

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茎、叶和果实各部位都可染病,以成株期现蕾挂果前后最易受害。幼苗期发病,幼苗茎部呈水渍状软腐,致使上部猝倒,病斑呈暗绿色,后形成梭形大斑。湿度大时,病部可长出白色稀疏霉层,幼苗整株枯萎而死。


成株期根系发病,病斑呈褐色长形,长3~5厘米,可围茎一周,病斑交界明显,病斑稍凹陷或稍缢缩,后引起整株枯萎死亡。茎多在近地面及分叉处发病,初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白色稀疏霉层,然后发展到缢缩渐变为黑褐色,并引起病部以上茎叶枯萎死亡。叶片发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中央暗褐色,边缘黄绿色,水渍状。扩展后,叶片软腐。


干燥时,病斑变为淡褐色。果实发病,多从果蒂部或果尖开始,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软腐。湿度大时,病果表面密生白色霉状物。病果可脱落,也可失水干燥成暗绿色僵果挂在枝上。

疫病病原

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

发病条件:

发病后可产生新的孢子囊,形成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生育温度范围为10-37℃,最适宜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达90%以上时发病迅速;重茬、低洼地、排水不良,氮肥使用偏多、密度过大、植株衰弱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发病初期可选用45%百菌清烟雾剂密闭棚室熏蒸,每亩用药量250g—300g,7天一次,视病情可连续熏蒸3—4次。或用5%百菌清粉尘剂喷粉,每亩用药量1kg,7天一次,连续2—3次。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连续用药2—3次,7天—10天一次。

二、辣椒灰霉病

一种辣椒疾病,对辣椒生长影响极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块易发病

主要症状

苗期为害叶、茎、顶芽,发病初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倒而死。成株期为害叶、花、果实。叶片受害多从叶尖开始,初成淡黄褐色病斑,逐渐向上扩展成“V”形病斑。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焉。果实被害,多从幼果与花瓣粘连处开始,呈水渍状病斑,扩展后引起全果褐斑。病健交界明显,病部有灰褐色霉层。

辣椒灰霉病是保护地辣椒的重要病害。

幼苗发病,幼茎缢缩变细,子叶腐烂,幼苗倒折死亡。成株发病,多茎部产生不规则形水浸状病斑,后变褐色至灰白色,病斑扩展到绕茎一周时,其上端枝叶萎蔫枯死。

潮湿时病部表面长有霉状物。病果病部灰白色、软腐,后期病部长有灰色霉状物。


主要危害

辣椒幼苗,叶、茎、枝、花器均可染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先变黄,后扩展到幼茎,致茎溢缩变细,由病部折断而枯死;叶片染病,病部腐烂,或长出灰色霉状物,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烂掉,仅余下半截子茎。成株染病,茎上初生水浸状不规则斑,后变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其上端枝叶萎焉枯死,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状物;枝条染病亦呈褐色或灰白色,具灰霉,病枝向下蔓延至分杈处;花器染病,花瓣呈褐色,水浸状上密生灰色霉层。


发病条件

灰霉病病菌发生的适温20-23℃,大棚栽培在12月至翌年5月危害,冬春低温,多阴雨天气,棚内相对湿度90%以上,灰霉病发生早且病情严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田块易发病。

折叠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借助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传播蔓延。病菌较喜低温、高湿、弱光条件。棚室内春季连阴天,气温低,湿度大时易发病。光照充足对该病蔓延有抑制作用。


折叠防治方法

1、雨后及时排除积水,棚内合理通风降温;

2、及时清除病叶、病株、病果,带出棚外集中深埋或烧毁;重施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当控制浇水,有条件的可采用滴灌技术,禁止大水漫灌。

3、预防方案:(霉止)30—5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定期喷雾。

治疗方案:发病初期:(霉止)50-7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发病中后期:(霉止)70-10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备注:大蒜油苗期使用减半,5-7ml。

4、护地栽培时,应采用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以提高地温,降低湿度。作好棚室温、湿度调控工作,上午保持较高温度,使棚室薄膜内侧露水雾化,下午延长放风时间,加大放风量,夜间要适当提高温度,减轻或避免叶面结露。发病初期适当控水。

三、辣椒白粉病

辣椒白粉病 Powdery mildew

•症状:为害叶片,叶面生黄绿色斑驳,叶背有白色粉状物,易落叶。


此病仅危害叶片,老叶嫩叶均可染病,病叶正面初生褪绿小黄点,以后扩展为边缘不明显的褪绿黄色病斑,随着病害的发生,病部背面产出白色粉末状物,同时病部组织变褐坏死。


严重时病斑密布,终致整叶变黄。条件适宜时,短期内白粉迅速增加,覆满整个叶部,叶片大量脱落,形成光杆,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品质。

病原:无性态为拟粉孢霉属【Oidiopsis Scalia】辣椒拟粉孢霉【Oidiopsis siculaScalia 】菌丝内外兼生,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分生孢子拟棍棒形,单生,无色,有性世代为内丝白粉菌属【Leveillula taurica(Lev.)Arn】,子囊果埋藏于表生的菌丝中,附属丝与菌丝交织,含子囊10-40个,多数含2个子囊孢子

侵染途径:该病菌是子囊菌亚门内丝白粉真菌,以闭囊壳随病叶在地表越冬,病菌靠气流传播,菌丝在叶组织中蔓延。

发病条件:发病温度为15-30℃。一般在25℃和梢干燥的条件下容易发病。温度高于15 ℃时,温度越高 ,发病严重,低于13 ℃发病缓慢;分生孢子萌发要有水滴存在。孢子萌发后从叶背面气孔侵入。湿度大,菌丝生长缓慢,孢子萌发快,湿度小,菌丝生长快,孢子萌发慢。

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地表越冬,或在气候温暖地区周年发生,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萌发后直接侵入,再侵染频繁。

防治方法:

防止棚内湿度过低和空气干燥。喷40%多菌灵硫磺悬浮剂,1000倍液,15%粉锈宁或20%粉锈宁乳油2000~3000倍液,5到7天1次,连续2~3次。

四、炭疽病

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辣椒上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世界性分布。可引起辣椒落叶,烂果。一般病果率5%左右,严重时达20-30%,对辣椒品质、产量均有一定影响。此病除危害辣椒外,还侵染茄子和番茄。

•部位:主要危害果实,也侵染叶片和果梗。

•发病症状:果实发病初期,病斑水渍状,褐色,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扩大后病斑凹陷,斑面生隆起的不规则形环纹,环纹上密生黑色或橙红色小颗粒。干燥时病斑常干缩极易破裂。


辣椒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叶片染病,初呈水浸状褪色绿斑,后逐渐变为褐色。


病斑近圆形,中间灰白色,上有轮生黑色小点粒,病斑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有同心轮纹,叶片易脱落。


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扩大后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凹陷,上有同心轮纹,边缘红褐色,中间灰褐色,轮生黑色点粒,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红色粘状物,干燥时呈膜状,易破裂。

发病规律:

• 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

• 病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有多次再侵染。

• 病菌从伤口或直接侵入。

• 温暖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

• 菜地潮湿、通风差、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病害重

防治方法:

(1)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

(2)选用抗病品种

(3)清水洗种子净后,55℃温水浸15min,冷水冷却后催芽。

(4)加强栽培管理

(5)发现病株及时喷药防治。

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

五、辣椒叶枯病


椒叶枯病,辣椒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危害叶柄及茎。叶片发病开始为褐色小点,迅速扩大后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直径2~10毫米不等,病斑中央坏死处常脱落穿孔,病叶易脱落。


病害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多,落叶越严重,严重时整株叶片脱光成秃枝。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助气流传播,6月中下旬为发病高峰期,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前期生长过旺,田间积水等条件下易发病。

折叠防治方法

①农业措施 培养壮苗,应使用腐熟的有机肥配制营养土,育苗过程中注意通风,

严格控制苗床的温湿度。加强管理,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喷施植宝素、爱多收等叶

面肥。定植后注意中耕松土,雨季及时排水。

②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灵可湿性

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农抗BO-10水剂200倍液,或50%甲米多可

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代高乐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 40%杜邦福星

乳油 8000~10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或克星丹500倍液,

或50%混杀硫悬乳剂500倍液,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辣椒白星病

辣椒白星病是一种植物疾病,主要分布于叶片


辣椒白星病又称斑点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的小斑点,病斑边缘为深褐色,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点

病斑中间有时脱落形成穿孔,发病严重造成落叶。


病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深褐色且稍隆起,中央灰白色,其上散生黑色小粒点,既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混在种子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条件适宜侵染叶片并繁殖,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条件易发病。、

防治

采收完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与其他蔬菜隔年轮作,发病初期可喷波尔多液(1:1:200-320)或80%代森锌700-800倍液等。

病原描述

病原为真菌,中文名:辣椒叶点霉(Phyllosticta capsici Speg.),属半知菌亚门。分生孢子器近球形,直径97~?26微米,黑褐色;器内孢子椭圆形至卵圆形,单胞,无色,透明,大小4-7×2-3微米。

七、辣椒白斑病

辣椒白斑病,病原拉丁学名,英文名称Stemphylium lycopersici(Enjoji)Yamamoto,主要为害叶片,初生1~2毫米褐色点,后边缘呈棕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尤其在嫩叶上易发生,开始病斑扩展缓慢,后逐渐形成轮纹状,湿度大时,病斑融合成不规则形斑,致病叶黄化或脱落。茎部染病形成5~10毫米的长形斑,其他部位也可产生不整形的褐色小斑点,花瓣和果实一般不发病。


菌可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温湿度适宜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潮湿,阴雨天及结露持续时间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一般土壤肥力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 选用抗病品种。

(2) 加强田间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喷洒植宝素7500倍液或多效好4000倍液,增强寄主抗病力。

(3)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八、辣椒脐腐病

辣椒脐腐病,也称辣椒蒂腐病,是一种非侵染性的生理病害。同番茄脐腐病一样,发生在落花部位的周围。以前很少发生,近几年由于保护地的迅猛发展,作物复种指数较高,辣椒品种不断增多,加上北方初夏持续出现高温干燥的气候,使辣椒脐腐病发生越来越严重。2000年初夏,天津地区辣椒脐腐病发生还较少,但到2001年初夏许多处于坐果期的辣椒棚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辣椒脐腐病,大部分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损失较大。

在果实脐部附近发生。果实表皮发黑,逐渐成水浸状病斑,病斑中部呈革质化,扁平状。有的果实在病健交界处开始变红,提前成熟。


症状识别:

果实顶部(脐部)呈水浸状,病部暗绿色或深灰色,随病情发展很快变为暗褐色,果肉失水,顶部凹陷,一般不腐烂,空气潮湿时病果常被某些真菌所腐生

防治方法

1、科学施肥:在沙性较强的土壤上每茬都应多施腐熟鸡粪,如果土壤出现酸化现象,应施用一定量的石灰,避免一次性大量施用铵态氮化肥和钾肥。

2、均衡供水:土壤湿度不能剧烈变化,否则容易引起脐腐病和裂果。在多雨年份,平时要适当多浇水,以防下雨时土壤水分突然升高。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田间长时间积水。

3、叶面补钙:进入结果期后,每7天喷1次0.1%~0.3%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水溶液,每星期2~3次。也可连续喷施绿芬威3号等钙肥,效果很好,可避免发生脐腐病。

4、改良土壤 选择保水力强的沙壤土,如土壤碱性过重,多施腐熟的有机肥,改良土壤性能,增强其保水能力。

5、加强栽培管理 定植辣椒时,带坨移植,不伤根,以免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适时摘心,促进生殖生长,避免植株徒长,使钙更多转入果实内。植株不要留果过多,避免果实之间对钙的竞争。果实膨大期为防止土壤温度过高,可在地面铺稻草或覆盖塑料薄膜。

6、选用耐病品种 目前还没有选育出抗脐腐病的品种,线尖椒与甜椒均会不同程度地发生,生产上应选择株形不宜过大的品种,避免旺盛的蒸腾作用。

九、辣椒软腐病

辣椒软腐病 soft rot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危害果实。病果先出现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


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挂在枝蔓上,易脱落。

为害症状 :

主要为果实受害,发生部位从伤口处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为暗褐色,除果皮的角质不受细菌侵染,完整不破,果内全部腐烂,并发出恶臭。病果脱落或残留在枝上,残留果逐渐失水变成灰白色或白色,仅余果皮,中空,状似灯笼。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①与非茄科和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②病果病株及时清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水。③棚室栽培要加强放风,防止棚内湿度过高。④运输和贮藏时要尽量避免机械损伤,及时捡出受害果和带伤果。

(2)药剂防治:①雨后及时喷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农用硫酸链霉素200毫克/千克,或新植霉素200毫克/千克,或70%琥·乙磷铝2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或50%琥珀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敌克松TF500~1000倍液,或氯霉素200~400毫克/千克。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②及时喷杀虫剂防治

十、辣椒叶霉病

发病初期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严重时整片叶形成花斑,并且变黄干枯。经多点调查,该病发生时,一般甜椒较辣椒品种发病重,国外品种较国内品种发病重。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


该病害常见于棚室栽培。

症状识别:

辣椒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面上初现浅黄色不规则形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不久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状霉,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成花斑,严重时变黄干枯。见于为害棚室栽培的甜椒。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生产栽培中应选用抗性较强的辣型品种。

2.及早清洁田园。防治该病应突出-个"早"字,发现病株及病叶应及早清除,集中深埋或烧毁收获后及时清除植株残体,以断绝循环侵染途径。

3.合理密植, 加强管理。首先,栽植密度应依照各品种特性及要求适当安排。其次,尽量避免忽干忽湿现象出现,严禁大水漫灌,注意降低田间湿度,尤其是保护地中的空气相对湿度(RH值)。

4.实行轮作。 甜、辣椒叶霉病主要是病残体在土中或病菌孢子直接落入土中进行循环侵染,故应实行与其他作物轮作。

5.增施石灰和腐熟的有机肥。由于该菌性喜酸性环境,整地时每667平方米应撒施生石灰150--200kg,并施用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避免"生肥发酵"产生"烧根"而造成伤口发病。

6.(1)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

(2)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

十一、辣椒斑枯病

辣椒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现白色至浅灰黄色圆形或近圆形斑点,边缘明显,病斑中央具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斑直径2~4毫米。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病叶片上出现白色至浅灰黄色圆形病斑,病斑直径2~4毫米,边缘明显,病斑中央具许多小黑点。

防治方法

农业措施

苗床用新土或两年内未种过茄科蔬菜的阳畦或地块育苗,定植田实行3~4年轮作。

从无病株上留种,并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晾干而后催芽播种。

选用抗病品种。高畦栽培,适当密植,注意田间排水降湿。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

避免种植过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及地面干燥。

采收后把病残物深埋或烧毁。

十二、辣椒褐斑病

特征

褐斑病主要为害甜椒、辣椒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症状类似。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茎。病叶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污绿色,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为黄色晕圈,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


茎部病斑同叶片。

防治方法:

(1)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

(2)与其它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预防:病害常发期用《速净》30ml兑水15kg喷雾,5-7天一次。

治疗:《速净》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1次,连打2-3次,打住后,转为预防。

十三、辣椒菌核病

危害幼苗、茎部、叶片和果实等。是冬春保护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幼苗、茎部、叶片和果实等。是冬春保护地栽培中的毁灭性病害。苗期发病茎基部初呈水浸状浅褐色斑,后变棕褐色,湿度大时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或软腐,但不产生臭味,病苗呈立枯状死亡。成株茎或分杈处易发病,发病茎呈灰白色,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茎部皮层霉烂。叶片发病呈水浸状软腐,引起叶片脱落。果实发病时果面先变褐色,呈水浸状腐烂,逐渐向全果扩展,有的先从脐部开始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体。

病害症状

幼苗

苗期发病在茎基部呈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变浅褐色,环绕茎一周,湿度大时病部易腐烂,无臭味,干燥条件下病部呈灰白色,病苗立枯而死。

成株期

主要发生在主茎或侧枝的分杈处,病斑环绕分杈处,表皮呈灰,白色,从发病分衩处向上的叶片青萎,剥开分杈处,内部往往有鼠粪状的小菌核。果实染病,往往从脐部开始呈水渍状湿腐,逐步向果蒂扩展至整果腐烂,湿度大时果表长出白色菌丝团。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和越夏。萌发时,产生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在华中地区,菌核萌发一年发生两次,第一次在2-4月间,第二次为11-12月。萌发时,产生具有柄的子囊盘,子囊盘初为乳白色小芽,随后逐渐展开呈盘状,颜色由淡褐色变为暗褐色。子囊盘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杂生其间的侧丝组成。每个子囊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顶端逸出,藉气流传播,先侵染衰老叶片和残留在花器上或落在叶片上的花瓣后,再进一步侵染健壮的叶片和茎。病部产生白色菌丝体,通过接触,进行再侵染。发病后期在菌丝部位形成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温度为0-30℃,20℃为最适。菌核没有休眠期,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年,但不耐潮湿,一年后即丧失其生活力,温度在5-20℃和较高的土壤湿度的状况下菌核即可萌发,其中以15t左右为最适。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适温5-10℃,经48小时后,孢子萌发率可达90%以上。本病在温度20℃左右和相对湿度在85%以上的环境条件下,病害严重,反之,湿度在70%以下,发病轻。早春和晚秋多雨,易引起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2)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

(3)进行土壤消毒。

(4)药剂拌种或温汤于地面用脚来回滚动100~150次,使药粉均匀粘附在种子表面后播种。此外对带菌种子也可用52℃温水浸种20分钟,把菌核烫死,后移入净水中冷却。

治疗方案

1、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等

2、病重时,也可采用先熏棚,次日再喷雾的方法。

十四、辣椒疮痂病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果实;叶片染病后初期出现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状的黑绿色至黄褐色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叶背面稍隆起,水泡状,正面稍有内凹;茎蔓染病后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果实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直径0.5厘米左右,边缘略隆起,表面粗糙,引起烂果。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危害叶片,茎蔓、果实、果柄也可受害。病原为黄单胞杆菌。育苗后期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成株期在开花盛期发病,受害的叶片边缘叶尖常变深褐色,不久脱落。枝杆受害病斑为不规则形条斑。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成为初侵染源。

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露地辣椒可与葱蒜、水稻或大豆实行2--3年轮作;应选用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移栽前大田应浇足底水,施足底肥,并对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2、播种前可用55°C温水加新高脂膜浸种15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加强苗期管理,适期定植,促早发根,合理密植,移栽后应喷施新高脂膜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缩短缓苗期,使辣椒茁壮成长。

3、加强田间管理,应及时深翻土壤,加强松土、浇水、追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病力,并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搭配;同时在辣椒生长期喷施辣椒壮蒂灵提高授粉质量,果蒂增粗,防止落叶、落花、落果,使辣椒着色早、辣味香浓。

十五、辣椒果腐病


该病只危害果实,发病初期果面产生褐色水浸状小斑点,而后病斑逐渐进扩大,呈湿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大小10~30毫米,甚至更大,淡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密生白色绒丝状霉层,后变为黑色。病果最后干缩腐烂。

十六、辣椒棉腐病


辣椒绵腐病苗期即可发生,引起幼苗基部腐烂、缢缩而死亡。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引起果腐,在潮湿条件下病部生大量白霉,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辣椒绵腐病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发病,发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斑点,随病情发展迅速扩展成褐色水浸状大型病斑,重时病部可延及半个甚至整个果实,呈湿腐状,潮湿时病部长出白色絮状霉层。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基部腐烂,缢缩猝倒而死。成株期主要为害果实。果实发病,病部褐色湿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致密絮状霉层。重时整个果实发病最后腐烂。

防治方法

(1)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地块种植。地势低平,应高畦栽培,最好地膜覆盖。

(2)注意密度不要过密、及早搭架,整枝打权,中期适度打去植株下部老叶,降低株间湿度。

(3)合理施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钾肥、雨后排水,确保雨后、灌水后地面无积水。

(4)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 600倍液,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600倍液,或30%绿得保胶悬剂500倍液。

十七、辣椒黑斑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果实。果实发病初期病斑为淡褐色,不规则形,稍凹陷。果实上一般有1个大病斑,病斑直径10~20毫米,病斑有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种植甜椒时采取垄作双棵密植,增加叶面积系数。

②加强水肥管理:尤其在开花结果期应及时、均匀浇水,保持地面湿润,增施磷钾肥,促进果实发育,减轻病害。采取地膜栽培:采取地膜栽培能促进植株根系发育,增强抗性,有利于阻止病害的传播。

③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因炭疽病、病毒病、疮痂病及蚜虫、螨类为害引起的早期落叶。

④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栽培密度要适宜。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⑤防治其他病虫害,减少日烧果产生,防止黑斑病病菌借机侵染。发病病果要及时摘除。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深翻土壤。

(2)药剂防治:发现病果及时摘除,并选喷下列药剂防治。

预防:(速净)30—50ml+(沃丰素)25ml+大蒜油15ml兑水30斤,定期喷雾。治疗:(速净)100-250ml+大蒜油15ml+(沃丰素)25ml兑水30斤连喷2-3次,3天喷施1次,控制后改为预防。

十八、辣椒枯萎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茎基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腐烂,叶片迅速凋萎并脱落;有时症状只一侧发展,后期全株枯死。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暗褐色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不要选择地,势低洼的地块。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2、土壤处理,保护地栽培时,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土壤消毒,先,起垄,灌满水后全面

辣椒枯萎病

铺上地膜,密闭棚室,使土温升高,保持地表以下20厘米处温度达45℃以上,保持20天。该方法还可杀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虫。

药物防治

定期或不定期淋施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或铜氨液600~800倍液,2~3次或更多,前密后疏,淋透淋足。

十九、辣椒根腐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晚上能逐渐恢复,反复多日后病株枯死。病株的根及根茎部皮层呈浅褐色腐烂,易剥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精选品种。选好并整好育苗地块。选择优质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浸种+ 种衣剂处理,并适期播种。

(2)实行与豆科、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

(3)田间管理。①精耕细整土地,悉心培育壮苗,在移植时尽量不伤根,精心整理,保证不积水沤根,施足基肥。②定植后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地上水分蒸发、苗体水分蒸腾,隔绝病毒感染。要喷施促花王3号,促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坐果。 ③分别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喷施辣椒壮蒂灵,增强植株营养匹配功能,使果蒂增粗,促椒体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4)定植后温度控制在20~30℃、地温25℃、湿度不高于90%。使幼苗茁壮成长。

二十、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又称细菌性枯萎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发病株顶部叶片萎蔫下垂,随后下部叶片凋萎。辣椒须根坏死,茎基维管束变褐,细菌靠雨水传播,灌溉水传播或伤口侵入。


青枯病 bacterial wilt

•发病症状:

发病初期,个别枝条叶片萎蔫,后整株叶片萎蔫病,退绿,初期不变色、不落叶,后变褐枯死。病茎维管束变褐。•

传播途径:1、病菌是青枯假单胞杆菌(属细菌),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通过雨水、水蒸气、灌溉水及昆虫传播。2、多从寄主的根部或茎部的皮孔或伤口侵入,前期处于潜伏状态,辣椒座果后遇到有适宜的条件,该菌在寄主体内繁殖,向上扩展,破坏植株细胞组织。

发病条件:•1、土温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当土壤温度达到20—25℃,气温30—35℃,田间易出现发病高峰,尤其是大雨后骤晴,气温急剧升高,湿气、热气蒸腾量大,更易促成该病流行。•2、连作重茬地,或缺钾肥,管理不细的低洼排水不良地块,或酸性土壤均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发病期喷施50%琥胶肥酸铜(DT)500倍液,也可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或12%绿乳铜10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0.3~0.5公斤,间隔5到7天一次,共2~3次。

二十一、辣椒病毒病


病毒可在其他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毒。病毒传播主要可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


定植晚、连作地、低洼地及缺肥地易引起该病流行。


露地栽培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6~7月份盛发,8月份高温干旱后,病情加重。


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危害。


温度33℃以上,湿度60%以下,强光照和多雾的条件下发病较重。

病毒病又称花叶病,是辣椒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

1、田间识别:常见有三种典型症状类型,即花叶型、叶片畸形或丛簇型、条斑型。

①花叶型:病叶出现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皱缩,有时会出现褐色坏死斑。

②叶片畸形或丛簇型:病株初期心叶叶脉深绿,逐渐变成斑驳、花叶、皱缩,严重时,叶片变硬厚,叶缘向上卷曲,幼叶呈现线型叶,后期植株上部明显矮化呈丛簇状。

③条斑型:病叶呈褐色或黑色坏死斑,沿叶脉逐渐扩展到侧枝。主茎及生长点“枯顶”性坏死,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死亡。

2、发病原因:由病毒侵染引致。烟草花叶病毒或黄瓜花叶病毒引致。烟草花叶病毒由种子、病株传播引起,通过田间农事操作接触病毒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蚜虫繁殖及病毒病发生发展。连作地,缺肥地,植株生长不良,也易引起病毒病发生流行。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及时防治蚜虫;

③加强田间管理,多施磷、钾肥,常喷面肥,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可减少发生。

④药剂防治:以幼苗生长期或病毒发生初期喷药防治,结合蚜虫防治。可选用3.95%病毒必克水剂500倍液+0.15%芸苔素5000倍液或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50~300倍液+三十烷醇粉剂500倍液;或嘧呔霉素300倍+恢复液1500倍;或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隔5~7天喷一次,连喷3次。

二十二、辣椒低温冷害和冻害


辣椒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有轻微低温,出现叶绿素减少或在近叶柄处产生黄色花斑,病株生长缓慢,产生低温冷害。遇有冰点以上较低温度,叶尖和叶缘出现水浸状斑块,叶组织变成褐色或深褐色,后呈现青枯状,有的导致落花、落叶和落果。

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谢谢您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