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市场监管  ·  惊呆!男子口吐白沫,一查两肺全白了!竟是因为 ... ·  11 小时前  
上海市场监管  ·  惊呆!男子口吐白沫,一查两肺全白了!竟是因为 ... ·  11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21 小时前  
南昌晚报  ·  孙颖莎力克张本美和,国乒包揽女单4强 ·  21 小时前  
全网快资讯  ·  人性最大的恶,是不懂感恩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爸爸真棒

印度首次反超,中国赴美留学人数暴跌!培养40藤校、78牛剑传奇校长:留学需求还会增加!

爸爸真棒  · 公众号  ·  · 2024-11-19 12:46

正文

就在刚刚,最新《2024美国门户开放报告》出炉!

一方面是在美国际生总数超过110万人,比上一学年增长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 印度超过中国成为赴美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地,印度约33.2万人,中国约27.7万人。

这让不少家长揪心: 中国家庭赴美留学真的凉凉了吗?未来何去何从?

而就在一周前,特朗普当选之际,我专门请教了 中国30年传奇民办校 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长程晋升 ,他却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中国教育的问题还是高考人数不断暴增和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的矛盾,因此出国留学在未来数年内仍是刚需,只不过海外不等于美国,英国、欧洲、日韩、澳洲等都有非常好的高等教育资源。

而作为中国第一所同时开设“IB、AP、A Level和普高课程”的学校,广碧很早就开始为中国的的多元留学出路布局。

2021年,我第一次探访位于顺德的 广东碧桂园学校 ,就被它所创下的“民办教育奇迹”所震惊:

它是 “中国最早一批IB学校” “全国第一所同时打通PYP/MYP/DP的民办双语学校“ ,更是 “全国最早同时开设IB、AP、A  Level和普高课程的学校”

那一年,广东碧桂园学校的IB均分达到40.4,4名学生拿到满分。

而后的3年时间里,广碧的升学成绩让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家长刮目相看:

2022年

15年成长于碧桂园教育的广碧IB学生宋思伶同学拿到 全美第一高校普林斯顿录取 ;与此同时,当年广碧学子另外摘得 4枚牛津、4枚剑桥、2枚芝大、康奈尔;

2023年

广碧的 牛剑数量达到10枚 ,美国方向 芝加哥3枚 ,康奈尔1枚,范德堡2枚,伯克利2枚等;

2024年

广碧牛娃拿下 斯坦福 的同时,广碧的 牛剑数量17枚,全国并列第二!与此同时,103枚UCL、179枚墨尔本、137枚悉尼大学、92枚港大、50枚多伦多、43枚加州戴维斯等也给选择多元留学的家庭足够的底气。

就在上周末,我有幸受邀参加广东碧桂园学校的三十周年庆典,并有机会与广东碧桂园学校总校长程晋升,几位创校老校长,创校校长廖秉权、校监梁炽娟、创校小学校长郭健康等,以及第一届创校生(如今他们都是各行各业领军人物,孩子仍然送到广碧读书)等进行深度访谈。

比起 78个牛津剑桥、近40个藤校&Top10、27个清华北大,全国前十,广佛第一的升学成绩 ,我更是被校长老师的教育理念所打动:

廖校长说:

我们(教育界)都赞同搞素质教育,实际上并没有做到,叫做‘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我校有过三届中考状元,后来我校主动不搞了,我们不希望(为了培养中考状元)而牺牲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我校就是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的”;

创校小学校长郭健康说:

30年前广碧的小学部就是 每周5天 ,每个晚上都有活动 ,比如国际象棋、游泳、课外读书、舞台剧等等,我们觉得对于小学教育而言,孩子的个性发展一定要得到满足。”

程校表示:

我们国家的国际教育还在起步阶段、学习的阶段” 、“不论是国际课程,还是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改,都要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

更是坦言“民办学校首先要服务好学生和家长。既然我们广碧以中小企业主、教授、医生、律师等中产家庭为主,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未来的就业, 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不能空谈理念,要帮助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 在学校行政楼,写着“保证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12字办学方针,1993年由创校校长廖秉权提出

想了解更多学校招生信息和探校

👇可以扫码添加招生老师了解👇


30年前,第一批吃“国际教育”螃蟹的人

谭家显是广碧的创校学生,如今事业有成的他又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自己的母校。

而谈到当初选择广碧的原因,他表示自己是被杨国强主席的“国际教育理念”所吸引。三十年前,国内连民办学校都屈指可数,更不用提强调英语教学的学校,“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想去外面看看世界,所以选择了广碧作为起点。”

后来,谭先生如愿在2004年出国赴澳洲留学,学成归来回广东创业。

■ 30年前羊城晚报一篇《可怕的顺德人》的报道,如今仍为广碧师生津津乐道。我印象最深还是30年前就提出“尤其注重强化学生的英文、中文、计算机语言三种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生活意志,使学生能从容面对未来的挑战!”这句话放在现在也一点不过时。

而根据老校监梁炽娟的回忆,杨国强先生从筹备办校就提出“要把英语摆在学校的首位,孩子要出国开拓眼界”,甚至当时给英语教师的工资, 要比其他 教师多出200块 ,后来创校校长廖秉权逐步提出:

中国的素质教育首先是要体现在和国际接轨,那么学校就肯定要走国际教育这条路。”

为此,广碧校长教师团曾多次向北京上海的名校取经、请专家来指导办学。

第一批专家是从北京景山学校合作请来的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游铭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潘仲茗等。 作为中宣部的直属学校,景山学校当时是国家教育改革的试验点,据说当时 学校采用的教材大部分是进口的。

郭健康老校长就是带着景山经验来办学的。 他当时任 北京 东城区 教科 中心的 副主任 小学教研主任,参与过景山学校的小学教学改革、教师培训、特长生培训等,1994年举家从北京来到顺德, 一待 就是整整30年。

1995年学校又跟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 ,并请来了一批顶尖专家。当时投入120万引进了上海市实验学校的教学模式,上实还特意派了经验丰富、在教育管理领域颇有建树的周琼副校长来校两年进行现场指导和教学模式的传授。

今天,作为全国领先的国际化学校, 广碧又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合作 ,成为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实验基地,由课标组的专家们手把手带着做课改,打磨课程。

更是不惜一切代价 高薪聘请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

根据廖校长的回忆,当时一下子涌进来8000多位教师应聘,最终经过严格的筛选、面试和集中培训,录用了115位优秀干部和教师。 这些初代“广碧人”后来成为了学校的优秀教师和管理层,比如总校长程晋升、幼儿园校长张军等。

■ 要办一所现代化学校,老师不仅要教好学科课程,更要有个性化的教育

而用另一位创校生吴先生的话来说,当时是 “学校高薪聘请全国各地的特级老师,来教我们这些最调皮捣蛋的学生。”

他直言自己当时就是“皮孩子”之一,上课的时候就喜欢在课本上画插画,被美术老师发现了。这位陈老师是湖南非常出名的画家,不仅没有批评,更是鼓励他说:你这么爱画画,不如跟我来学美术吧!

一句话影响了吴同学的一辈子。他不仅在陈老师的指导下, 3年时间从零基础到最终考进广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如今更是有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和珠宝设计公司。可以说是广碧的教育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广碧学校从成立之初就设计在校内的星月山顶设有天文台,建天文台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很重要。今年拿到卡尔顿、UCLA等一堆名校天体物理专业录取的林诗宁同学,课外活动就有组织同学每周去天文台观测天象,以及在小学部天文班当助教的经历


主动放弃“应试教育”,

从第一批IB学校, 到第一个普林斯顿、斯坦福…

2022年, 广东炸出了第一位同时拿到普林斯顿和剑桥录取的女孩宋思伶。

她不仅仅是广碧IBDP毕业生,更是碧桂园教育15年一贯制体系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在碧桂园学校读书。

而在20年前,广碧在连出3届顺德中考状元、以及培养出清华、北大学生后, 主动放弃应试教育,希望能够探索中西融合的教育模式,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做国际教育的领跑者是非常不容易的。当年,光是从开展IBDP起步,到打通从幼儿园到高中的PYP/MYP/DP全课程体系,就花了足足11年时间。

但这一举动,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却是受益无穷的。

我们曾经采访过包括宋思伶在内的广碧毕业生, 他们无一例外都不是死读书的学霸,而是真正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个有趣的灵魂。


普林斯顿-宋思伶-热爱经济学、公益、音乐剧


宋思伶特别热爱经济学,平时除了经济学专著之外,还会利用零碎时间看经济学网站(比如可汗学院、经济新闻等)。在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到贵州做调研活动,和同学们一起挨家挨户地做采访,大概访问了100多家农户。

在她看来,这段经历的收获是巨大的,不仅仅是一篇论文、一次活动那么简单,而是真正对中国山区的农村经济有了新的理解和改观。

此外,她还创办了学校第一个音乐剧社,还因为沉迷《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专门去学了法语。

宋思伶和同学们

斯坦福-李妍希-乡村音乐支教


喜欢音乐,热爱公益,李妍希把高中课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其中。甚至斯坦福放榜当天,她还在乡村音乐支教的路上,忙到没顾上看结果。

而在李同学的激情感染下,她的支教项目从第一年只有几个身边的朋友愿意和她一起工作;到第二年有更多高中生加入,并且真正培养出一批“来自大山里的小小音乐家”,还把这只特别的乡村乐队带到广州音乐厅演奏。


剑桥-姚安北-喜欢修家电,更爱研发机器人


和宋思伶一样,安北也是从幼儿园就在碧桂园学校。小时候喜欢修家电,还把老妈用了多年已经蓝屏的老电脑给修好了。到了初中加入到广碧机器人校队,参加了7年机器人竞赛,他说自己不是冲着拿奖去的,每次比赛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看到其他队伍比我们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就可以吸取经验改进产品,下次再来参赛!
他对于设计机器人的热爱,已经远远超出了比赛本身。

经过20年的国际教育探索,广碧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一度开设七大课程项目(除了三大黄金课程和高考课程,另外还有加拿大安省课程、南澳课程、NCC的IFD课程等, 当年戏称为“战国七雄” ),到后来慢慢精选合并到四个项目,并且成为全国第一所同时开办IB/AP/A Level/高考课程的学校。

去年,广碧完成了CIS和WASC认证,只用3年半的时间就走完了6年要走的路。

更是培养了一批批进入世界顶尖名校的学生, 78个牛津剑桥、近40个藤校&Top10、27个清华北大……向着最初设想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中西融通的教育一步步前进。

👇滑动看学校的录取榜单👇


















高考人数持续上涨,

中国家庭留学需求还会增加

过去三年里,全国范围内不断有新的国际学校开出,当然也有暴雷倒闭新闻,国际教育未来何去何从?作为30年碧桂园人,程校表示家长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家长对于国际教育的选择肯定是和经济环境,中美关系分不开。 一旦家长的腰包瘪了,或是美国的工作签证减少了,肯定会影响出国留学、国际教育。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DSE课程火,去香港澳洲的学生增多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来说,中国家长对于出国的需求还是会增加。 目前我们国内的现状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但高考人数还是一届更比一届多,家长学生不得不卷——985本科录取率平均约为1.65%,比爬藤、进牛剑难得多,211录取率约6%,一本录取率约12%。

说到底,中国的国际教育其实还在起步阶段。 2014年一些教育集团纷纷上市,也是海内外资本大量涌进国际教育的黄金时代,算起来也只有十年时间。十年时间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刚刚开始。

在今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强国建设要处理好五大关系,其中有一点就是 正确处理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关系 ,可见我们的中外融通教育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大背景下,程校的建议是 “家长升学多元化,学校办学量力而行”。

除了现在大热的香港地区,家长也可以去日本、韩国、新加坡,包括还有欧洲其他国家,性价比都非常高。

程校说自己身边也有朋友把孩子先送去日本留学,接着到美国读研究生博士,最后留在美国工作;或者在德国留学后跑去法国工作,家长可选择的留学路径其实是非常多样化的。

家长可以审视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先确定未来可能性比较大的留学国家,再来倒推选择适合孩子的国际课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