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
Pre-IPO项目,一直是一级市场中VC/PE机构们重点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的调整,使得Pre-IPO投资的风险逐渐凸显,甚至让不少投资者感叹:
“现在做Pre-IPO有几个不赔钱的?”
这一现象背后,既有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和行业环境的影响。
Pre-IPO投资的吸引力在于其“上市预期”带来的高回报。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这一领域,市场供需关系逐渐失衡。
一方面,
Pre-IPO项目数量有限
,但追求此类投资的资金却不断增加,导致
项目估值水涨船高
;
另一方面,
企业往往会选择在行业或自身处于巅峰期进行高估值融资,进一步推高了投资成本。
这种高估值的泡沫,使得投资者在企业上市后可能面临估值回调的风险,从而导致投资亏损。
Pre-IPO投资的核心在于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然而,
近年来一些企业虽然在Pre-IPO阶段表现出色,但上市后却难以维持高增长态势。
比如,有部分企业在上市前通过财务手段美化报表,但上市后的真实盈利能力却难以支撑高估值。
摄影:
Bob君
此外,一些
尚未盈利的企业也通过Pre-IPO融资,但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商业化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
有些企业
虽然
在研发方面投入巨大,但依然尚未实现盈利,其未来的盈利前景仍需市场检验。
Pre-IPO投资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还与行业环境和政策密切相关。
近年来,监管政策对IPO的审核标准更加严格,尤其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要求。
科创板虽然放宽了盈利要求,但亏损企业上市的案例仍属少数。
此外,
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对Pre-IPO投资产生了影响。
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受供给增加的影响,未来可能进一步下移,这使得即使企业成功上市,投资者也难以获得预期的高回报。
即使在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手中,Pre-IPO投资也并非稳赚不赔。
某PE机构曾分享过其Pre-IPO投资的案例。
在其一号基金中,有三个Pre-IPO项目,其中A项目成功上市并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其他项目则表现平平。
摄影:
Bob君
另一家顶级PE机构也有类似
情况
,其在Pre-IPO领域曾取得过辉煌的成绩,但近年来也面临着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压力。
这些案例表明,Pre-IPO投资的成功不仅需要对企业的深入了解,还需要对行业和市场的精准判断。
尽管Pre-IPO投资的风险在增加,但并非没有
应对之道。
首先,
投资者需要对企业的基本面进行
深入尽调,尤其是其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其次,投资者应关注行业趋势和政策变化,
避免盲目跟风。
此外,一些投资机构通过建立严格的内核委员会和多元化的退出策略来降低风险。
以
盈科资本为例,其通过券商内核制度标准对项目进行审核,并与上市公司成立并购基金,也是希望能够寻求多元化的退出模式。
Pre-IPO投资曾经被视为一条通往财富的快车道,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其风险已不容忽视。
稍微好点的项目,除了原有的股东和VC/PE投资方,就是外部的PE或VC机构机构,挤破脑袋也要争取一点额度;
差点意思的项目,基本就是内部股东认购点,做个袖珍IPO勉强完成IPO对赌,也算对VC/PE背后的LP有了交代,至于后续亏损或者盈利,那都不重要了。
当然,能赚最好,
尽早盈利退出才是VC/PE机构从业者们奉行的王道。
市场供需失衡、企业自身问题以及行业环境的变化,都使得Pre-IPO投资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
投资者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此类投资,深入研究企业基本面,关注行业趋势和政策变化,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找到真正的投资机会。
否则,
盲目跟风Pre-IPO投资,亏损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一点个人分享,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