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教育
中国K12国际教育领先媒体。为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学生提供择校、能力培养、海外升学等专业国际教育资讯。助中国家长实现教育突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江苏  ·  今天14:00!江苏省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 ... ·  昨天  
北京大学  ·  今天10点!北大2025考研成绩公布 ·  昨天  
北京大学  ·  今天10点!北大2025考研成绩公布 ·  昨天  
中国教育报  ·  解码《纲要》⑪ |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 ·  2 天前  
福州日报  ·  教育部:这些名称不再使用→ ·  4 天前  
江苏警方  ·  关于2027年高考,江苏省教育厅最新公告!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教育

重庆坠江事故后,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教会孩子这个!

外滩教育  · 公众号  · 教育  · 2018-11-25 07:00

正文

看点 惊愕、难以置信,是绝大多数人在知道上月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后的感受。一时间,铺天盖地的评论和分析席卷网络。尽管事件已经淡出人们视线,但对它的痛惜和反思仍应该继续。上海三林东校党支部书记,研究国际教育多年并著有《美国如何培养核心素养——走进美国校园与课堂》一书的郑钢认为,事件表面上看是一时冲动,但其实是缺乏真正的“勇敢”。在郑钢看来,长久以来,人们对何为勇敢存在着误区,而这一点着实应该引起家长的思考,我们到底应该教会孩子何种“勇敢”?


文丨郑钢    编辑丨黄晔


距离10月28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已过去大半个月,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热度在消退,然而此次事件的“罪魁祸首”留给人们的影响却相当深刻,竟然是乘客和司机的冲突,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代价不能说不巨大,教训不能说不深刻,不过,各地依旧发生了公交车乘客和驾驶员冲突事件。


人们谈论这类事件,出现率最高的词是 “规则” ,车到站上下车,非站点不能上下,对于乘客而言,这是基本规则。遵守驾驶的基本要求,保障全体乘车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驾驶员而言,这是基本规则。


双方漠视规则的存在,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如今,很多雷人或者悲惨的事件,火车上的霸座事件,动物园翻墙意外死亡事故,等等,都是因为规则意识、边界意识的缺少。


诚然,当我们用规则和边界来分析此类事件时,人们常常是用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和分析。那么我们换种角度来思路从心理学的角度,是不是人们对于勇敢的认识偏差。 我们的孩子总是被鼓励去勇敢,很少被告诉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有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此话确实是对的。但是我们的家长常常用错场合和对象,将这句话用于同学间,对孩子说:“如果人家用打你,你打回去。” 一旦孩子真的这么做,家长会表扬孩子:“你真勇敢。”这句话,感觉是对敌人说的,绝不是对身边的人说的。显而易见,这样的“勇敢”具有歧义的,敌人和同学是有不同边界的。



回到重庆坠江事件,当乘客发现她错过了一站,据理力争,她觉得司机未满足其要求,想讨个说法,此时她的内心无意识地产生着一种莫名的“勇敢”,要为她所谓的“权利”和“要求”“抗争。”而司机,无端被打,无端被指责,也想着不能“示弱”,要“勇敢地”去争取自己的权利。


这不仅使我想起了有一次陪一位外国友人逛街的经历。那天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令他目不暇接,啧啧称赞,惊讶不已。不过令他感到惊讶的并非只有这些繁华与美丽,还有街上的快递小哥,他们开着电瓶车风驰电掣,如入无人之境,麻溜地穿梭在拥挤的人群。还有的罔顾红灯,横冲直撞,更有甚者,边开车时边看手机,唯恐稍不留神,就丢了一份单子。这位外国友人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说:“他们真‘勇敢’”。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勇敢”,不管在日常的生活、作中,还是在突发时刻,他们的内心就变得无所畏惧,无视规则的存在,无视他人生命存在或者危害,将个人的所谓“勇敢”凌驾在规则之上,超越在自我和他人的生命权之上,或者“捍卫”自己所谓的正义。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勇敢是 “愚勇”、“盲勇”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尼克胡哲说过: “真正的勇敢,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明明知道害怕,却还是要勇往直前。”



害怕是大自然万物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就像刺猬,平时的刺是向后的,当遇到危险时,会全树立起来,把他自己缩成一个球。人也是如此,需要害怕和敬畏。


今天的社会很多的问题,都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害怕,不懂得敬畏。人应该害怕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会受到惩罚;害怕如果获取了不义之财,会总有一天被人家知道,害怕如果做了坏事,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当然,有人会反问,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中,其他乘客那不用勇敢了,任由事件愈演愈烈,直至一车人的生命消逝? 其实我们需要勇敢,需要正义性的勇敢 。古人说“无义非勇”,正义永远是勇敢的目标。真正勇敢的人,是为了正义而具有大无畏精神。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然而,美国却以各种方式禁止钱学森回国。因为“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宁可把这个家伙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当时钱学森被迫参加了无数的听证会。


当美国官员问:“如果在本国和中国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否会为了美国和中国作战?”钱学森回答:“我必将效忠中国人民!”,尽管他知道这样的答案对他来说极其不利,但是他的回答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从人性的角度我们相信钱学森肯定会有些许害怕,或者恐惧。但当正义来临时,钱学森展示的是一种置死地于后世的勇敢,一种执着的勇敢。有了这样的勇敢,才有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



其实, 在不同的语境下,勇敢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破产了,然后重振旗鼓,东山再起,是勇敢;一名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一百、一千次的实验失败了,仍然坚持不懈,是勇敢;不受命运控制,勇于改变命运的人,是勇敢的人。


在很多经典故事里,主人公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勇敢的方式。《基督山伯爵》中的船长,邓蒂斯,年轻英俊。在经历了冤狱中漫长的岁月后,以超人的忍耐和智慧掌握了在残酷生存里的一切要领。当他呼吸到第一口自由的空气的同时,就发出了振奋人心的第一声呐喊,爱得蒙·邓蒂斯这个名字, 这样的勇敢是对自由和爱的追求


还有《老人与海》的故事,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这样的勇敢是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式的勇敢


再将视线回到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真的需要真正的勇敢,有所畏惧的勇敢,正义感的勇敢,将畏惧与勇敢辩证统一起来。


司机需要的是畏惧自己的职业,他的方向盘承载在不仅是每天工作的时光,承载着养家糊口和赖以生存的职业和岗位,还承载着无数条生命以及生命后面的家庭。当他遇到提出无理要求的乘客时,要勇敢地说拒绝,并勇敢地拒绝斗气,拒绝冲动。


而那位因为错过一站而错过一生的女乘客,需要一种冷静式的勇敢,畏惧公共规则,敬畏公共利益。她应该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如此微小的不如意或者小意外,勇敢地面对自己过失所带来的损失,承担自己失误或者犯错的代价,而不是徒加他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敢。


对于13位乘客来说,今天我们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无法猜测他们的心情和想法,或许有人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许有人觉得在车上看一场斗殴局是意外的收获,或许有人在犹豫是否要劝阻,然而,一刹那间,生命就在此打转,打住。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缺少正义性的勇敢,未能勇敢地对暴力悖德者说“不”。



《战狼Ⅱ》中,每个角色都是有温度、并且活生生存在着的。孤身前去解救平民的主角“冷锋”,感染病毒后在女医生的救治下才得以存活;退伍的侦察兵“老何”,为保护工厂工人们而被吊打,靠冷锋、女医生和黑人小女孩三人的合力营救才逃脱;一直躲在老厂房的“男工人们”,在被敌人发现后,手无寸铁却义无反顾地冲出来牺牲自己,保护身后的妇女儿童……


他们并没有什么天赋异禀的特殊能力,只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之所以成为“英雄”,只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他们选择了勇敢,正义的勇敢,有所畏惧的勇敢。这是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勇敢,也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要被告知的勇敢。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快把 “外滩教育” 设为星标,

不错过外滩君每日好文。




社会问题的频发,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耐心做这件事

你的放养式阅读法,很可能让孩子迷失在阅读转折期

4杯拿铁,4小时睡眠,4.0的执着,真实的美国教育是什么样?


关注外滩教育

阅读 3000+ 篇优质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