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的海南航空,几乎从一诞生就被注入了金融的基因。而外界所知不多的是,
融资—并购—融资模式
正是海航集团在过去
20
多年疯狂成长的“秘密武器”。
作者
|
任倩 王珑娟
报道 |
投资界PEdaily
海航集团全球买买买的脚步已经停不下来了,如今的它也早已不是“海南岛上的一家航空公司”那么简单。
投资界(微信
ID:pedaily2012
)获悉,就在几天之前,海航集团用刚成立仅一个月的子公司完成对
Dufry AG
的收购,成为这家瑞士最大免税店零售商的最大股东;昨日又增持德意志银行股票至
9.92%
,一跃成为其最大股东。且此番增持不过是
2
个多月之前海航“小试牛刀”后的“续集”。
海外并购扩张的“野心”完全改变了海航的面貌。海航目前拥有约
41
万名员工,其中约
70%
在境外,去年的收入也有近一半来自海外业务。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海航运营总裁高建表示,“我们正在一刻不停地发展,每个海航员工都激情澎湃,迫不及待想要做一番事业。”
开年
4
个月投出超
700
亿人民币,买买买不断
“用外国人的钱做中国人的事儿,在海外进行投资,这是海航一直在做的。”海航的高管和银行业人士对参考消息表示,该集团之所以能持续投资海外市场,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海外资金的大量供应。
今年以来,全球买买买的海航在金融业的布局似乎火力全开。除了控股德意志银行,今年
4
月,海航集团对德国北方银行(
HSH Nordbank
)也抛出了“橄榄枝”,针对竞购已提出首次报价。
今年
1
月,澳大利亚澳新银行宣布,已经以
6.6
亿纽币(约合人民币
32.53
亿元)的价格将旗下新西兰资产融资业务
UDC Finance
出售给海航集团;达沃斯经济论坛期间,海航集团还与安东尼·斯卡拉穆奇达成交易,收购后者创立的对冲基金天桥资本,但并未更多透露交易细节。
在海航的购物篮子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认为海航的野心止步于此,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银行金融业并不是海航收购的主战场。
在经过近一年的要约收购谈判后,今年
4
月,海航集团利用在新加坡新组建的实体,斥资
10
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迅通集团(
CWT Ltd
)的新加坡物流公司,而
CWT
的资产净值就有
6.17
亿美元。最近的交易还包括以
4.46
亿美元收购英国耆卫保险公司
(Old Mutual)
旗下美国资产管理业务
25%
的股份、
60
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分销商
Ingram Micro
,以及
100
亿美元收购
CIT
的飞机租赁业务等。
2016
年至今,海航集团参与收购交易超
20
笔,尤其
2017
年以来,至少参与
10
笔收购交易(包括拟要约),前
4
个月累计投入超
700
亿人民币,除了金融外,涉及零售、物流、出行、
IT
、酒店等多个领域。
投资界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整理
2016
年至今海航的投资并购事件,如下表:
其中“
100
亿美元收购
CIT
的飞机租赁业务”堪称“天价”,也是海航资本旗下
A
股上市公司
渤海金控
(
000415
)最大一笔海外交易项目。这笔交易完成后,渤海金控旗下
Avolon
将成为世界第三
大飞机
租赁商,总价值达
430
亿美元。
据了解,
Avolon
将通过自有现金、
85
亿美元的债务,以及母公司渤海金控的
30
亿美元
新股
为这笔收购提供资金。目前海航集团正在为这笔天价收购案筹备交割。
与此同时,海航在香港变身为“地王”。
2016
年
11
月初,海航以
88.37
亿港元投得一块位于香港九龙启德的非工业用途用地;
12
月
19
日,以
54.12
亿港元的总价,击退
20
家财团,投得一块位于香港九龙启德的住宅用地。两次均创下香港九龙区地价新高。
在国际酒店市场上,海航集团也一直在持续布局:
2013-2014
年间,海航陆续收购了西班牙
NH
酒店集团股份;
2015
年,收购了美国红狮酒店集团
15%
股份;
2016
年
4
月,全资收购卡尔森酒店集团,同时还包括瑞德酒店集团
51.3%
的股权;此外,海航还参股了南非
Tsogo Sun
酒店集团等,运营和投资近
2000
家酒店,超过
30
万间客房;
2016
年
10
月,从黑石的关联公司收购希尔顿约
25%
的股权,海航代替其成为希尔顿最大股东。
海航式融资并购
从无到有的海南航空,几乎从一诞生就被注入了金融的基因。而外界所知不多的是,
融资—并购—融资模式
正是海航集团在过去
20
多年疯狂成长的“秘密武器”。
1993
年海航集团成立,当时资产规模仅为
12.4
亿元,收入规模
1.17
亿元;到了
2012
年,海航集团的总资产规模达到
5000
亿元,收入规模超过
1073
亿元。
即便如此庞大,数字依然在高速增长。到
2015
年,海航集团总资产规模超过
6000
亿人民币,年度总收入近
1900
亿,而到
2016
年总资产已达
9000
亿人民币,生意遍布航空、地产、旅游、酒店、物流、金融业等等。
海航集团在
A
股参股多家上市公司,据投资界(微信
ID
:
pedaily2012
)不完全统计有:
海南航空
、
西安民生
、
海航投资
、渤海租赁、
易食股份
、海航基础、天海投资、海航创新、凯撒旅游、海越股份。通过海航集团、
海航商业
控股、
海航资本
集团、
海航旅游
集团、海航基础控股集团、海航物流集团等平台,实现对这些上市公司的持股。
港股方面也没落下。
2016
年下半年到
2017
年初,海航密集拿下了
5
个港股壳:三和珠宝(
00442.HK
)、
东北电气
(
00042.HK
)、
嘉耀控股
(
01626.HK
)、
龙杰智能卡
(
02086.HK
)、中国顺客隆(
00974.HK
)。再加上海航实业(
0521.HK
)、香港国际建投(
0687.HK
)、航基股份(
0357.HK
),海航在港股的队伍不断扩大。
新三板上更是一串长名单:海航期货、海航冷链、联讯证券、易建科技、皖江金租、天津华宇、新生飞翔、至精船管、首航直升、喜乐航、一卡通、华之旅、思福租赁(待挂牌)、渤海保理(待审核)、海航酒店(待审核)
……
融资、重组、并购、再融资,海航集团借助一系列金融杠杆运作壮大,再由资产本身的叠加助推资本运作,如此滚雪球式发展模式从未改变,并且愈演愈烈。海航资本更是横跨证券、期货、担保、
信托
、银行、投行、基金等诸多领域,产业和地域版图不断扩张。
如此大手笔且适时的投资并购一个接一个,前海航总经济师文小芒早些时候撰写的《
海南航空
公司财务管理框架》一文中称,海航在
1993
年依靠
1000
万元起家开始,就一直在施行融资、并购、再融资的扩张模式。比如向索罗斯发行
1
亿外资股;与美国大通银行合作在美国发行
1.44
亿美元企业债券等。海航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国际化”,其融资渠道早就全球化了。
在海航发展过程中,与其合作过的金融机构数量接近
200
家。在众多融资渠道中,占比最高的仍是银行贷款部分(约
60%
以上)。财务资料显示,截至
2016
年
6
月底,海航共获得多家银行的综合授信额度高达
5398
亿元。其中,已使用
2986
亿元,尚未使用
2412
亿元。截至今年
4
月,海航获得的银行额度已超过
6000
亿元。
除了银行,上市公司平台也是海航集团用来融资并购的重要阵地。利用质押旗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放大杠杆、获得充足的现金流是海航系公司典型的运作模式。
2011
年,借壳
ST
汇通上市的天津渤海租赁就在上市后充当了海航集团融资的“急先锋”和“买单王”。彼时海航资本共持有渤海租赁总股本的
44.90%
,仅
2011
年
11
月至
2013
年
1
月的一年多时间里,海航资本就质押所持有渤海租赁股总股本的
40.8%
。业内人士认为海航集团的飞速发展就是通过大比例质押而获得融资,高负债、高增长是海航高速扩张的经营特点。
常在河边走,怕的是湿鞋。虽不能将海航拿来与乐视对比,但相同的是,“资金”问题永远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手笔收购资金到底从何而来?海航集团纽约资本公司总投资官杨光在接受《华尔街时报》采访时说:“对于最近的几笔交易,我们全部通过境外现金流融资,不必转换成人民币,公司也无需将人民币转移到境外,也会在海外建立公司促进资金流动。”看来,海航集团之所以能够持续投资海外市场,自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海外资金的大量供应。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13年至 2015年,海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8.57%、
77.33%,75.46%,处于长期高负债运行状态。对此,海航资本方称,海航集团负债率连续7年下降,2016年已降至59.5%的低点,财务风险安全且可控。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下还能保持疯狂扩张,但愿其风险“尽在掌握之中”。
海航教父陈峰
近年来关于海航的新闻只有两种:一是收购;二是准备收购。
1000
万起家到如今总资产逾
6000
亿元;从单一的地方航空运输企业到跨国集团;从
1993
年两架借款买来的波音
737
飞机到如今超
1250
架飞机;从
1995
年获得乔治·索罗斯
2500
万美元的投资
......
海航集团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在
2016
年《财富》世界
500
强中,海航集团以
295.6
亿美元收入位列第
353
位。
这其中关键性的人物,就是创始人陈峰。航空界内他素有“八爪鱼”之称,他控制的海航旗下实际运营的企业超过
550
家。很多人谈到陈峰,都感慨:“没有他办不成的事”。
1000
万元起步金,用陈峰的话说“那点钱买不起一个飞机翅膀”。从诞生开始,海航就没离开过“融资”。整个海航的发展过程,就是一部融资和资本运作史。
陈峰最厉害的要属其“讲故事”融资能力。海航建立之初陈峰寻找担保银行,开口便算收益:“飞机从海南到
北京
一张票
1000
块,可以装
150
人,来回就是
30
万。一天飞北京,再飞广州,去掉成本一天就挣
45
万。”
银行动心了。双方商定使用固定利率结算贷款,仅此一项银行就净赚
100
多万美元。当问及担保对象时,陈峰表示,“还不起钱,飞机抵债”。产权登记时,银行将本属于自己的飞机划在了海航的账上。等于“不仅借钱,还把飞机先交了”,如小说电影中的桥段,陈峰轻松地说来了两架飞机。
1991
年国家体改委把海南作为首批股份制试点省份,而以海航集团陈峰为主的创业者们主动向海南省政府提出股份制改造申请,并获得批准。
1992
年
10
月,海航成为国内第一家规范化的股份制航空运输企业,并成功募集
2.5
亿元。从根本上改变了海航的运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为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
年,海南航空
A
股上市,发行
1.64
万股融资
9.43
亿,海航开始扩张之途。
2000
年
1
月在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海航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结构重组。
2000
年至
2001
年海航先后并购重组长安航空,新华航空与
山西
航空。
2016
年,海航首次对旗下的业务集群进行板块合并,将旗下的海航航空、海航旅游等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海航旅业集团。
另一位关键“二号人物”王健,传言为海航资本运作实际操盘手。他也在中国民航局工作,后跟陈峰一起离职创办海航。此前投资了优步,去年还带团
3.36
亿美元投资了
Uber
当年的孵化器
RocketSpace
。
在为数不多的媒体报道中,王健曾给员工讲过一堂“死去吧”课。内容很简单:管我要钱的时候我就让你们“死去吧”。“不要天天老盯着财务公司那点钱,要看到外面广阔的天地,纽约有上万亿美元,伦敦交易所、香港交易所有那么多钱。给你们发工资,你们永远成不了百万富翁,你们要去拿投资人的钱。”王健的经营理念,对海航的影响极其深远。
资本的魔杖有着神奇的力量,而并购是最简单直接迅速切入市场、打造全产业链的选择。陈峰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曾时表示,还要做更多交易。如果能得到一个机会,通过并购获得有益于海航核心业务的全球优质资产,当然必须并购,否则错失良机。
结语
海航的发展,尤其是对资本市场时机的把握十分精准。从地方航空运输,到资本、旅游、物流、科技等领域,业务版图从单一发展到全球布局。看似不太有章法的投资并购,背后都可调动海航丰富的资源,形成强互补继而持续壮大的循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等。
只有不断的交易才能产生溢价、增值。海航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也是为了优化实业,再通过资本市场提升价值。通过繁冗精妙的关联交易,在体系内进行资金腾挪与盈余管理,实现最优化、最高杠杆的资本运作格局。产融结合下,资本运作和实业扩张兼备。
不管怎么说,海航的买买买还在继续。
独家|深创投18年成绩单:掌管2000多亿,120家企业上市,IRR40%,最高一年赚44亿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除上述要求外,还须在文章评论区联系授权,如不遵守,投资界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