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刻联盟
”
创始人史晓明,他对中国餐饮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文
|
铅笔道
记者
玛依热
►
导语
走道比想象中的宽,眼前是望不到尽头各式各样的店铺
,一律现代的门楣,一律简洁的招牌。白色地砖铺成的走道上有很多人,游客、食客、店铺主人
……
他们都在忙。
这里似乎什么餐饮都有:
卖地方小吃的、卖日韩料理的、卖甜品奶茶的
……
一家家紧紧挨着,相安无事地营造着琳琅满目的商业氛围,耳边响起的慢音乐,装点着这座共享厨房的繁华与忙碌。
推开店门,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远处,厨房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近处,明亮的桌椅错落有致地摆放,颇有
“
幽巷深处有人家
”
的意境。
这是位于上海陆家嘴新大陆广场的
“
吉刻联盟
”
于
2015
年
12
月开业时的场景,
15
家餐饮品牌入驻开业,热闹又不失清静
……
注
:
史晓明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共享经济自滴滴、快车大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又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掀起第二波高潮。
目前,其已渗透至各行各业,共享雨伞、共享衣橱,甚至于共享厨房,是先机却又暗藏危机。
史晓明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效率的提升,必将会带来传统产业的升级。对于餐饮从业者来讲餐饮外卖
O2O
本质上是一次供应链的重构,这一切有挑战也有机遇。
当前餐饮行业,存在两种共享模式:
一是以家庭厨房为主整合闲置产能的共享餐饮模式,以
“
回家吃饭
”
、
“
小
e
管饭
”
为例;二是为餐饮品牌提供运营场地和服务的共享厨房,以
“
吉刻联盟
”
、
“
熊猫星厨
”
为例。当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投放到该领域时,已有一部分共享厨房模式的创业者黯然出局。
◆
从
“
海底捞
”
开始便一直跟着史晓明一起打拼的同事们
每天都有新的平台诞生,每个月都有平台死去。
史晓明的共享厨房
“
吉刻联盟
”
是否能在此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此前,史晓明任职于
“
海底捞
”
,并担任创新中心总监一职,并在餐饮行业深耕
5
年之久。虽然餐饮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市场空间大且高利润的行业,但史却不以为然。
“
四高一低是餐饮行业始终存在的问题,投资高、房租高、人力成本及食材成本高,但净利润低。
”
史晓明坦言,作为顾客直观看到的毛利或许高达
50%
,但在扣除所有成本后,基本维持在
5%~15%
左右。
即使,
O2O
外卖平台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对于商家来说仍要面临营销、生产、运营等困境。
基于此,史从
“
海底捞
”
离职,并带领部分员工于
2015
年
10
月创立
“
吉刻联盟
”
,
旨在通过共享厨房模式,吸引不同餐饮品牌商家入驻合作,为其提供场地、运营管理及品牌开发等服务。
史晓明介绍,
“
吉刻联盟
”
市场定位为一二线城市各大写字楼商圈,目标人群主要为白领上班族。
选址确定于陆家嘴新大陆广场后,摆在他面前的第二问题是生产怎样的产品?选择怎样的餐饮品牌?
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等标准餐饮品牌,是在供应产业链成熟的情况下诞生的,目前中国餐饮产业链上下游均发展不成熟。市场对消费者定义过于简单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无法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餐饮服务。
“
通过料包输出形式打造餐饮外卖,新鲜程度大打折扣,此举过于理想化,在现阶段没有实现的可能。
”
这是史晓明对现有市场上部分外卖共享厨房的看法。
◆
在绿意盎然的堂食区就餐,仿佛胃口都会变好呢。
因此,
“
吉刻联盟
”
在选择餐饮品牌时以现烘焙品牌为主,有以面食为主西北品牌,也有甜品咖啡为主的品牌。
此外,因众口难调,其也增加了一部分以料包形式输出的快餐品牌。
去年
12
月,
“
吉刻联盟
”
正式营业,
400
平米左右的空间容纳
15
家商铺,入驻率达
100%
。
彼时,为了帮助商家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史晓明选择自建外卖团队负责配送。运营半年后,他发现此举虽然会提高配送效率,却加重了管理模式。随后,
“
吉刻联盟
”
选择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由其负责产品配送,配送费由商家自行承担。
今年
3